器显天道反映在造物实践上,就是强调器物的设计制作要顺应自然规律,《考工记》开宗明义地提出设计要顺应天时、地气:“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考工记》中许多例子体现出古人在器物制作时对天时的遵从。[87]《考工记·弓人》又进一步阐述:“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体,冰析灂。”......
2023-09-30
《考工记》开宗明义地说:“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92]郑玄注曰:“审曲面势,审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势之宜以治之,及阴阳向背是也。”[93]也就是说,百工制器首先要审察所用材料的曲直、方面、形势、阴阳向背等外部特征以及内在特性,以便合理用材。如何审曲面势?
1.观色泽
图十六 半坡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想象图
“观色泽”即观察材料的色泽,判断其属性,以决定其用途。以制作弓为例,为了选择组织紧密、细腻光滑、富有弹性、水分较少的良材作弓干,可以采用观色和听声的方法:“凡相干,欲赤黑而阳声,赤黑则乡心,阳声则远根。”[94]弓材要用心材,因为边材色淡,材质嫩而松软,水分较多,抗腐蚀性能低于心材,只能做次要用途。对于异色心材树木来说,心材的颜色明显浓于边材,往往呈赤黑之色。而且,木材中春秋生长的部分,色淡而组织较粗疏;夏天生长的部分,色浓而组织紧密。所以选择干材要颜色赤黑,又离树根远者,含水分较少,富有弹性,敲击时发出清阳之声。又如选取弓角材料:“角欲青白而丰末。夫角之本,蹙于脑而休于气,是故柔。柔故欲其执也,白也者,执之征也。夫角之中,恒当弓之畏,畏也者必桡。桡故欲其坚也,青也者,坚之征也。”[95]角的颜色要青白色,角尖要丰满。角的根部,近于脑,受到脑气的温润,所以较为柔软。因为柔软,所以要有曲势(以便反以为弓),颜色白就是曲势的征验。角的中段,常附贴于弓隈,弓隈一定是桡曲的。因为桡曲,所以要坚韧,颜色青,就是坚韧的征验。再如选取弓胶:“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96]此外,还可以根据火候颜色变化观察材料,如《考工记·栗氏·段氏》记载冶铸青铜时:“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97]这段引文中提到的不同颜色的“气”,是在加热时由于蒸发、分解、化合等作用而生成的火焰和烟气。随着温度的升高,火焰和烟气的颜色会由黑浊变为黄白,由黄白变为青白,最后变至青色,这样意味着“炉火纯青”的火候已到。此时精炼成功,便可以浇铸了。
2.察质感
在设计中,质感标志着人对物体表面材质所产生的综合印象。具体而言,质感包括肌理和质地。肌理一般指材料的表面组织结构、形态和纹理等,质地则指材料的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等自然属性,以及社会经济价值所显示的一种表面效果。材料不同,质感也随之不同,如木材的自然质朴、青铜的坚硬厚重、陶瓷的光滑细腻、玉的温润而泽……
《考工记》中十分注重对材料质感的审察,如在伐取毂材时:“凡斩毂之道,必矩其阴阳。”[98]因为木材的向阳面纹理致密坚实,向阴面纹理疏松而柔弱,“是故以火养其阴,而齐诸其阳,则毂虽敝不藃”[99],也就是说用火烤其阴面,使之与阳面的密度一致,以防变形干缩。又如鲍人在鞣制皮革时:“望而眂之,欲其荼白也;进而握之,欲其柔而滑也。”[100]这句话说明,鲍人鞣制的韦革,远看颜色要荼白,走近用手握捏要觉得柔软、平滑,这是因为韦革的颜色呈荼白色,富有弹性,渗进鞣剂,就会很坚牢,韦革十分柔滑、润泽,涂上油脂,就会很坚牢,“革欲其荼白而疾,澣之则坚;欲其柔滑而腛,脂之则需”。[101]又如制作精良的鼓的鼓皮纹理应该呈很多同心环形,“良鼓瑕如积环”,因为如果鼓革的质量和蒙鼓革的技术都属上乘,则径向受力均匀,使鼓面的痕纹呈现许多同心环形。又如,在制作弓时:“凡相角,秋閷者厚,春閷者薄。稚牛之角直而泽,老牛之角紾而昔,疢疾险中,瘠牛之角无泽。”[102]从这句话可知,不同季节宰杀的牛角质感是不同的。秋天宰杀的牛,角厚实;春天宰杀的牛,角单薄;幼牛的角,直而润泽;老牛的角,扭曲粗糙,干燥无泽。
3.因用选材
材料是器物设计的基础,是设计作品的物质载体。材料的性能不同,在器物中承担的功能也不同。“审曲面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材料在器物中各尽其能,各尽其责,充分发挥其功能。因此,“审曲面势”还十分注意材料和功能之间的适应,因用选材。
《考工记·弓人》记载制弓的六种原材料,包括干、角、筋、胶、丝、漆,各有其相应的功能:“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者,以为受霜露也。”[103]弓干是用以使箭射得远,所以,采用干材的来源,因其材质不同,等次不同:“柘为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荆次之,竹为下。”[104]在剖析干材时,根据用途各有不同:“射远者用势,射深者用直。”[105]用作射远的弓,要反顺木的曲势而弯;用作射深的弓,干材要厚直。
如《考工记·轮人》记载:“轮人为轮……毂也者,以为利转也;辐也者,以为直指也;牙也者,以为固抱也。轮敝,三材不失职,谓之完。”[106]车轮的三个部件毂、辐、牙各有其功能:毂是灵活转动的,辐是笔直支撑的,牙是坚固合抱的。因此,在进行加工的时候,要远望车毂,注意它是否匀整光洁,近看车毂,注意裹革的地方是否隐起棱角:“望其毂,欲其眼也,进而眂之,欲其帱之廉也。”[107]
有关先秦设计美学思想研究的文章
器显天道反映在造物实践上,就是强调器物的设计制作要顺应自然规律,《考工记》开宗明义地提出设计要顺应天时、地气:“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考工记》中许多例子体现出古人在器物制作时对天时的遵从。[87]《考工记·弓人》又进一步阐述:“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体,冰析灂。”......
2023-09-30
和礼乐文化相关的先秦各家各派的哲学都有自己的设计美学。下面,大致按照时代先后略述如下:第一,《周易》与设计美学。首先,孔子关于器物设计的思想与他所主张的“礼”“乐”治国分不开。在儒家设计美学中,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要求。总体来看,儒家的造物理想重在维护宗法制社会秩序,并通过器物的纹饰、形式等表现出......
2023-09-30
[115]2.“质”之尊卑器物设计中“质”之尊卑主要体现在材质的优劣和加工工艺的粗精,质优工精的为高等级,而质劣工粗的列为低等级。可以看出,天子、上公、侯、伯因为身份地位尊卑不同,使用玉石的材质也由优到劣。......
2023-09-30
先秦服饰设计蕴含了丰富的设计美学思想。而中国古代服饰之所以在先秦时期有了较快发展,一方面是由于纺织业的发展为人们的服饰设计提供了多种面料。[20]由此可见,“五服五章”强调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间通过服饰来表现尊卑等级。[22]这些服饰的审美标准是先秦设计美学思想“器以藏礼”的具体表现。......
2023-09-30
作为一门学科,设计美学兴起于20世纪初,经历了机器美学、技术美学[30]和设计美学三个阶段[31]。在这种情况下,“机器美学”即研究机器生产时代产品设计的审美规律应运而生,其主要代表是勒·柯布西耶。在技术美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美学进一步探讨设计领域的审美规律。......
2023-09-30
先秦设计美学思想脱胎于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土壤。在这种文化影响下的先秦设计美学思想强调以人为本,顺应自然,注重和谐,对于解决当下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富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具体而言:首先,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物的关系,是设计美学的中心问题之一。而中国古代设计美学思想中,很早就注意到人的主体性问题。......
2023-09-30
与儒家主张文质统一不同,老庄、韩非子、墨子均主张重质轻文。但老庄、韩非子的文质观与墨子的文质观又有所区别,下面试分论之。道家并没有明确提及文、质,但是道家返朴归真的思想又直接触及文质问题。韩非子在《解老》一文中,正式用文质这对范畴把老庄的重质轻文的思想表达出来:“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
2023-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