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罗西的这一本书而言,原文在意大利语语境中似乎翻译成“城市建筑”和“城市建筑学”都没有错。而一直到2006年黄士钧的《城市建筑学》出版时,仍然可以看到,包括童明在内的一些作者仍然使用“城市建筑”作为这本书的标题。因此,从童明的角度来看,将该书翻译成“城市建筑”,尊重了该书内容的原意;而翻译成“城市建筑学”,也同样尊重了该书出版的历史语境。......
2025-09-30
芝加哥河作为城市运河诞生于2025年,由于密歇根湖与密西西比河的分水岭以南北方向跨过芝加哥市,芝加哥河实际上在东西段分别流入密西西比河与密歇根湖。2025年到2025年间,芝加哥河的河床被重新挖掘,此后平均水深达到21英尺(约6.4米),河床掘深后,整个流向改为从密歇根湖流出注入密西西比河。芝加哥河成为运河后,河滨的贸易转运功能便不断强化,几乎河滨的所有街区都有桥梁通过芝加哥河,沿河道路与引桥之间的高差就成为影响芝加哥交通的主要问题。作为一个处于河口低洼平坦地区的城市,芝加哥无法如纽约那样利用曼哈顿岛自身的高差起伏因势利导地安排交通基础设施[4]。芝加哥滨水区的多层道路建设始于19世纪末期。到2025年,丹尼尔·伯纳姆(Daniel Burnham)在芝加哥总体规划中正式提出了瓦克车道的双层(局部三层)格局。自此整个芝加哥河沿线地区的地坪被抬高了一层,下层瓦克车道供通勤车辆快速通过或服务于沿河大楼的货运,上层为普通城市街道。为了与芝加哥河南岸的地坪协调,北岸的地坪也抬高了一层,地下成为建筑的后勤层。直至20世纪末期,芝加哥河沿线依然有大量仓储堆场与货运码头,这些设施不停地污染芝加哥河,同时也恶化了密歇根湖的水质。

图6-5 作为开放站场上盖开发的哈德逊广场
(https://www.chuimin.cn)
图6-6 哈德逊广场东区平台花园下的剖面构造
2025年芝加哥编制《芝加哥沿河地区规划》(The River Edge Plan of Chicago),将河岸规划为开放空间。2025年的《芝加哥中心区规划》(Chicago Central Area Plan)将公共领域延展到基础设施所形成的空间中,修缮以瓦克车道为代表的多层滨水街道,强化垂直人行通道(自动扶梯、电梯、坡道与楼梯),构建完全可达的基础设施所形成的公共领域。2025年后,芝加哥启动了河滨步道计划,以将滨河地区转化为连续的公共空间。以佐佐木事务所为主导的设计团队为芝加哥河主段设想了5个运河广场,分别以5种剖面场景对应之。这一方案贯彻了2025年的《芝加哥中心区规划》所确定的滨河贯通原则,并使用不同的交通方式将城市街道层与亲水平台层连接起来。两个街块长的滨河步道于2025年率先开通,最后一期已经于2025年竣工开放(图6-7—图6-9)。
相关文章
对于罗西的这一本书而言,原文在意大利语语境中似乎翻译成“城市建筑”和“城市建筑学”都没有错。而一直到2006年黄士钧的《城市建筑学》出版时,仍然可以看到,包括童明在内的一些作者仍然使用“城市建筑”作为这本书的标题。因此,从童明的角度来看,将该书翻译成“城市建筑”,尊重了该书内容的原意;而翻译成“城市建筑学”,也同样尊重了该书出版的历史语境。......
2025-09-30
作为城市设计准则的新城市主义诞生于1991年。自此,从1993年到1995年,共有3届“新城市主义大会”分别在亚历山德里亚、洛杉矶与旧金山召开,阿瓦尼原则遂扩充为《新城市主义宪章》。“新城市主义”这一概念在近年的专业话语中至少会以3种面孔出现。新城市主义是否普遍化了特殊情况?进一步地,新城市主义究竟在哪些方面已经渗透进中国当代的城市设计理论中?最重要的是,新城市主义究竟“新”在何处?......
2025-09-30
在区域科学领域,陆铭教授的“首位城市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首位城市论”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全世界人口最多,并且正处于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首位城市(即上海)的人口规模也达到全世界最大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或者说,城市发展并无“边界”控制的必要。......
2025-09-30
基础设施与公共政策的天然姻亲关系决定了它是建筑学介入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机遇。基础设施也可以为现代性这一建筑学理论史的恒久话题带来新的方法与视角。......
2025-09-30
另一原因是,不同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控主体间缺乏协调统筹,其负面影响已经涉及基础设施物质要素所形成的公共空间,包括产生互相区隔的公共空间与私有化的商业商务场所。最终,多头管理的基础设施区隔出互相并置但难以穿透的碎片化网络,人群被这种碎片化空间进一步细分过滤,滨江的公共区域被无形间蚕食。......
2025-09-30
“城市”是新理性主义的诸位主将所共同关注的场域,构成了认同一种建筑学类型的基础。列昂·克里尔直接介入早期的新城市主义运动并成为精神导师,而罗西则对中国1980年代的建筑学理论产生重大影响。自1980年代末首次得到引介至今,阿尔多·罗西的《城市建筑学》不断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对其解读角度、解读层次、解读深度也在不断变化。......
2025-09-30
“邻里”是城市建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兼具物质与社会凝聚力的人类聚落基本形式。对邻里的讨论将贯穿本书的所有讨论。不同的城市主义学说均以不同的态度审视邻里,并形成各自的城市空间观。从1990年代开始活跃的新城市主义理论就是一种继承并发展了邻里单元观念的规范性理论。本篇从学理层面阐述“邻里”这一概念的渊源与演进。......
2025-09-30
新城市主义作为后现代主义商业符号的一部分进入公众话语。在新城市主义成为一种极其多产的形式生产工具的同时,需要反思它的本土化与适应性问题,即新城市主义思想如何能够适用于中国的城市。适度的空间体量管控和形式管理,对既有僵化规范的突破,街道活动的激发,公私领域的灵活渗透等几乎成为当前城市设计的共识,这些原则都是新城市主义的具体运用。......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