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莲观音草花梨木/153cm×49cm×280cm福建木雕艺术是我国木雕艺术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考古发现,福建木雕起源于狩猎工具和农耕器具,逐渐延伸渗透至建筑、桥梁、舟楫、神龛、佛像等方面。福建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灿于今朝。福建的木雕艺术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早已传入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寺庙是中国木雕的重要发源地。......
2023-09-28
巧借天然是根艺创作成功的开端。根雕艺术采用根的自然形态,把天然美和人工美结合起来。它在创作上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具有独特的创作思路和造型方法。不同于在纸上或布上塑造形体的主观创作,根雕艺术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天然树根为制作材料和创作素材,以夸张、变形、朦胧的形象体现树根的天然特征。它更强调根雕的天生自然形态,注重作品的自然材质美感。世界上没有两个外形相同的树根,每个树根由于品种和生长环境的不同,所形成的纹理和疤痕也不同,各具特色。所以,每一件根雕艺术作品都是唯一的。
“巧借天然”要贯穿于根雕创作的始终。面对一块具有自然形态美和创作价值的根材,创作者需要多角度地全面观察,依形度势,揣摩推敲,甚至需要历经一年半载的深思熟虑,才能最终确定创作的主题。根雕创作的构思,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溢自然之美,一切人为艺术的再创造须不露痕迹。具体制作阶段,要紧紧围绕着主题思想,因材施艺,进行取舍、雕琢、磨制等一系列精到的加工。整个过程除了对局部做少量的修饰和必要的雕琢外,重点应放在巧妙地利用根的自然形态上,如枝、须、洞、节、疤、纹理、色泽、态势等,使这些天然特点和神韵,在构思的艺术形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充分的体现,把自然美的“奇”与人为美的“巧”完美地结合起来,使整个作品的艺术风格浑然一体。比如橘木的根材,根部和树干部分枯峰较多,酷似假山石;山地生长的杜鹃根料奇形怪状,多褶皱,质地细腻,心材的木质洁白,适宜表现孔雀、梅花鹿等动物形象;毛竹的基部竹节短而肿胀,交错成斜面,并从竹节部生有很多不定根,很适合创作人物头像,即张德和所创的“毛头”;榕树气势苍老的根脉、动如蟠龙的根蔓、千姿百态的根块给人的想象空间更大。当然,不管哪一种风格、类别,其共同之处都是以根为载体,都必须遵从“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创作原则。这错综复杂的树根就如同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却能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以木根雕艺术的方式展现出的作品,在视觉上令人颇为震撼。
天然花架 红木/126cm×89cm×89cm
一根在手,百看千相,反复揣摩,要在爱护天然,不损天然,依形度势,十分谨慎地略加整删,在似与不似中寻求意境,在根木节、疤、瘤上找传神。假如遇到构思未成熟一时难以立断的根材,宁可搁置一段时间,经过一年半载后或许又能有意外的灵感。“虽由人作,宛然天成”。在制作时要贯彻“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制作原则,围绕着主题思想的要求,巧用心计,合理而慎重地取舍。除对局部做少量的修饰和必要的雕琢外,重点应放在巧妙地利用根的自然形态上,如枝、须、洞、节、疤、纹理、色泽、态势等,尽量使这些天然特点和神韵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充分的体现。
根艺是一种具有立体感的艺术,观赏者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进行鉴赏,从中获得不尽相同的审美感受,因此,整个作品的构图造型在表达作品的主题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根雕的构图是从根的自然形态中,寻找其内在的形式美,从内容到形式,从形式到内容,是一个反反复复地体现主题思想和内容的过程。根雕作品的构图,首先要注重作品的整体性,让次要的事物从属于主要事物,依靠它所有要素之间的联系,使作品的各个部分融合于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内。其次,应预先考虑到欣赏者的感觉逻辑,使其与作者思想发展逻辑相呼应,使欣赏者能够品味出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再次,应充分发挥运用对比的效果。借根材的形态、纹理、结疤、凹凸、曲线、窟窿等天然的殊姿异态,进行虚实结合的大胆设想,使根雕作品的构图形成强弱、粗细、大小等强烈的对比和韵律感,从而突出根雕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老道 崖柏/92cm×119cm×56cm
团结 香柏木/267cm×130cm×260cm
歌德曾这样评价美:“美在于真与不真之间。”根雕作品亦然。好的根雕作品,往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要既能表现出材质固有的美,又能表达出作品的主题。根雕创作在于发现平凡树根中蕴藏的天趣,并极为精练地加以修整、点拨,不露人工痕迹地把天性与人情结合起来。根雕的创作过程就是根据树根、枝杈、疤节、孔洞以及腐朽的纹迹等天然形状、质地、纹理、色泽等,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因材施艺,以表现自然天趣为妙,追求一种想象艺术的境界。从自然出发,从创作者自身的文化艺术、审美艺术的积淀,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经验出发,根据根形的皱、瘦、透、漏、畸形、怪、丑的自然结构和天然纹理,通过寥寥几刀,借根造型,借形喻义,寓艺于根,根中有诗,诗中有魂。根材、瘤材、根抱石作品,自然古朴,奇巧结合,根石相映,浑然一体。因此,在创作根雕作品时,应充分利用根材的自然形态,围绕着作品的主题思想,施展巧艺,合理而慎重地取舍,在“似与不似”之间表现对象,使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自然地结合起来。虽经施艺但不留明显痕迹,使整个作品的艺术风格浑然一体。
百祥 秦岭崖柏/255cm×180cm×186cm
达摩 小叶紫檀/底座60.5cm×30cm×4.5cm 主体34cm×18cm×82cm 小主体9cm×8cm×10cm
有关心雕岁月 木刻春秋:张其仕木雕艺术的文章
九莲观音草花梨木/153cm×49cm×280cm福建木雕艺术是我国木雕艺术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考古发现,福建木雕起源于狩猎工具和农耕器具,逐渐延伸渗透至建筑、桥梁、舟楫、神龛、佛像等方面。福建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灿于今朝。福建的木雕艺术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早已传入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寺庙是中国木雕的重要发源地。......
2023-09-28
生长在雕刻之乡,注定要为闽侯木雕艺术尽一份责。目前,我的工作重心放在了艺术创新、传承和交流上。木雕作品和其他艺术品一样,无论表现形式上如何变化多端、手法各异,它总要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这些以木雕为媒介的文化艺术活动实践,为我的木雕创作的突破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福州闽侯已经成为中国木雕工艺品的主产区,闽侯木雕现在主要集中在上街建平、蔗州、新州、后山、浦口一带,其中建平村的木雕企业是最多的。......
2023-09-28
闽侯县荣获“中国根艺之乡”称号。身为闽侯本土的雕刻师,我既感到欣慰和自豪,也感到责任重大。闽侯根雕的产量、知名度和销量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目前,人才问题是摆在闽侯根雕这个行业面前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要是后备人才没有跟上,闽侯根雕的未来就不容乐观。此外,我也认识到,只有培养人才,才能给闽侯木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使得木雕艺术最终能蓬勃发展。......
2023-09-28
“雕”不单单是一个木匠斧劈刀凿的动作,更是一个木雕艺术家成长的历程,是对木雕艺术的认识、再造与传承。木雕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哲理。忧的是各地的一些木雕工艺品仍存在程式化和雷同化问题。刀落凿刻雕世界万象,入木三分刻真善和美。艺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四十多年的从艺历程,不过是我艺术追求中的一个新的起点,在今后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我仍将用手中的雕刀,超越自我,开创未来。......
2023-09-28
很幸运地,我的第一个师傅技术非常好,为人也和善。当时雕刻厂主要生产传统木雕产品,我接触到的也多是人物、动物等传统题材的福州圆雕技法。这些老艺人的思想朴实简单,大多秉承着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深深地扎根于传统木雕的土壤里。加工方面,除了我自己,当时主要是请工人、学徒进行加工。我认为,一个人在这个行业中的竞争优势不仅在于手艺要好,人际关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2023-09-28
福州雕刻行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想要适应这个行业的发展,木雕艺人要有自身对于历史的深层次的理解。糖画鸡翅木/39cm×35cm×42cm磨剪刀戗菜刀鸡翅木/40cm×36cm×33cm传统工艺美术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正是创新,创新使得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纵观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历史,实际就是一个不断创造、推陈出新的过程。我更加希望,将来能够让世界更加了解福州的木雕产业,让这里的木雕艺术发扬光大。......
2023-09-28
福州木雕有悠久历史和精湛技艺。一些作品可以利用材料自身的天然形态随形就势,能少动刀就少动刀。以上四点,也是我是对自己创作作品的要求。比如,同样雕刻罗汉,有些师傅就会雕得比别人更精彩一些。这是因为各人对罗汉的诠释以及他的感情世界的差异所致。虽然刻的都是罗汉,可是其体态的高矮胖瘦是不一样的,身材的比例、面部表情、手足动作也各不相同,甚至有些衣纹、具体的结构组织和处理也不同。......
2023-09-28
在中国第一部有关设计的理论著作《考工记》中明确提出了一种注重内在统一、顺应大局、与自然相融合的设计思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龙眼木为原产福建的常绿乔木,其果实性温味甘,为滋补佳品。作品通高近3 米,是将整棵树干与根部倒立成形,女娲的头部、手脚、躯干精心雕刻,人体比例合理,体态则充分利用了树干生长的自然态势。作品有较强的自然与人工技艺相融合的艺术感染力。......
2023-09-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