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李百浩、郭建为了揭示城市规划发展的演变规律,从城市规划范围的角度对近代中国日本侵占地的城市规划进行了历史分析,从中得知国外城市规划思想导入近代中国日本侵占地的三种主要途径。国外城市规划在中国的导入过程也是近代中国日本侵占地的城市规划范型的形成与转变过程。该论文旨在通过研究上海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及范型,为现今的城市规划以及未来的开发建设提供参考,使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2025-09-30
在编制城市总体计划时,计算人口数量的发展远景是一个主要的前提,根据人口数量可以确定下列各点:①规划区所需的面积,以及规划区以外用于企业和公用事业的土地面积;②文化生活服务机关的容量大小;③所有城市各现代化设备及技术设备的组织及其效能。
在一般的实际规划工作中,计算人口的方法是从计算下列各组人口间的比例出发的,即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和被抚养人口。
属于第一组的人口,是各企业及机关的工作人员,这些企业及机关等的服务范围是不限于地方性质的。第一组基本人口的数量不由城市大小决定,相反它能决定城市的大小。第二组服务人口是与城市大小成正比的,也就是与人口数量成正比。所有未成年及无工作能力的人口都属于第三组人口。被抚养人口数量的计算,是按照人口成分分析所求得的。
第二组即所谓的服务组,它所占比重是根据拟计划的城市大小、重要性及其特点所求得的。
在公共事业很发达及文化生活机关系统较多的大城市,其服务人口所占的百分率要比城市总人口数量少的城市高。根据专家计算及有关主管机关的材料,服务人员所占的比重,大致相当于总人口的20%—25%。
基本人口组所占的比重数,等于在计算其余各组人口比重后所剩余的百分数。
在求完上述三组的相互关系后,在规划时期,人口的总数可按下列公式求得:
H=A×100/[100-(B+C)]
式中:H表示人口总数;A表示在城市各构成部门中的工作人员数(采用人口实数);B及C表示服务组及被抚养组所占的比重。(https://www.chuimin.cn)
为计算不同大小城市的人口,可以采用表5-6所列的指标。
表5-6 为计算人口所采用的综合指标
上举比重数值在城市建设初期会有些不同,由于这时期的文化生活系统与城市发展后的各阶段相比较尚未得到充分展开,以致服务人口所占的比重较低,可是基本人口的比重在建城的初期将有相反的趋势,即在其他各组人口所占比重降低时而相对的提高。
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人口发展计划,基本参照苏联人口分类及其计算方法(表5-7)。
表5-7 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人口发展计划和“苏联模式”对比
城市人口规模是按照苏联的劳动平衡法确定的,将人口划分为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来计算,其中基本人口完全取决于国家计划项目所确定的劳动生产人口。
相关文章
2003年,李百浩、郭建为了揭示城市规划发展的演变规律,从城市规划范围的角度对近代中国日本侵占地的城市规划进行了历史分析,从中得知国外城市规划思想导入近代中国日本侵占地的三种主要途径。国外城市规划在中国的导入过程也是近代中国日本侵占地的城市规划范型的形成与转变过程。该论文旨在通过研究上海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及范型,为现今的城市规划以及未来的开发建设提供参考,使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2025-09-30
对种族、阶级、性别与性议题的重视构成了自20世纪末以来西方城市规划史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城市规划史作为史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手段自然要借助史学方法论,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史料的来源上,斯科特采取传记式手法,以采访20世纪早期城市规划参与者的方式,撰写了《1890年以来美国的城市规划》,这在早期规划史研究中是个孤例。......
2025-09-30
近代“欧美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如英国的霍华德及其追随者的“田园城市理论”和“卫星城市理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取而代之则是突然介入的另一种外来城市规划思想流派——“苏联模式”,近代“欧美模式”随即中止。这一时期,1951年稿、1952年稿兰州市都市建设计划的变化很有代表性,恰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现代城市规划编制范型,即从以“欧美模式”为主导的都市计划向以“苏联模式”为主导的城市规划的过渡。......
2025-09-30
在此基础上,尝试构架本书的构思设计,对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历史分期之后,进一步确定研究视角,拟定主要的研究内容,寻找研究方法,至此本书的基础研究工作内容基本完成。本书的结论和展望部分将是对整体研究内容的提炼总结。......
2025-09-30
为此,引入了“苏联模式”的规划方式,城市规划不论从规划理论、规划程序还是技术标准等都全面学习苏联。苏联的城市规划思想是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中对不同社会经济结构基础的探讨,同时主动批判地吸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规划思想理论。苏联的规划思想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规划工作的影响是压倒性的,而苏联规划专家是传播和实现这一影响的主要媒介。自1951年起,苏联规划专家开始大规模参与新中国的城市规划创建工作。......
2025-09-30
“一五”计划从着手制定到正式通过。“一五”计划期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的重要时期。以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为标志,中国从恢复国民经济转入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大中型项目建设。......
2025-09-30
梁思成的“城市的体形及其计划”。以上各类城市规划方针在当时的背景下应当说都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对指导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规划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