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指任何教学策略都是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某种教学活动,规定某种教学行为的,并会指明确定教学策略的两个基本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
2023-09-25
长期以来,经过教师们的不断创造和总结,以及教学策略研究专家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积累了许多有效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归类和掌握,如图6-3所示。
图6-2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图6-3 影响和制约教学策略的因素
(1)按教学要素分类。教学策略常依构成教学活动的主要要素为中心,形成其策略框架,并对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整合,得到以下4类教学策略:
①方法型策略。由于教学方法在呈现学习信息和引导学生学习活动上的差异,方法型教学策略又分为讲授性策略(直接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技术)和发现性策略(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技术)两类。
②内容性策略。侧重于教学内容的特征和需要。知识的获得可区分主要强调知识结构和问题解决两类。前者称为认知结构策略,即主张抓住主要知识,构建简明而有机的知识体系;后者则称为问题解决策略,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着创新的意义。
③方式型策略。它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建构策略框架的,可区分为教师中心策略和学生中心策略。前者指教学内容、时空和情境都是学校和教师决定的,并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后者则是为适应学生个体学习方式的需要,学校和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并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对于当今的高职教育教学是一种最理想的教学方略。
④任务型策略。它是以教学任务或学习类型为中心,在分析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和条件的基础上,建构教学策略框架。它主要有练习性或实训性策略、问题定向性策略和综合能力获得策略。它可以紧紧地围绕教学任务,既能反映教学目标,有很强的针对性,又规定了针对不同学习目标要采取的教学措施,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任务型教学策略特别适合于高职项目类课程的教学,也适合于经过整合的公共课程的教学。
(2)按照教师行为分类。根据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的行为方式及其所发挥的功能,可区分为主要、辅助和管理3类。由此可区分为以下3种教学策略:
图6-4 教学策略分类导图
①主导教学行为策略。主导教学行为可分为呈示、对话和指导3类,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即呈示策略、对话策略和引导策略。呈示策略因采用教学手段而异,主要有讲述、板书、动作、声像和多媒体等呈示5种;对话策略,主要包括问答和讨论;常用的引导策略主要有课内外练习指导、阅读指导、活动指导、实训实习指导,等等。
②辅助教学行为策略。辅助教学行为,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需要、兴趣等)、学习情感、学习意向或创建学习情境,观察学情变化等行为。这些行为是为主导教学行为服务的。其主要作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③教学场管理行为策略。这是为了保证正常教学的秩序和效益,教师对在场的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做好协调的过程,主要包括对课内问题行为和时间两方面的有效管理。
(3)按照教学过程构成要素分类。可分为组织策略、教学形式策略和管理策略。组织策略主要包括导入、主体、结论和评价4个组成部分。教学形式策略,如导师制、个别化教学、分组教学、班级教学等。管理策略是对组织策略和形式策略的决策,追求最完美地使用教学资源。
(4)按照学习结果性质分类。大致可分为“事实、规则与动作程序”和“概念、模式与抽象理论”2类。据此,教学策略可分为以下3类:
①直接教学策略,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以传授事实、规则和动作程序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主要强调知识的获得。教师通过传递信息、技能训练等进行教学。
②间接教学策略,是以传授概念、模式和抽象理论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但是,主要靠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励形成概念,建构模式,从而认知抽象理念。学生可以获得较大的活动空间。其功能有:内容组织、概念形成活动(归纳、演绎和类比)、使用正例和反例、利用问题指导尝试、探索和发现、利用学生观点、小组讨论等,以此推动教学有效进展。
③提问质疑释疑策略。“问题”可在“教”与“学”之间架设桥梁。根据答案个数不同,可把问题区分为发散性(开放性)问题和收敛性(封闭性)问题。前者对于掌握概念、模式和理论最为有效;后者对掌握事实、规则和动作程序最有效。
(5)按照教学主体分类。按教学主体可把教学分为学习策略、教授策略和互动教学策略。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并作用于教学资源时,他就成为学习的主体,并运用学习策略;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并作用于教学对象和教学资源时,他就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并运用教授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当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面对并作用于教学资源时,就通过互动,共同优选互动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从价值论角度看,教学价值是以满足学生学习,教师育人和师生教学的共同需要而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广义的教学策略体系中,必须有学习策略来满足学生高效学习的需要;也必须有教授策略来满足教师顺利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的需要;还必须有互动式教学策略来满足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双向交流、互动以及共同发展(“教学相长”)的需要。
从学习策略、教授策略与互动式教学策略之间的关系来看,学习策略是教授策略与互动式教学策略的基础。这是因为从教学过程的整体而论,学生才是最基本的主体,若没有学生的存在和参与,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根本不会发生,也就谈不上存在。因此学习策略才是广义教学策略的基础。
随着现代教学观的转变,教学策略也处于转型之中,教学策略将从强调教授策略向强调学习策略、师生互动式教学策略方向转变。
有关中外高等服装教育比较的文章
这是指任何教学策略都是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某种教学活动,规定某种教学行为的,并会指明确定教学策略的两个基本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
2023-09-25
德国的现代服装设计教育是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招生形式、教学管理、教学理念和观念、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教学内容、专业设置等方面已形成一套严密的科学体系。因此,德国的现代服装设计教育非常重视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或结合,他们将服装专业设置在应用技术大学或学院中,并采用“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真正地实现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突出了高等服装教育的实践性、科学性。......
2023-09-25
在法国的服装专业的课程教学中,“记忆”和“发展”的融合,构成了继承与创新结合的重要特征。法国服装教育中,有一个相当长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各个历史阶段的服装款式发展历史,着重“记忆”大量的服装款式。“发展”是在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个人能力的一种发掘。法国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就非常注重这种思维连贯性的培养,认为这种连贯性是一个成熟设计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2023-09-25
由本章第一节所述可知,现代大学教学策略主要可区分为三大类:自主学习策略、教授策略和教学互动策略。高等服装教育的理论课可以采用教授策略和教学互动策略,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应当采用教学互动策略和自主学习策略。发达国家的高等服装教育都非常强调并认真实施教学互动策略和自主学习策略。由此可见,这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策略。......
2023-09-25
大学教学策略应采用广义教学策略,小班课突出地强调师生互动式教学策略。比如,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只有把握了学习班的整体学情、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以及个体差异,才能制定和实施适用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内心活动和外部活动的统一。教学目标是影响和制约教学策略的关键性要素。因此,正确分析和确定教学目标,是选择、制定、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的关键和前提。......
2023-09-25
日本的设计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多学科渗透的交叉教育培养。如日本文化女子大学的《服装展示会企划与制作》课程,这是大学四年非常重要的一门课。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有很好的工艺基础。......
2023-09-25
1.科技与艺术的结合研究德国的高等服装教育,就可以看出,现代服装教育就是坚持包豪斯艺术设计教育的传统,继续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或融合”的途径,其教学讲究科学性,突出实践性,贴近职业性。......
2023-09-25
根据服装专业涉及的领域,还可以设置服装材料、服装机械设备、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品牌管理、时装传媒、时装摄影、美容化妆、服饰设计与制作、时装与数码等课程方向。高等服装教育的专业设置必然会呈现综合化和细分化的趋势。伦敦时装学院堪称服装界专业细分化最全面的服装院校。高等院校服装教育的专业设置,应当独具特色,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023-09-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