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外服装教育比较中的教学策略类型简述

中外服装教育比较中的教学策略类型简述

【摘要】:它是以教学任务或学习类型为中心,在分析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和条件的基础上,建构教学策略框架。主导教学行为可分为呈示、对话和指导3类,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即呈示策略、对话策略和引导策略。可分为组织策略、教学形式策略和管理策略。组织策略主要包括导入、主体、结论和评价4个组成部分。管理策略是对组织策略和形式策略的决策,追求最完美地使用教学资源。

长期以来,经过教师们的不断创造和总结,以及教学策略研究专家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积累了许多有效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归类和掌握,如图6-3所示。

图6-2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图6-3 影响和制约教学策略的因素

(1)按教学要素分类。教学策略常依构成教学活动的主要要素为中心,形成其策略框架,并对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整合,得到以下4类教学策略:

①方法型策略。由于教学方法在呈现学习信息和引导学生学习活动上的差异,方法型教学策略又分为讲授性策略(直接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技术)和发现性策略(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技术)两类。

②内容性策略。侧重于教学内容的特征和需要。知识的获得可区分主要强调知识结构和问题解决两类。前者称为认知结构策略,即主张抓住主要知识,构建简明而有机的知识体系;后者则称为问题解决策略,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着创新的意义。

③方式型策略。它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建构策略框架的,可区分为教师中心策略和学生中心策略。前者指教学内容、时空和情境都是学校和教师决定的,并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后者则是为适应学生个体学习方式的需要,学校和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并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对于当今的高职教育教学是一种最理想的教学方略。

④任务型策略。它是以教学任务或学习类型为中心,在分析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和条件的基础上,建构教学策略框架。它主要有练习性或实训性策略、问题定向性策略和综合能力获得策略。它可以紧紧地围绕教学任务,既能反映教学目标,有很强的针对性,又规定了针对不同学习目标要采取的教学措施,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任务型教学策略特别适合于高职项目类课程的教学,也适合于经过整合的公共课程的教学。

(2)按照教师行为分类。根据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的行为方式及其所发挥的功能,可区分为主要、辅助和管理3类。由此可区分为以下3种教学策略:

图6-4 教学策略分类导图

①主导教学行为策略。主导教学行为可分为呈示、对话和指导3类,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即呈示策略、对话策略和引导策略。呈示策略因采用教学手段而异,主要有讲述、板书、动作、声像和多媒体等呈示5种;对话策略,主要包括问答和讨论;常用的引导策略主要有课内外练习指导、阅读指导、活动指导、实训实习指导,等等。

②辅助教学行为策略。辅助教学行为,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需要、兴趣等)、学习情感、学习意向或创建学习情境,观察学情变化等行为。这些行为是为主导教学行为服务的。其主要作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③教学场管理行为策略。这是为了保证正常教学的秩序和效益,教师对在场的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做好协调的过程,主要包括对课内问题行为和时间两方面的有效管理。

(3)按照教学过程构成要素分类。可分为组织策略、教学形式策略和管理策略。组织策略主要包括导入、主体、结论和评价4个组成部分。教学形式策略,如导师制、个别化教学、分组教学、班级教学等。管理策略是对组织策略和形式策略的决策,追求最完美地使用教学资源。

(4)按照学习结果性质分类。大致可分为“事实、规则与动作程序”和“概念、模式与抽象理论”2类。据此,教学策略可分为以下3类:

①直接教学策略,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以传授事实、规则和动作程序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主要强调知识的获得。教师通过传递信息、技能训练等进行教学。

②间接教学策略,是以传授概念、模式和抽象理论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但是,主要靠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励形成概念,建构模式,从而认知抽象理念。学生可以获得较大的活动空间。其功能有:内容组织、概念形成活动(归纳、演绎和类比)、使用正例和反例、利用问题指导尝试、探索和发现、利用学生观点、小组讨论等,以此推动教学有效进展。

③提问质疑释疑策略。“问题”可在“教”与“学”之间架设桥梁。根据答案个数不同,可把问题区分为发散性(开放性)问题和收敛性(封闭性)问题。前者对于掌握概念、模式和理论最为有效;后者对掌握事实、规则和动作程序最有效。

(5)按照教学主体分类。按教学主体可把教学分为学习策略、教授策略和互动教学策略。

认识论的角度看,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并作用于教学资源时,他就成为学习的主体,并运用学习策略;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并作用于教学对象和教学资源时,他就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并运用教授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当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面对并作用于教学资源时,就通过互动,共同优选互动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从价值论角度看,教学价值是以满足学生学习,教师育人和师生教学的共同需要而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广义的教学策略体系中,必须有学习策略来满足学生高效学习的需要;也必须有教授策略来满足教师顺利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的需要;还必须有互动式教学策略来满足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双向交流、互动以及共同发展(“教学相长”)的需要。

从学习策略、教授策略与互动式教学策略之间的关系来看,学习策略是教授策略与互动式教学策略的基础。这是因为从教学过程的整体而论,学生才是最基本的主体,若没有学生的存在和参与,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根本不会发生,也就谈不上存在。因此学习策略才是广义教学策略的基础。

随着现代教学观的转变,教学策略也处于转型之中,教学策略将从强调教授策略向强调学习策略、师生互动式教学策略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