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家族土地分配策略,加强功臣血缘联系

家族土地分配策略,加强功臣血缘联系

【摘要】:把土地分封给姬姓子弟,有血缘关系作为维系彼此的一种联系,那么对于功臣,又该怎么加强联系呢?把姬姓的女儿嫁给这些功臣,通过姻亲关系建立起了一张特殊的关系网。

周武王姬发是个很聪明也很理性的人,在联合众诸侯推翻商朝,建立周朝之后,那股因胜利而萌发的激动劲儿很快就过去了,平静下来之后,比喜悦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担忧和烦恼,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睡不好。

姬发的弟弟姬旦是个很贤德的人,也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周公。姬旦发现了姬发的异状,于是找时间去和他谈心。

姬发说:“商朝最后六十余年,众叛亲离,贤良的臣子死的死,走的走,朝堂上留下的全是些奸佞小人。正是因为商朝已经堕落成这个样子了,所以我们才要消灭它。那我们周朝该怎么办呢?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个王朝长长久久地发展下去呢?”

姬发的担忧是很有道理的,一个王朝的堕落,除了与统治者本身有关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在于这个王朝的根基是否稳固,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健全。姬发在和姬旦讨论之后觉得,必须建立起一些新的制度,以便更好地维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在姬旦的帮助下,构成周朝统治之根本的四大制度出炉了,即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以及礼乐制。其中,分封制和井田制都是关于土地资源分配的制度,也是四大制度中最重要的两项,毕竟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耕国家,土地一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本。

先说分封制。

分封也就是封建,是邦国制度的核心。分封,通俗地说就是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国。分封的对象自然就是在推翻商朝过程中的有功之臣,通常来说,有资格参与分封的主要包括四种人:

第一种是姬姓子弟,王族本家人。那是皇亲国戚,自然有资格参与分封。比如在牧野之战中,军队主帅就是周武王姬发本人,而负责右路大军的则是姬发的弟弟周公姬旦以及另一个弟弟毕公姬高。

第二种是以姜尚为代表的周朝的功臣。这些人所率领的精英部队都是周朝的核心力量,在推翻商朝的过程中立了大功,非常值得重视。

▼ 武王灭商纣后,分封诸侯。

第三种是各诸侯部落。这些诸侯部落之所以愿意与周共进退,自然有着各自的理由,有的可能是想报仇,有的可能是想争抢一点胜利果实,还有的可能是真的愿意拥戴周、臣服周。但不管出自什么目的,他们的确为这场战争出了力,并且手中也握有不容小觑的力量,他们的功绩同样不可抹杀。

第四种就是商朝的部分贵族,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曾遭受过商纣王的迫害,而且都是些很有名望的人,比如商纣王的伯父箕子。

把土地分封给姬姓子弟,有血缘关系作为维系彼此的一种联系,那么对于功臣,又该怎么加强联系呢?周武王采取的方法很简单——政治联姻。把姬姓的女儿嫁给这些功臣,通过姻亲关系建立起了一张特殊的关系网。

周王朝建立分封制绝对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这种极具西周特色的国家体制有效加强了周天子与各地区诸侯的广泛联系,从而催生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大一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种理念就是由分封制所体现出来的。

此外,分封制的产生还为周朝建立起了一套等级分明的社会秩序,周天子处于权力金字塔的最顶端。而在每个诸侯国,也有着等级分明的公、侯、伯、子、男的爵位等级。这种等级制度的建立对社会稳定有很大作用。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分封给诸侯的地盘,必定都是周天子不能直接掌控的地盘,像畿内这样由周天子的势力直接控制的地方是绝对不会分封出去的,这是国家安全的最后一重保障,一旦诸侯作乱,那么这里的力量就是周天子用来平定叛乱的核心力量。

再来看井田制。

分封制就好比上层建筑,而井田制则是经济基础,二者都是君主用以巩固政权的手段。土地是人民赖以生存的资本,也是创造社会经济的主要资源,而井田制主要就是针对如何处理及整合土地资源的具体方案。

井田制规定:先把一大片土地分成均等的九个区块,位于最中间的区块就是公田,环绕周边的八个区块则是私田。农民按照血缘关系编组后,可以分到相应的私田,而私田的出产是农民自己所得。但在耕种私田之前,八户农民必须优先把中间的公田耕种完,公田的收入归封邑贵族所有。

▼ 周朝的井田制。

接着是宗法制。

宗法制简单来说就是立规矩。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减少纠纷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制定一套明确、可执行的规矩。

周人的宗法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通俗地说,这就是当时最正统的“继承法”。按照这个制度,无论你身居何位,你所拥有的比如爵位和权力,原则上来说都只能由嫡长子来继承,除非没有嫡长子。

周朝时候的夫妻关系是一妻多妾制,所谓嫡,就是正妻,正妻生下的孩子就是嫡子,而在嫡子中,第一个出生的就是嫡长子,他的地位是凌驾于其他兄弟之上的。妾生的孩子叫作庶子,地位比嫡子低。

对于大家族来说,拥有嫡长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按照宗法制规定,一个家族中,只有从嫡长子传给嫡长子,一路传承下去才叫“嫡传”,也只有这样的血统才能“正统”,其宗派也才称得上“正宗”。

最后说礼乐制。

所谓礼,讲求的是秩序,而与是非无关。很多时候,是非是论不清楚的,真正能讲得清楚并且可执行的是秩序。事实上,秩序贯穿着整个国家的制度,比如分封制就是政治方面的秩序;井田制就是经济发展的秩序;宗法制则是维持社会稳定的秩序。

有了等级和秩序,就有了伦理。人类社会的秩序称为“人伦”,按照儒家的说法,人伦主要包含五种人际关系,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也称为“五伦”。伦理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名分上,名分直接决定了人所享受的待遇类别和等级。

古代的中国人是非常在意名分的,这对于他们来说是脸面,有时甚至比生命还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