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依赖教材内容,那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必然会受到极大的阻碍。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看法方面,一般主要有两种典型的取向或认识。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下,内容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新的改变。其三,当我们让学生使用他们能直接学习、经历的内容时,内容才起到促进学习的功用,即建立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自身的联系。......
2023-10-21
周武王姬发是个很聪明也很理性的人,在联合众诸侯推翻商朝,建立周朝之后,那股因胜利而萌发的激动劲儿很快就过去了,平静下来之后,比喜悦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担忧和烦恼,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睡不好。
姬发的弟弟姬旦是个很贤德的人,也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周公。姬旦发现了姬发的异状,于是找时间去和他谈心。
姬发说:“商朝最后六十余年,众叛亲离,贤良的臣子死的死,走的走,朝堂上留下的全是些奸佞小人。正是因为商朝已经堕落成这个样子了,所以我们才要消灭它。那我们周朝该怎么办呢?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个王朝长长久久地发展下去呢?”
姬发的担忧是很有道理的,一个王朝的堕落,除了与统治者本身有关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在于这个王朝的根基是否稳固,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健全。姬发在和姬旦讨论之后觉得,必须建立起一些新的制度,以便更好地维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在姬旦的帮助下,构成周朝统治之根本的四大制度出炉了,即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以及礼乐制。其中,分封制和井田制都是关于土地资源分配的制度,也是四大制度中最重要的两项,毕竟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耕国家,土地一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本。
先说分封制。
分封也就是封建,是邦国制度的核心。分封,通俗地说就是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国。分封的对象自然就是在推翻商朝过程中的有功之臣,通常来说,有资格参与分封的主要包括四种人:
第一种是姬姓子弟,王族本家人。那是皇亲国戚,自然有资格参与分封。比如在牧野之战中,军队主帅就是周武王姬发本人,而负责右路大军的则是姬发的弟弟周公姬旦以及另一个弟弟毕公姬高。
第二种是以姜尚为代表的周朝的功臣。这些人所率领的精英部队都是周朝的核心力量,在推翻商朝的过程中立了大功,非常值得重视。
▼ 武王灭商纣后,分封诸侯。
第三种是各诸侯部落。这些诸侯部落之所以愿意与周共进退,自然有着各自的理由,有的可能是想报仇,有的可能是想争抢一点胜利果实,还有的可能是真的愿意拥戴周、臣服周。但不管出自什么目的,他们的确为这场战争出了力,并且手中也握有不容小觑的力量,他们的功绩同样不可抹杀。
第四种就是商朝的部分贵族,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曾遭受过商纣王的迫害,而且都是些很有名望的人,比如商纣王的伯父箕子。
把土地分封给姬姓子弟,有血缘关系作为维系彼此的一种联系,那么对于功臣,又该怎么加强联系呢?周武王采取的方法很简单——政治联姻。把姬姓的女儿嫁给这些功臣,通过姻亲关系建立起了一张特殊的关系网。
周王朝建立分封制绝对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这种极具西周特色的国家体制有效加强了周天子与各地区诸侯的广泛联系,从而催生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大一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种理念就是由分封制所体现出来的。
此外,分封制的产生还为周朝建立起了一套等级分明的社会秩序,周天子处于权力金字塔的最顶端。而在每个诸侯国,也有着等级分明的公、侯、伯、子、男的爵位等级。这种等级制度的建立对社会稳定有很大作用。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分封给诸侯的地盘,必定都是周天子不能直接掌控的地盘,像畿内这样由周天子的势力直接控制的地方是绝对不会分封出去的,这是国家安全的最后一重保障,一旦诸侯作乱,那么这里的力量就是周天子用来平定叛乱的核心力量。
再来看井田制。
分封制就好比上层建筑,而井田制则是经济基础,二者都是君主用以巩固政权的手段。土地是人民赖以生存的资本,也是创造社会经济的主要资源,而井田制主要就是针对如何处理及整合土地资源的具体方案。
井田制规定:先把一大片土地分成均等的九个区块,位于最中间的区块就是公田,环绕周边的八个区块则是私田。农民按照血缘关系编组后,可以分到相应的私田,而私田的出产是农民自己所得。但在耕种私田之前,八户农民必须优先把中间的公田耕种完,公田的收入归封邑贵族所有。
▼ 周朝的井田制。
接着是宗法制。
宗法制简单来说就是立规矩。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减少纠纷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制定一套明确、可执行的规矩。
周人的宗法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通俗地说,这就是当时最正统的“继承法”。按照这个制度,无论你身居何位,你所拥有的比如爵位和权力,原则上来说都只能由嫡长子来继承,除非没有嫡长子。
周朝时候的夫妻关系是一妻多妾制,所谓嫡,就是正妻,正妻生下的孩子就是嫡子,而在嫡子中,第一个出生的就是嫡长子,他的地位是凌驾于其他兄弟之上的。妾生的孩子叫作庶子,地位比嫡子低。
对于大家族来说,拥有嫡长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按照宗法制规定,一个家族中,只有从嫡长子传给嫡长子,一路传承下去才叫“嫡传”,也只有这样的血统才能“正统”,其宗派也才称得上“正宗”。
最后说礼乐制。
所谓礼,讲求的是秩序,而与是非无关。很多时候,是非是论不清楚的,真正能讲得清楚并且可执行的是秩序。事实上,秩序贯穿着整个国家的制度,比如分封制就是政治方面的秩序;井田制就是经济发展的秩序;宗法制则是维持社会稳定的秩序。
有了等级和秩序,就有了伦理。人类社会的秩序称为“人伦”,按照儒家的说法,人伦主要包含五种人际关系,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也称为“五伦”。伦理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名分上,名分直接决定了人所享受的待遇类别和等级。
古代的中国人是非常在意名分的,这对于他们来说是脸面,有时甚至比生命还要重要。
有关中国通史(第1卷):少年简读版的文章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依赖教材内容,那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必然会受到极大的阻碍。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看法方面,一般主要有两种典型的取向或认识。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下,内容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新的改变。其三,当我们让学生使用他们能直接学习、经历的内容时,内容才起到促进学习的功用,即建立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自身的联系。......
2023-10-21
隋朝的“大索貌阅”就是针对民人以户为遮掩逃避赋役的现象而推行的清理户口的政策。另一个必要的前提是弄清家庭与家族的区别和联系。但是,家庭与家族又是密不可分的,刚刚说到的隋朝政策,“大功以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就反映了家庭、家族既是两种社会群体,又有难于分离的、扯不断的关系。由于家庭史和家族史的研究是分别进行的,两者间不可分离的关系宜于深入理清,使双方的研讨得以深化。......
2023-07-02
而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应建立的感性的音乐思维和体验向普通情感方向进行转化,以达到审美教育“育人”的作用,将积累的自身感性音乐经验进一步转化成为音乐“双基”知识的学习。“新体系”中提出的“新双基”就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新体系”理念中最强调的一点就是要注重音乐情感性。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在音乐教学的思想观念上正确理解“双基”、音乐感情性、审美性之间的关系。......
2023-07-04
如图9-11所示,两台正调差特性发电机并列运行,如这时母线电压为UG1,则两机无功功率分别为Q1、Q2,Q1和Q2具有确定的分配关系。这说明,两台正调差特性发电机并列运行可维持无功功率的稳定分配,能稳定运行,并能保持并列点母线电压在给定值水平。并列运行机组间无功功率的理想分配,应当与机组的容量成正比。由式有从式可以看出,要使机组间无功功率按机组容量分配,各机组的调差系数要相等,且各机组的空载电压UG0相同。......
2023-06-24
余功文、李海婴提出用“货币价值分配法”来解决家族财产均分所带来的问题。将家族企业所有财产评估后确定明确的货币价值总量,根据参与分配后代人数,确定继承人可分配财产的货币价值,从而实现财产的公平分配。......
2023-11-27
当枢纽点出现破坏无法运行的情况时,则隶属于该枢纽点所有非枢纽点启动各自的备用方案,分别转向其备用方案中的分配方式。如果改变某非枢纽点的分配方式,使得原来的枢纽点覆盖半径发生改变,容易造成超过最大时间约束和绕道系数约束,此时,可以在非枢纽点和灾区应急需求点之间建立“捷径”直通路线。图5-7增加非枢纽点分配方式备用策略示意图......
2023-09-19
马连塌及周边4个村都秘密建起了铁匠炉,昼夜为召开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打造大刀、红缨枪、马腿炮、信号炮等武器。各区积极开展了区乡红色政权建设和分配土地工作。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根据农村广大贫雇农的强烈要求,立即掀起了土地改革运动。过春节时家家户户写春联歌颂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南区一户农民写的一副春联更富有革命精神:“鲜血冲开土地改革阔道,头颅建起苏区红色政权”,横批“革命到底”。......
2023-08-24
(一)农村经济的重要现代世界各国,无论其工商业如何发达,农业仍为其经济生活的主要部门。中国向以农立国,依农业而生活的占全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中国土地分配的情形,大约如下:若以占地十亩以下为贫苦农民,十亩至三十亩为小农,则他们的户数为百分之六八,而其土地则只百分之十九。地租的形态历史上有力役地租、实物地租与货币地租三种;在中国现在则以实物地租为主,力役地租只留极少残余,货币地租亦仅萌芽。......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