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水文地质监测网布置的基本要求

水文地质监测网布置的基本要求

【摘要】: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的布置应能控制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观测点应沿地下水区域径流方向布置,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测孔安装自动监测仪。为调查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观测孔应垂直地表水体的岸边布置。为了满足数值法模拟的要求,观测孔的布置应保证对计算参数区的控制。环境地质监测资料应以收集为主,在环境地质问题严重地区,应新建或利用已建立的设施进行与地下水动态相应的环境地质监测。监测延续时间应超过一个水文年。

(1)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的布置应能控制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

(2)观测点应沿地下水区域径流方向布置,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测孔安装自动监测仪。

(3)为调查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观测孔应垂直地表水体的岸边布置。

(4)为调查垂直方向各含水层(组)间的水力联系,应设置分层观测孔组。

(5)为调查咸水与淡水分界面的动态特征(包括海水入侵),观测线应垂直分界面布置,在分界面附近应加密观测点。

(6)对大型集中开采地段,宜通过降落漏斗中心布设相互垂直的两条观测线,最远观测点应在降落漏斗之外。

(7)为了满足数值法模拟的要求,观测孔的布置应保证对计算参数区的控制。

(8)为获取地下水水量计算所需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宜依据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布设。

(9)泉水应按不同类型、不同含水层(组)及流量大小(一般选择流量不小于1L/s的大泉)分别设置观测点。

(10)对主要地表水体应设置观测点,以了解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

(11)观测孔的深度必须达到所要观测的含水层内,并保证任何时间都能观测到水位;观测孔管径一般不应小于108mm,保证取到具代表性的水样;每个观测点的地理坐标及孔口地面高程应实测。

(12)环境地质监测资料应以收集为主,在环境地质问题严重地区,应新建或利用已建立的设施进行与地下水动态相应的环境地质监测。

(13)地下水动态监测时间,应从调查工作开始延续至最终报告审查通过为止。监测延续时间应超过一个水文年。

(14)项目结束后,宜将代表性的地下水观测孔(点)移交给有关部门进行长期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