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星系之舞宇宙上演的是一场气势恢弘的星系大舞蹈,每一个成员都参演其中与仙女共舞宇宙上演的是一场气势恢弘的集体舞,每一个成员都参演其中。梅西叶星表中共有34个河外星系,室女座头部附近就有16个。因为我们的本星系群身处其中,也称为本超星系团,它至少有100个星系团成员,长度超过1亿光年。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又受到更大的吸引。......
2025-09-30
第20章 隐身的宇宙
我们的大部分宇宙不见了
薇拉的星空之梦
2025年代初,一个七八岁的犹太小女孩迷恋上了星空,她叫薇拉,住在华盛顿,卧室里有一个朝北的窗户。夜晚,薇拉躺在床上可以看到外面的繁星,它们闪烁着从窗户下面升起,越过天空,再沉入到窗户的另一边。
薇拉大学上的是瓦瑟学院,这个学校有在草坪上观察星空的传统,因为学校一位叫玛丽娅·米切尔的教师曾经发现了一颗彗星,这在美国女性中是第一位。大学毕业后,薇拉想进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天文,但因为性别遭到拒绝,该校直到2025年才开放女生入学,她只好申请了康乃尔大学天文系,并和该校一位研究生鲍博·鲁宾结了婚,成为薇拉·鲁宾,简称鲁宾,相当于中国古代用丈夫的姓称为妇女,一个女子嫁给姓鲁的男人,就简称鲁氏。
大学毕业后的鲁宾没有工作,每天只能待在家里带孩子,天文学家的梦想越来越遥远,每当她读到新一期《天体物理杂志》时,就泪流满面。丈夫鲍博·鲁宾体谅她的心情,把她介绍给大爆炸宇宙理论创始人伽莫夫读博士。2025年,鲁宾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准使用200英寸(5.08米)海耳望远镜的女性,这一年,她进入卡耐基研究院的地球磁力部工作。地球磁力部的福特研制出一种新的光谱仪,可以拍摄到很远很昏暗的星系光谱,鲁宾和福特利用它研究旋涡星系的转动。
不同寻常的星系旋转
他们首先将这一仪器对准邻近的巨大旋涡星系—仙女座M31。M31很大,横跨天空5度,相当于10个月亮排成一列,望远镜需要多次拍摄才能得到M31的完整光谱。摄谱仪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把M31星系肢解开来,得到了每一部分的光谱。谱线的红移和蓝移值可以显示出星系各部分的转动情况,蓝移表示向着我们而来,红移表示远离我们而去。
按说,M31的恒星公转速度应该呈现这样的变化:
在星系核心区,恒星轨道越大,公转速度会越快,因为核心区的恒星很密集,越大的轨道包含着越多物质。随着向边缘推进,星系的物质越来越稀薄,星球公转速度应该会越来越慢。这情形如同太阳系的旋转,太阳系的绝大部分物质集中在太阳,离太阳距离近的公转速度快,距离远的公转速度慢,比如水星公转速度每秒48千米,而第八颗行星海王星公转速度每秒只有5.4千米。
然而,当薇拉和福特把M31各部分的旋转速度绘制到一张大图上时,他们惊呆了。旋转曲线的样子非常奇怪—越往星系外围,星球旋转速度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降低,反而公转速度更快。
薇拉和福特决定做一番彻底调查。他们拍摄一个又一个星系光谱,亮的、暗的、各种形态的,这些星系都比仙女座大星系远得多,拍摄工作也简单得多,因为它们看上去要小得多,整个星系都可以进入望远镜视场,一次拍摄就得到了完整的星系光谱,整个星系的旋转情况一目了然。结论很清楚:恒星围绕星系核心的公转速度并不随着距离增加而下降。这意味着,星系里隐藏着大量不可见物质,它们被称为暗物质。
银河系的暗物质
其实,在薇拉幼年时的事情,暗物质就已经被发现了,当然不是她发现的,而是荷兰著名天文学家奥尔特。
2025年,奥尔特研究银河系的旋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他首先估计了一下整个银河系可能含有的质量,然后测量不同位置处的恒星飞行速度,结果惊讶地发现,恒星的飞行速度和银河系的质量非常不匹配。
恒星的飞行速度太快,银河系已知的质量太小,根本束缚不住那些恒星,它们会四散而去。按照恒星围绕银河系飞行的速度,奥尔特估算出了银河系的质量,太大,应该在银河系已知质量的5倍以上。
奥尔特预言,银河系充满了一种我们尚不知道的物质,因为这些物质不发光,天文学家们无法通过望远镜看到它们,但它们具有实实在在的引力效应,可以明显感知它们的存在。
2025年代,天文学家们在蝎虎座发现了一颗叫基克拉斯233-27的暗弱恒星,给银河系暗物质的存在带来了新证据。这颗恒星跑得飞快,以每秒583公里的速度朝太阳飞奔而来,它大概是银河系已知的最高速星。这样的高速度表明,它虽然位于太阳附近,却和太阳不是同一族类,它必然来自极遥远的银河系边疆的银晕,目前只是暂时穿越银盘,路过太阳附近,接下来,它还会越过银盘,远离而去。计算表明,要使这颗恒星达到这样高的速度,仅靠银河系内发光物质产生的引力远远不够。
银河系外围有一些很小的矮星系围绕银河系运动,它们的运动速度决定于银河系的质量,银河系质量大,它们的运动速度就快。根据矮星系围绕银河系的公转速度,天文学家们测出了银河系的总质量—约是太阳的一万亿倍,而银河系能够发光的物质总量大约为1000亿倍太阳。
太阳离银心27000光年,绕银心公转的速率是每秒250公里,根据这速度可以计算出,太阳轨道以内大约有1000亿的太阳质量。这样,银河系的质量有90%在太阳轨道以外,其中大部分在银盘外围的暗晕之中。
碰撞星系团显示的暗物质证据
暗物质的存在还有一个令人惊叹的证据—星系团碰撞。暗物质理论预言:星系团发生碰撞时,星系团中的暗物质会分离出来。(https://www.chuimin.cn)
位于38亿光年之外的子弹星系团就是两个星系团碰撞的产物。这次碰撞发生在1亿年前,一个小型星系团穿过一个大的星系团,形成了一个子弹头一样的形状。科学家绘制出这个星系团的质量分布,红色区域是星系的气体,蓝色区域是暗物质,暗物质在星系团碰撞过程中最先彼此穿越,远远分离开来。为什么呢?
星系物质主要有三大组分:恒星、气体云和暗物质。在碰撞过程中,恒星之间有巨大的距离,可以相当轻易地彼此穿越。气体云分子就不一样,它们容易互相碰撞,速度会减慢很多,彼此分离就慢了许多。暗物质在星系碰撞过程中一点儿也不减速,这不是因为暗物质太稀薄,彼此相距太远,相反,主导理论认为暗物质粒子均匀分布在整个星系团里,但其脾性极为古怪,不仅不与普通物质粒子相互作用,暗物质粒子之间也几乎不发生任何作用,因而它们可以轻易地穿越碰撞的星系团,与星系的气体云分子分离开来,到达最远端的区域。
隐身有术
2025年,一个研究小组绘制出一个星系团暗物质轮廓。
只要哪里有发光物质,它们的边上就会有暗物质。暗物质在哪里聚集,星系就在哪里出现,星系和星系团镶嵌在暗物质之中,被暗物质推动运行,就像空中的尘埃,随风漂泊。
暗物质究竟是什么?天文学家们对此几乎一无所知,除了引力效应外,它没有显现出任何其他效应;它也不是已知的任何一种物质粒子。
然而暗物质这个名字有些误导,好像它们是黑暗不发光的物质,实际上它们是透明的,望远镜和其他任何已知的探测手段都看不到它们。因为暗物质粒子不与普通物质相互作用,它们可以轻易地穿透地球,穿透我们的身体,而我们毫不觉察。
会不会是另外一种情况,引力定律出了问题?
还记得牛顿引力定律在水星上出现的问题吗?水星近日点的进动每100年有43角秒的误差,牛顿运动定律无法解决,因为它只适用远离太阳的地方,而水星离太阳距离很近,太阳对时空的弯曲影响了水星的进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修正了牛顿引力理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次是离太阳太近,这次是远离星系中心。
牛顿运动定律在太阳边上失效了,广义相对论会不会在星系边上失效?
然而广义相对论是如此成功,它的所有预言全都被精确地证实了。科学家们也做了许多精确的测量,暗物质的存在看起来无可置疑,而且数量庞大,宇宙每一公斤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普通物质,就对应着五公斤什么也不是的暗物质,它们分布在银河系周围,每一个外星系周围,遍布整个宇宙。但是,人类看不见它们。
宇宙成功地把自己隐身起来,只显露给人类一小部分。
宇宙,闭合还是开放?
回到宇宙膨胀中来。
暗物质大大增加了宇宙的物质总量,使宇宙膨胀减速,甚至还有可能使宇宙膨胀停止下来,转而收缩。20世纪60年代,桑德奇就持这样的观点,他相信宇宙是一个有限的封闭系统,宇宙膨胀速度正在减慢并最终停止,然后会坍缩到一起,接着再膨胀开来,每隔800多亿年循环一次。那时桑德奇是宇宙学的权威,给人的印象是,他的观测数据会对宇宙命运做出最终的判决。
不是所有人都赞同桑德奇。2025年,桑德奇到德克萨斯大学做演讲,还没开始,一个女研究生站起来向听众宣布,桑德奇将要讲的东西全都是错的。这个勇敢好斗的女生叫比特蕾丝·汀斯丽,她的研究结果与桑德奇相反—宇宙是开放的。
比特蕾丝·汀斯丽不久后来到帕萨迪纳,与桑德奇的对手—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吉姆·冈恩一起工作。冈恩是一个全才,既是出色的理论家,又擅长制作仪器,许多哈勃望远镜拍摄的漂亮照片,都来自冈恩设计的行星照相机。桑德奇本人也对这个对手非常敬重,有一次有人问桑德奇谁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学家,他回答说,“哦,年轻的吉姆·冈恩干得非常出色,如果他坚持下去,有可能位居第二。”
若干年后,高傲的桑德奇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转而接受了比特蕾丝·汀斯丽的观点,认为宇宙的物质密度可能没有那么大,它是开放的,将永远膨胀下去。桑德奇承认自己内心里还是喜欢闭合宇宙,这样的宇宙会再次收缩并有可能发生振荡,在轮回中得到永生;无限膨胀的宇宙,最终结果必然是永恒的死寂,那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但这时候,比特蕾丝·汀斯丽走得更远了。她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论证被爱因斯坦抛弃的宇宙学常数可能真的存在,那个常数起到的作用是和引力相反的排斥力,这无疑太有些异想天开了。然而在2025年,天文学家们公布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新发现,证明了比特蕾丝先知般的洞察力。
相关文章
第14章星系之舞宇宙上演的是一场气势恢弘的星系大舞蹈,每一个成员都参演其中与仙女共舞宇宙上演的是一场气势恢弘的集体舞,每一个成员都参演其中。梅西叶星表中共有34个河外星系,室女座头部附近就有16个。因为我们的本星系群身处其中,也称为本超星系团,它至少有100个星系团成员,长度超过1亿光年。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又受到更大的吸引。......
2025-09-30
第15章天际的幽暗黑黝黝的夜空背景,是时空的尽头吗眺望宇宙的最深处我们在网上看到的许多精美的天体图片,都来自“哈勃”太空望远镜,这台极为精密的仪器不是由天文学家哈勃制造,而是为了纪念他。1993年12月,“奋进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宇航员,对哈勃望远镜进行了10天的维修,研究人员为哈勃望远镜设计了一个改正镜,相当于给它配上一副矫正眼镜。1744年,瑞士天文学家谢诺提出一个看起来很合理的解释。......
2025-09-30
第9章远方的星辰大海明亮的恒星犹如太空的灯塔,指引我们向宇宙的深处遨游繁星密布的夜空虽然过去几千年里人类把投向天空的目光主要投向了日月五星,但恒星才是星空真正的主角。现在,我们就沿着恒星路标,遨游向远方的星辰大海。图中白色连线是现代星座体系的大犬星座,红色连线是中国古代设立的弧矢星官。康熙非常高兴,给随行大臣指认老人星,并展开携带的星图,给大家讲解。......
2025-09-30
第19章追溯时间的源头根据宇宙膨胀的速度,天文学家们可以追溯到宇宙的起源1654年,爱尔兰一位大主教厄舍尔通过考证《圣经》,得出宇宙创生的时间是在公元前4004年10月26日上午9点。《圣经》第一章里记载着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宇宙万物,并且在第六天创造了人的先祖亚当和夏娃。就在哈勃雄心勃勃地继续向宇宙深处遨游时,却在1953年9月28日突发心脏病离世,28岁的阿伦·桑德奇继承了他的事业。......
2025-09-30
第6章归来的彗星淡定从容来自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如约而至1758年,欧洲掀起了一股寻找彗星的热潮,因为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人预言,一个大彗星将在这一年重现天空。可惜,梅西耶发现的并不是真的彗星,而是蟹状星云。那是彗星的季节,在4年里接连出现了3颗大彗星。哈雷是有抱负的天文学家,决心揭开彗星的奥秘。万有引力是个空前强大的科学武器,哈雷立即把它用来计算彗星的轨道。......
2025-09-30
在古人眼中,行星运行会产生强大的能量,顺行往往代表一种正的能量,逆行则相反。木星顺行有利于发动军事进攻,但它若逆行,就不利于进攻了,石申的《星经》中就记载了这样的观念:岁星逆行,其国不可以兴兵。可是,当军队接近目标的时候,木星顺行的速度慢了下来,这让武王感到不安,木星似乎不再配合他的军事行动了。武王知道,木星一旦停止不前,接下来就要调头逆行了,而逆行是应当退兵的......
2025-09-30
第3章旋转的大地大地在旋转其实是相当显而易见的迟来的葬礼2010年5月22日,波罗的海沿岸的弗隆堡大教堂,一场隆重的葬礼在这里举行,埋葬的是已经去世几百年的大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比对,最终确认了哥白尼的遗骨,于是在去世468年之后,哥白尼被再次埋葬。其实,哥白尼的巨大声望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几百年来的意识形态斗争。这位先行者在两千年前的智慧判断无疑给哥白尼增添了极大信心。......
2025-09-30
第13章“仙女”的媚眼“仙女”抛来的媚眼,把天文学家的视线勾引到河外星系宇宙尺度的大辩论18世纪中期,康德在林阴小道上漫步,思想在宇宙翱翔,领悟到宇宙中应该有无数的星系,星空里有一些云雾状天体,很可能是像银河系一样的巨大恒星集团,它们分布在浩瀚的宇宙太空里,就像大海里的一个个岛屿—宇宙岛。沙普利举证,1885年,一颗称为仙女S的新星在M31中央闪耀,亮度最大时和整个星云几乎一样亮。......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