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她在纳塔尔大学任教已有34年,了解其传统的欧洲教育体系和保守之处,但她的倾向不同于其他学院派的观念,将自己置身于“对立观念”一方,来探讨何为南非当代视觉艺术。尤其是南非社会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其拥有的众多信仰及不同文化和偏好,使得南非当代视觉艺术在世界占有一席重要位置。他们都是最早基于对现实压迫与种族歧视反抗创作的先锋派艺术家,也由此影响到其后的南非艺术家在世界当代艺术领域不断推陈出新。......
2023-08-31
种族歧视的法律规定,白人假如和黑人或其他有色人种的女性有不正当关系,将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而白人女性和有色人种的男性有性行为,则被判4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在南非,作为一个欧洲白人男性和非洲黑人女性所生下的混血孩子,天生“有罪”。
如果说在南非这么多年没有去过黑人区,也就是贫民区的话,这一点儿也不稀奇。对于华人,对于生活在南非的欧洲人或者其他族裔的人群来说,是否去贫民区似乎是“另外一个世界的问题”。所以说,我在南非的28年里仅有一次“象征性的试探”啊,这个“冒险踏访”是参与了穆斯林的一个周末“施舍”活动,之后就再也没有去过贫民区了。
时间是2018年,主要是受国内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摄影者的怂恿,不然我这辈子在南非待到老死也不会去开普敦这个庞大的、令人恐惧的卡里恰贫民区。这一次的经历,让我真正看到了南非另一个世界的真实情况。我拍到了不少对于以后而言的历史镜头,记录了人们因物资的匮乏及居住的环境形成的无政府状态,看到躲在沙袋堆垒后的警亭被铁丝网环绕,夜间的所有照明灯具及可四面观察的摄像头,感觉生活在碉堡里的警察时刻被危险环绕。但里面可不是南非警察,而是国外雇佣兵。因为这块区域很危险,所以南非警察是不会在此安营扎寨的。
我每天饶有兴趣地翻阅“崔娃”的《天生有罪》这本书。老实说这本书的购买经历了20多天的时间,在我早已遗忘的某一天我接到了通知,莫名其妙地打开用塑料泡沫包裹的东西发现,是以前短信提到的购买无货的“退款通知”,《天生有罪》中文版奇货可居啊。我奇怪的是中国人为何把特雷弗·诺亚(Trevor Noah)叫作“崔娃”?到目前我也没能搞明白。
开普敦卡里恰贫民区(拍摄于2018年)
“崔娃”是美国脱口秀主持人中的“当红炸子鸡”,这促使我了解这个来自南非约翰内斯堡索韦托的混血儿的童年经历。也是这本书把我对贫民窟的碎片化印象收拢还原。翻阅了100多页之后,我发现我固执的选择没错,如果那天接受了退款会是一个遗憾。
我在南非的20多年生活经历基本处在欧美文化的大环境中。从城市到乡间小镇,南非就是一个“欧洲的缩小版”,准确地说,其地貌、气候和苏格兰的高原有些接近。沿海地区海拔不高,但开不出几十千米就开始进入内陆高原,尤其是德班市沿N3公路顺着蜿蜒的高速一路爬坡,放眼四周风光无限。
因为生活需求,我有时一个月要来回四五趟,1300余千米的往返不到24小时,包括去约翰内斯堡的中国城进货、吃饭和睡觉的时间在内。那时候精力充沛,感觉世界和非洲都是你的。尽管会经过N3公路旁比较有规划和整洁有序的贫民新区,但是再疲劳也不会在那种路段停留,哪怕是一分钟。尤其是在听闻有关这些路段和贫民区的犯罪报道后,从内心深处对其是完全的“种族隔离”,即便不是因为“肤色”关系。
要知道,中国人在南非种族隔离期也是被当作“黑人”对待的,只是有时候会被误认为日本人,因为日本人被白人政府划归在“南非白人”内,主要是因为经济与商业关系,当然还可能因为日本多年来的“脱亚入欧”政策使其与欧美人的价值观趋同。
《天生有罪》这本书深刻揭示了作为一个欧洲白人与非洲黑人的混血孩子所经历的童年到青年的过程,并非“刻意”去记,而是刻在骨子里的那种感觉。
约翰内斯堡的索韦托壁画,李舒弟夫人拍摄于2014年
特雷弗·诺亚似乎并不记恨“天生有罪”的事实存在,反而把自己因父母的不同身份而在那个特殊时期遭受的折磨,当成一种不同寻常的“恩赐”,一种上帝赋予的“恩赐”,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幸运的孩子。
他在教会学校接受教育,却在索韦托贫民区摸爬滚打,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让他不由自主地在其间穿梭,语言的多重变化与文化交流成就了一个善于发现和思考的“问题儿童”。祖鲁语、豪萨语、英语、德语,起码4种语言让他在所接触的不同人种间获得“通行证”,而且在儿童时代就已经深谙此道。
这是一本填补我对于阳光明媚下的南非另一现实阴暗面的认识的书,单从曼德拉的《漫漫自由路》还不足以让我有如此深切的体悟。作为长期生活在“阳面”的我,无视生活在“阴面”的多数人是不全面的。常说“南非是两个世界”,但我实际上不会主动去了解它的另一个世界。
特雷弗·诺亚的这本书幽默风趣而不失深度,笑是不由自主地发自内心,也有泪湿眼角的一刻,那种不知不觉由浅入深,那种敏感和脆弱到几乎琢磨不出的感伤。尤其是读到他在24岁后开始寻找他在12岁的时候就搬离约翰内斯堡的父亲那一页,当他的父亲翻开记录特雷弗所有新闻报道的剪贴簿……无疑,这本书给我带来了阅读的欢愉,还原充实了生活在南非贫民区的那些鲜活的场景和真实乐观的人民,而非充满“负效应”般压抑和愤懑的描述,读了这本书,你会觉得内心充盈且富足。人穷,不是穷在出身,穷在物质和金钱,而是穷在“无趣”限制了适应力和想象力。
有关南非艺术笔记的文章
虽然她在纳塔尔大学任教已有34年,了解其传统的欧洲教育体系和保守之处,但她的倾向不同于其他学院派的观念,将自己置身于“对立观念”一方,来探讨何为南非当代视觉艺术。尤其是南非社会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其拥有的众多信仰及不同文化和偏好,使得南非当代视觉艺术在世界占有一席重要位置。他们都是最早基于对现实压迫与种族歧视反抗创作的先锋派艺术家,也由此影响到其后的南非艺术家在世界当代艺术领域不断推陈出新。......
2023-08-31
优妮特用了整整10年,相当完整地考察了南非中部肯布里到约翰内斯堡周围废弃的大矿区,她认为南非这样一个以采矿业发迹并十分割裂的国家—两种完全不同的文明与价值观,由于钻石、黄金的发现而被硬性捆绑在一起的矛盾国度,迄今为止如同一个“寄生怪物”在苟延残喘。优妮特的作品珍妮特的素描......
2023-08-31
作品的最终呈现方式是摄影,是平面的,挂在尚未开业的开普敦蔡茨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隔壁的配套酒店墙壁上,与整个钢架水泥旧墙体十分和谐,可称得上绝配。时间是2018年的8月,而离蔡茨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开业的时间还有大概一个月,很遗憾,因为回国的时间早已确定而赶不上开幕式了。2016年,他被选为某艺术投资公司的“非洲创新者”。卡布鲁的作品也在开创性的巡回展览中展出,由此使非洲成为当代设计开创的一个新大陆。......
2023-08-31
从南非目前的媒介素养发展现状来看,对技术技能的使用是南非媒介教育发展的核心。目前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基本都是各自为战、自说自话,没有就媒介素养课程形成统一的教学框架。不过,在借鉴南非媒介教育发展经验的同时也应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因此,与南非重视互联网技能的培训不同,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还应该注意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侧重培养青少年对网络内容的批判性解读能力,以形成理性上网、健康上网的习惯。......
2023-11-08
2010年的8月,恰逢南非国家美术馆在开普敦举办“南非百年当代艺术史回顾”展览。该展览整体回顾了南非殖民历史与当地原住民文化交融的现实与矛盾。展览策划人是一名印度裔南非人。这段历史促成了今天遍布南非大陆百万之巨的印裔居民,不仅如此,在新的南非政权下他们还享有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主与尊严。尤其是2010年世界杯的成功举办,令世界对南非刮目相看。......
2023-08-31
夏俊娜作为国内一线女画家远比莲娜富足,莲娜的画室不大,她租住在别人的车库内,但从稍显拥挤的两个车库面积大小的画室中仍然可以感觉到她的充实与富足感,莲娜还在“探索期”,阶段性的变化并不明显,年产画作不高,随遇而安的状态挺适合她所选择的安静村落。莲娜的油画作品 莲娜正在讲述自己的作品......
2023-08-31
布须曼人,非洲南部的民族,又称桑人,主要分布在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安哥拉、津巴布韦、南非和坦桑尼亚。各支布须曼人由于所处条件不同,状况也不尽相同。东南非两支布须曼人正被现代文明吸引而逐渐跻入现代生活。生活在沙漠地带的布须曼人,对少年男女的成年仪式都很重视。通过锻炼,他们会更加清楚作为一个布须曼男子所要具备的条件和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布须曼人仅剩下不足9万的人口。......
2023-08-31
“南非大学的高等艺术教育总体上是滞后的”吗?这个问号是我加的,这篇由国内三位先生所写的《南非的生态艺术与理念》之论文的第一句话就出现了明显的判断错误。那么,在这种情形下,催生了从政府、大学教育到国民“不变是硬道理”的国家意志和“无设计的设计”。我起码看过南非主要艺术院系的教学作品,更多的时间是在美术馆看到的作品,整体的艺术生态很富有生命力和原创性。......
2023-08-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