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汽车维修经验:常规检查前提下的ECU检测

汽车维修经验:常规检查前提下的ECU检测

【摘要】:实践经验证明,首先进行常规检查,有利于避免面对简单故障而走大弯路。维修电控汽车的一般程序应当是:问讯车主→道路试验→连接诊断仪,读取故障码→读取系统数据流→对执行器做主动测试或者进行波形分析→线路测量→传感器检测→ECU检测。从原理上讲,如果燃油系统压力过低,电喷系统再怎么控制也无法满足汽车运行的需要;如果气缸压缩压力过低,混合气不能充分燃烧,哪怕传感器、执行器和ECU再精密,整台发动机也无法正常工作。

目前有的汽车维修人员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一承修车辆就连接故障诊断仪,读取电控单元(见图6-5)存储的故障码。这在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但是也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忽视对汽车进行基本的、常规的检查。汽车的机械部分是电子控制系统赖以正常工作的平台和基础。实践经验证明,首先进行常规检查,有利于避免面对简单故障而走大弯路。维修电控汽车的一般程序应当是:问讯车主→道路试验→连接诊断仪,读取故障码→读取系统数据流→对执行器做主动测试或者进行波形分析→线路测量→传感器检测→ECU检测。在不少情况下,所谓的故障其实就是某一根导线短路、断路或者接触不良。

978-7-111-53052-7-Chapter06-5.jpg

图6-5 电控单元结构图

下面来看一个维修实例。一辆捷达CIX轿车,装配ATK型发动机和手动变速器,已经行驶20万km,每天早晨冷机起动2~3s内,发动机怠速抖动严重,最低怠速只有400r/min,有时会熄火,2~3s后故障现象消失,而且一天之内不再出现类似的故障。维修人员使用故障诊断仪,检测了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查阅了电路图,清洗了节气门体、进气歧管、进气门和喷油器,更换了曲轴位置传感器和点火开关总成,打磨了所有的接地点,花费了2个月时间,可故障仍然没有排除。后来维修人员无意之中发现,在更换了机油和机油滤清器之后,故障现象有所减轻。于是全面清洗润滑系统,更换液压挺柱,故障才彻底排除。分析原因:由于液压挺柱磨损漏油,汽车放置一夜后,液压挺柱内的机油泄漏过多,在早晨冷机起动2~3s内来不及补充。挺柱长度缩短,造成进气门的升程变小,进气不充分,因而发动机的怠速过低,甚至熄火。当发动机运转几秒钟后,或者重新起动一次,液压挺柱充满了机油,所以故障现象消失。

这是一个典型的、没有首先进行常规检查而使维修走了大弯路的例子。从原理上讲,如果燃油系统压力过低,电喷系统再怎么控制也无法满足汽车运行的需要;如果气缸压缩压力过低,混合气不能充分燃烧,哪怕传感器、执行器和ECU再精密,整台发动机也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在进行故障诊断时,一定要首先检测并确认这些基础平台是符合要求的。

常规检查主要针对机械部分、真空系统、排气管路和液压系统,包括压缩比、真空密封性、火花塞积炭、排气系统是否堵塞以及线束、插接器的连接是否可靠等。故障诊断仪对于上述机械性故障是无能为力的,其软件对这部分故障也不设置故障码,所以需要采用传统的方法,遵循“先易后难、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检查。

常规检查的基本内容及步骤如下:

①起动发动机,进行路试,验证报修的故障现象是否准确。

②直观检查导线的连接是否牢固,有无擦伤、破损或断裂。

③测试发动机的气缸压缩力、燃油压力、点火能量等。

④检查进气系统有无真空泄漏,真空软管是否连接正确,有无压折和破裂等。

⑤检查和调整发动机的点火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