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突出特点是“家国同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包括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哲学思想、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甚至科学技术等诸多领域。二者不断地被强化和延续,成为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核心,形成了延续数千年的血缘宗法制度。......
2023-08-30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宗法型和专制性特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范式。传统文化的伦理型范式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表现为:①浓厚的“孝亲”情感。该情感既表现为对长辈的绝对顺从、孝敬,也表现为对死去先者的隆重祭奠。“百善孝为先”,孝道被视为道德规范的核心和母体,忠君、敬长、从兄、尊上等都是孝道的延伸。②中华民族凝聚力强劲。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而形成发展。中国传统社会独特的血缘、地缘关系,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发挥了巨大作用。③对传统的极端尊重。对传统的极端尊重,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力,使其成为世界上罕见的不曾中断的文化形态。④宗法伦理观念构成中国文化意识形态的核心。在中国,伦理学成为社会首屈一指的文化门类,反映于学术文化领域,便是道德论、宇宙论和认识论的互摄互涵。
伦理型范式的负面影响有,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存理灭欲”的修身养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等,成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障碍。
(二)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政治型范式
古代中国社会结构的专制性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了政治型范式。该范式给社会带来的正向影响有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国家利益至上观念,造就了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文人学士的经世致用思想等。
中国君主专制政治的长期延续,文化专制也随之更加严密,制约了思想文化的健康发展。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将物质的生产归其统治,同时也要求安排精神的生产手段。”[36]对于中国君主专制的君主来说,最适合的“精神生产手段”便是“思想大一统”。中国文化的政治型范式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国人存有“奴性”的服从心态,对权威、权力的迷信,个人自信心的缺乏,等等。
宗法与专制的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合流,在文化上的反映则是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突出地表现为“内圣外王”的心态,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这一特点,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以后经过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形式上虽多有变化,但这一传统一直被延续下来。中国文化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范式,从“内圣外王”的矛盾统一体中获得了坚韧的理论架构,并以小农自然经济和宗法专制社会的政治结构作为坚实基础,组合成一个严密体系。这个严密体系,只有在近代大工业兴起之后才逐渐瓦解,新时代的新文化才有可能形成。
思考与探究
1.简述中国大陆“负陆面海”的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简述农耕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通过阐释“家国同构”的特征,论述宗法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影响。
拓展阅读
2.《文化社会学》,司马云杰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注释】
[1]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36.
[2]《尚书·禹贡》。
[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22.
[4]《汉书·王吉传》。
[5]《周易·系辞下》。
[6]《史记·匈奴传》。
[7]《史记·匈奴传》。
[8]《尚书·五子之歌》。
[9]《孟子·尽天下》。
[10]《荀子·王制》。
[11]《韩非子·扬权》。
[12]王符《潜夫论·叙录》。
[13]《论语·学而》。
[14]《易传》。
[15]白全贵,师全民.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38.
[16]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3.
[17]龚红月.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28.
[18]王国维.王国维学术经典集(下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129.
[19]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127.
[20]岳庆平.中国的家与国[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4.
[21]《周易·家天下》。
[22]《新唐书·礼三本》。
[23]何晓明,曹流.中国文化概论[M].2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56.
[2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462.
[2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462.
[2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93.
[28]《史记·秦始皇本纪》。
[29]《康熙朝东华录》卷九十一。
[3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5-276.
[31]《汉书·百官公卿表》。
[32]《淮南子·精神训》。
[33]《管子·立政》。
[34]《后汉书·刘般传》。
[35]《礼记·大学》。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文章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突出特点是“家国同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包括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哲学思想、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甚至科学技术等诸多领域。二者不断地被强化和延续,成为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核心,形成了延续数千年的血缘宗法制度。......
2023-08-30
但是,河谷型文化是一种单向的发展类型,文化结构的单一化倾向和文化心态的自我优越感,给中国社会发展也带来了不良影响。此外,还有观点认为,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将中国传统文化分为不同的类型。由以上可知,中国传统文化类型是指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它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特征。......
2023-08-30
农耕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贯穿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始终。农耕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文化民本主义和集权主义共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和集权主义相反相成,是由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社会所决定的。农耕经济对中国人务实品格的影响,还有其他的突出表现。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学思想,而不是宗教的原因所在。......
2023-08-30
中国大陆特定的地理环境,对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异文化的交流、碰撞虽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相当深刻,但并未使其发生实质性的改变。由于平原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优越,因此形成了各民族聚集、多文化类型融合的历史趋势,从而出现了中国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多元一体格局。......
2023-08-30
中国的历代统治者推崇儒学,这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的影响极为深刻广泛。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注重人际关系和礼尚往来,人情体育消费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第六,中国文化具有重视整体、提倡协同、通过协同达至和谐的文化特点。......
2023-10-17
中国传统文化,如书法,书法形式多种多样,同时,中国书法中的黑白的鲜明对比也使得展现内容更加简单明了,因此,如果能在商品中引用这种书法的表现形式是很不错的。中国的这种色彩心理在很多设计方面,尤其是包装设计方面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有着很深的影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将传统文化作为现代设计的肥沃土地,使之成为我国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的营养源泉。......
2023-09-20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发展延伸的。在中国文化宝库中,优秀的诗文、绘画、戏剧、书法、音乐等作品浩如烟海,在这些作品中所包含的美学思想也给后人进行文化和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从某种程度来说,传统设计在思想表达上更加内敛,仅凭简单的模仿和移植是难以领悟到传统艺术设计的精髓的。文化,一直是设计界永不凋零的花。设计与文化的关系成了设计师与文化学者共同的话题。......
2023-09-20
有如此这般连续不断的猛烈冲击,再加上其本身存在的一些糟粕,中国传统文化渐渐远离了国人的视线。这样,千余年来培养起来的民族自尊心、国家自豪感逐渐丧失,中国人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信心也出现动摇。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找寻挽救中国的济世良方,既然传统文化已经受到严重质疑,所以它也就难以承担起此等使命。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不可谓不严重。......
2023-11-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