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直先生用两个文明的例证比较,帮助我们理解商文化,一个是西伯利亚萨满教,另一个是美洲玛雅文化所见的信仰系统。商王都是能够通天地的人。商朝文化所成就的,依照张光直先生的解释,大部分都和建立商王通天地的权威有关。张光直先生将这些相关的物品、仪式和现象通称为商朝的统治机制。凭借这些机制,商王反复提醒别人他的超越能力,以及他们独占这个能力的特殊地位。......
2023-08-28
上文中提到,王亥以下,商先公世系表出现了特殊的规则,每位先公的名字里都带着一个天干名称,甲、乙、丙、丁……这些甲、乙、丙、丁代表什么?
有一件事是确定的,从甲骨文资料看得出来,商人的记数系统已经很发达了。那时已经出现了十进制的天干和十二进制的地支,以及借由天干、地支结合所形成的六十循环系统。天干所构成的十天为一个单位——旬,这是这套系统的根本。因此,我们看到甲、乙、丙、丁……直觉的猜测就是应该和旬的记日方式有关。
整理甲骨文祭祀资料,发现了一件显然不能用巧合来解释的规律——汤(太乙)的祭通常都落在“乙日”,而“报甲”的祭就落在了“甲日”。这种规律怎么来的?一种可能性是,汤出生或死于“乙日”,因而得到“太乙”的称号,从此他的祭典就都落在了“乙日”上。
这个说法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先公先王世系中的顺序,从上甲微起是甲、乙、丙、丁、壬、癸。如果他们的名字来自生日或死日,那么六代先公先王刚刚排成这样的天干顺序,未免太巧了吧?前一代出生(或死亡)在甲日,后一代刚好就出生(或死亡)在乙日,再后一代又刚好出生(或死亡)在丙日……有这么巧?
真的太巧了,巧得令人难以置信,因而逼出了修正的说法。有学者主张这份世系表,是武丁时改革、整理后的结果。武丁改革的一个目的,是整齐祭祀,所以就将古远没有留下确切生卒日期的先公们方便分派:第一代派在“甲日”,连带称“甲”;第二代派在“乙日”,连带称“乙”;第三代派在“丙日”,连带称“丙”……
后来,张光直先生写了《商王庙号新考》,提出了不同的解释。[1]《商王庙号新考》一文的主张,张先生后来又在《商文明》(Shang Civilization)一书中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挥。
为了质疑传统说法,当时在耶鲁大学教书的张光直,特别跑去耶鲁大学附属医院,调出医院近几年的新生儿出生记录。将新生儿的出生日按照十天一个单位,具体考察其分布状态。其实我们以常识推论应该猜得到,新生儿的出生日分布,应该会呈现大致平均的状态。
那就和商王庙号大不相同。传留下来的商王庙号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某些日子高度密集。张光直先生又发现了几个特殊的分布规律。第一,两代之间,不会有重复的天干名称。没有连续两个同样的天干名称,前一个若是“甲”,后一个就一定不会是“甲”。第二,如果将各代庙号按先后顺序分成单数代与双数代的话,那么很清楚地,有些天干庙号从头到尾只出现在单数代,另有些天干庙号则只出现在双数代。
这些现象,集中、奇特的规律,无法用出生日或死亡日来解释。人无法选择出生日,也很难选择死亡日。源自出生、死亡日的天干名号应该随意分布,不可能出现这种密集的规律。
由此,张光直先生提出了他的新主张——庙号代表的是不同的宗族群,而在商人的统治中,是由两个统治集团轮流执政的。两个统治集团各拥有几个宗族群,这一代由这个集团执政,下一代就轮到另一个集团。显然,有几个宗族势力特别强大,所以统治者通常从他们的宗族中产生,这样解释集中现象。两集团轮流执政,解释了为什么没有连两代相同天干庙号及为什么有单、双数代分布规律的现象。
张光直先生的新解,还可以和后来更明确的历史记录联系上,就是周朝的昭穆制。周人明白地在祭祀上进行隔代区分,若这一代属“昭”,下一代就属“穆”,昭、穆轮替。在祭祀时,两个隔代集团各据左右,是很清楚的二元组织形式。
张光直先生认为,商人的组织中,也有类似的二元安排。他会用这种眼光重新看待商朝史料,一部分是受到当时人类学研究的影响与启发。20世纪中叶,二元组织和二元社会是人类学的重要研究主题。通过田野调查,通过像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的诠释,许多人类学家认为,在从部落到酋邦的发展中,二元组织有其优势,是最容易进行组织化,让社群扩大、避免冲突破坏的好方法。
分成两个阵营,制定彼此之间共享利益与权力的游戏规则,组织中就随时都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不会失序混乱。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又是轮替的,也可以解决被管理者的不满,降低反抗张力。反正忍耐一下,被管理者就可以轮替成为管理者。双方互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时也就相对会有合理性,管理者不可能欺压被管理者,因为两者的身份是要轮替的。
以这样的人类学观念,张光直发现了商人崛起,成为共主的另一项条件。他们可能比其他民族更善于组织,更能妥善处理自己内部的问题,形成更大、更紧密的系统,运用资源,运用权力。
【注释】
[1]此处内容见张光直,《商王庙号新考》,《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15卷,1963年,收入《张光直作品系列·中国青铜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
有关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的文章
张光直先生用两个文明的例证比较,帮助我们理解商文化,一个是西伯利亚萨满教,另一个是美洲玛雅文化所见的信仰系统。商王都是能够通天地的人。商朝文化所成就的,依照张光直先生的解释,大部分都和建立商王通天地的权威有关。张光直先生将这些相关的物品、仪式和现象通称为商朝的统治机制。凭借这些机制,商王反复提醒别人他的超越能力,以及他们独占这个能力的特殊地位。......
2023-08-28
7月19日晨,湘军担任主攻任务的部队齐集太平门外。太平军纷纷以枪炮还击,虽给湘军造成了重大伤亡,但未能挡住湘军的攻势。傍晚前后,天京全城各门均被湘军夺占。据曾国藩记载,湘军分段搜杀,三日内共杀太平军十余万人。这次屠杀,是历来南京灾难中最惨烈的一次。太平天国强盛之时,南京城最多有100万人。曾国藩因为在南京的屠杀手段残暴,被人们称之为“曾剃头”。......
2023-11-29
周人翦商,是不折不扣的信史,有当时留下来的铭文记录,无可怀疑。打入朝歌后,周人遇到了新的难题,就是该如何接收“大邑商”的势力,又该如何统治原来的“大邑商”。虽然在牧野打败商人军队,成功打进朝歌使得帝辛自杀,周人仍然没有将自己视为商人的征服者。从史墙盘的例证看来,周人迁徙商遗民是有选择性的。那是周人过去所缺乏的能力与专业。......
2023-08-28
苏丹纳巴塔文化统治埃及之谜观点之一:古代努比亚人曾经统治埃及,时间长度达几任法老。世人皆知伟大的古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两岸,但鲜有人知晓苏丹境内的尼罗河岸边,还有一处举世闻名的考古遗址——博尔戈尔山及纳巴塔考古遗址。尼罗河由苏丹流入埃及。沙巴卡可能以开罗附近孟菲斯为其都城,并采用传统埃及法老称号。......
2024-09-16
[1]世界最初落在“流寇”的手中,像20世纪早期中国的军阀混战,或21世纪初在阿富汗和索马里的军阀割据。换言之,自称合法统治的国王只不过是“坐寇”,其动机与他所取代的流寇,没有什么差异。奥尔森继续指出,坐寇的最大化税率可与微观经济中的垄断价格媲美。统治者就是坐寇,从社会中榨取最大值的税赋,除非在政治上受到阻止。......
2024-01-10
公元1644年,满族统治了中国并建立了清朝。在对汉族文化的接受方面,清王朝比13世纪的蒙古王朝有着很大的进步,它继承了中国各个王朝的传统,沿用了明朝的制度。所以,当我们看到清朝在艺术方面仍然继承着明代的风格,丝毫不会感觉到意外。与明代相同,这些瓷器彩绘的题材,同样是从历史故事和传奇中而来。到乾隆年间,“玫瑰族”瓷器取代了青瓷的流行地位。......
2023-07-03
所谓“回回国”,便是花剌子模。这朝代的末了一个汗斡思蛮与阿拉·乌德丁合谋,对西辽独立,情愿改奉花剌子模为宗主国,改以献给西辽的岁币献给花剌子模。于是,浩儿王国亡国,土地变成了花剌子模帝国的直属领域。他们去到花剌子模边界,锡儿河上的讹答剌,被当地的守将亦纳勒具克逮捕。......
2023-10-07
因此,幕府非常重视对农村的统治,经济思想上重农轻商。货物交易图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幕府也开始征收货币税赋,以代替原来的稻米年贡。桑、茶、棉花等经济作物在各地逐步推广,农作物特产区随之形成。17世纪以后,日本的水产业也获得了发展。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促进了农村家庭手工业和城镇手工业的发展。......
2024-0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