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品牌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品牌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管理主要是指行业管理,制定相应的教育法规,对教育的过程进行规范管理。调控主要是指对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等进行有效调控,起到既能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又能保护职业院校正当利益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专业设置的管理方式应该是宏观性及目标性的管理。

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也应该有所不为又有所为,既要避免对职业教育的不当干预,又要帮助职业教育更好地运行。因此,我国的教育宏观管理组织应强调服务、管理和调控的职能。服务主要是指对职业院校提供生产的社会化服务,如加大投入、提供信息等。管理主要是指行业管理,制定相应的教育法规,对教育的过程进行规范管理。调控主要是指对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等进行有效调控,起到既能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又能保护职业院校正当利益的作用。只有真正转变政府宏观管理职能,注重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给予职业院校办学的自主权,职业院校才能在足够自由的空间里进行改革与创新,为品牌专业建设奠定基础。国家改革专业设置调整权,是有效放权,而不是放任自流,避免出现职业院校各自为政、无序发展而导致资源浪费。国家的宏观把握是一个国家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因势利导,根据时代变化,制订职业教育战略规划,指明职业院校办学方向,化解职业院校难以协调和解决的全局性问题。由此可见,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各级职业院校长足发展的有力保障,没了方向,走得越远,失去发展机遇的可能性越大。

改革现有的职业院校与政府关系,政府退出职业院校微观管理的触角,转变政府职能,有效利用科学的手段,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建立和谐的政校关系。地方职业院校也要转变观念,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自主加压,面向社会,合理结合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强化管理,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研究,把职业院校和社会需求有效结合,打造自己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将自身积累的知识转化为技术提供给社会。通过“建立和完善自负责任、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机制,建立和完善市场主导、政府调控、社会参与、学校自主的现代职业院校管理制度,促进和引导职业院校走特色发展之路。

市场经济社会中,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专业设置的管理方式应该是宏观性及目标性的管理。应该加强建设职业院校专业发展信息库,为职业院校设立专业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制定相关的管理条例,对专业设置进行评估;解决和发展那些不宜市场调节,但对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或需要特殊保护的专业;对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进行一定的统筹,使职业教育整体专业结构趋于合理化;积极利用市场机制、社会监督和学生选择来调控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