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末年,偏方割据诸国,多微弱不振。契丹的立国,是合部族、州县、属国三部分而成的。1004年,辽圣宗奉其母入寇,至澶州。尤其西北一带,自一度沦陷后,尤为控制之力所不及。袭据银州和灵州,降于辽,宋朝未能平定。安石所行的政事,不能说全无功效,然因此而引起的弊端极大,则亦不容为讳。宋朝当日,相须最急的是富国强兵。政治情形一落千丈。宋以后则称为女真。在江南的系辽籍,称为熟女真,江北的不系籍,谓之生女真。......
2023-08-26
语云:“败军之气,累世而不复。”这话亦不尽然。“困兽犹斗”,反败为胜的事情,绝不是没有的,只看奋斗的精神如何罢了。宋朝当南渡时,并没有什么完整的军队,而且群盗如毛,境内的治安,且岌岌不可保,似乎一时间绝谈不到恢复之计。然以中国的广大,金朝人能有多大的兵力去占据?为宋朝计,是时理宜退守一个可守的据点,练兵筹饷,抚恤人民。被敌兵蹂躏之区,则奖励、指导其人民,使之团结自守,而用相当的正式军队,为之声援。如此相持,历时稍久,金人的气焰必渐折,恢复之谋,就可从此开展了。苦于当时并没有这种眼光远大的战略家。而且当此情势,做首领的,必须是一个文武兼资之才,既有作战的策略,又能统驭诸将,使其不敢骄横,遇敌不敢退缩,对内不敢干政,才能够悉力对外。而这时候,又没有这样一个长于统率的人物。金兵既退,宗泽招降群盗,以守汴京。高宗既不能听他的话还跸,又不能驻守关中或南阳,而南走扬州。公元1129年,金宗翰、宗望会师濮州,[1]分遣娄室入陕西。其正兵南下,前锋直打到扬州。高宗奔杭州。[2]明年,金宗弼渡江,自独松关入,[3]高宗奔明州。[4]金兵再进迫,高宗逃入海。金兵亦入海追之,不及乃还。自此以后,金人亦以“士马疲敝,粮储未丰”,[5]不能再行进取了。其西北一路,则宋朝任张浚为宣抚使,以拒娄室,而宗弼自江南还,亦往助娄室。浚战败于富平,[6]陕西遂陷。但浚能任赵开以理财,用刘子羽、吴玠、吴璘等为将,卒能保守全蜀。
利用傀儡,以图缓冲,使自己得少休息,这种希冀,金人在此时,还没有变。其时宗泽已死,汴京失陷,金人乃立宋降臣刘豫于汴,畀以河南、陕西之地。刘豫却想靠着异族的力量反噬,几次发兵入寇,却又都败北。在金人中,宗弼是公忠体国的,挞懒却骄恣腐败。[7]秦桧是当金人立张邦昌时,率领朝官,力争立赵氏之后,被金人捉去的。后来以赐挞懒。秦桧从海路逃归。秦桧的意思,是偏重于对内的。因为当时,宋朝的将帅颇为骄横。“廪稍唯其所赋,功勋唯其所奏。”“朝廷以转运使主馈饷,随意诛求,无复顾惜。”“使其浸成疽赘,则非特北方未易取,而南方亦未易定。”[8]所以要对外言和,得一个整理内部的机会。当其南还之时,就说要“南人归南,北人归北”。高宗既无进取的雄才,自然意见与之相合,于是用为宰相。1137年,刘豫为宗弼所废。秦桧乘机,使人向挞懒要求,把河南、陕西之地,还给宋朝。挞懒允许了。明年,遂以其地来归,而金朝突起政变。1139年,宗弼回上京(今吉林阿城县)。挞懒南走,至燕京,为金人所追及,被杀,和议遂废。宗弼再向河南,娄室再向陕西。宋朝此时,兵力已较南渡之初稍强。宗弼前锋至顺昌,[9]为刘锜所败。岳飞从湖北进兵,亦有郾城之捷。[10]吴璘亦出兵收复了陕西若干州郡。倘使内部没有矛盾,自可和金兵相持。而高宗、秦桧执意言和,把诸将召还,和金人成立和约: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11]岁奉银、绢各25万两、匹。宋高宗称臣于金,可谓屈辱极了。于是罢三宣抚司,改其兵为某州驻扎御前诸军,而设总领以司其财赋。
金太宗死后,太祖之孙熙宗立,以嗜酒昏乱,为其从弟海陵庶人所弑,此事在1149年。海陵更为狂妄。迁都于燕,后又迁都于汴。1160年,遂大举南侵。以其暴虐过甚,兵甫动,就有人到辽阳去拥立世宗。海陵闻之,欲尽驱其众渡江,然后北还。至采石矶,为宋虞允文所败。改趋扬州,为其下所弑。金兵遂北还。1162年,高宗传位于孝宗。孝宗颇有志于恢复,任张浚以图进取。浚使李显忠进兵,至符离,[12]大败。进取遂成画饼。1165年,以岁币各减5万,宋主称金主为伯父的条件成和。金世宗算是金朝的令主。他的民族成见,是最深的。他曾对其种人,屡称上京风俗之美,教他们保存旧风,不要汉化。臣下有说女真、汉人,已为一家的,他就板起脸说:“女真、汉人,其实是二。”这种尖锐的语调绝非前此的北族,所肯出之于口的,其存之于心的,自亦不至如世宗之甚了。然世宗的见解虽如此,而既不能放弃中原之地,就只得定都燕京。并因是时叛者蜂起,不得不将猛安、谋克户移入中原,以资镇压。夺民地以给之,替汉人和女真之间,留下了深刻的仇恨。而诸猛安谋克人,则唯酒是务,竟有一家百口,垄无一苗的,征服者的气质,丧失净尽了。自太祖崛起至此,不过60年。
公元1194年,孝宗传位于光宗。此时金世宗亦死,子章宗立,北边颇有叛乱,河南、山东,亦有荒歉之处,金朝的国势渐衰。宋光宗多病,皇后李氏又和太上皇不睦。1194年,孝宗崩,光宗不能出而持丧,人心颇为疑惑。宰相赵汝愚,因合门使韩侂胄,请于高宗后吴氏,扶嘉王扩内禅,是为宁宗。韩侂胄排去赵汝愚,代为宰相,颇为士流所攻击,想立恢复之功,以间执众口。1206年遂贸然北伐。谁想金兵虽弱,宋兵亦不强。兵交之后,襄阳和淮东西州郡,次第失陷。韩侂胄又想谋和,而金人复书,要斩侂胄之首,和议复绝。皇后杨氏本和韩侂胄有隙,使其兄次山,勾结侍郎史弥远,把韩侂胄杀掉,函首以畀金。1208年,以增加岁币为30万两、匹的条件成和。韩侂胄固然是妄人,宋朝此举,也太不成话了。和议成后两年,金章宗死,世宗子卫绍王立。其明年,蒙古侵金,金人就一败涂地。可见金朝是时,业已势成弩末,宋朝并没有急于讲和的必要了。
蒙古本室韦部落,但其后来和鞑靼混合,所以蒙人亦自称为鞑靼。其居地初在望建河,即今黑龙江上游之南,而后徙于不而罕山,即今外蒙古车臣、土谢图两部界上的布尔罕哈勒那都岭。自回纥灭亡以后,漠北久无强部,算到1167年成吉思汗做蒙古的酋长的时候,已经360多年了,淘汰,酝酿,自然该有一个强部出来。成吉思汗少时,漠南北诸部错列,蒙古并不见得怎样强大。且其内部分裂,成吉思汗备受同族的齮龁。但汗有雄才大略,收合部众,又与诸部落合纵连横,至1206年,而漠南北诸部,悉为所征服。这一年,诸部大会于斡难河源,[13]上他以成吉思汗的尊号。成吉思汗在此时,已非蒙古的汗,而为许多部族的大汗了。1210年,成吉思汗伐夏,夏人降。其明年,遂伐金。金人对于北方,所采取的是一种防守政策。从河套斜向东北,直达女真旧地,筑有一道长城。汪古部居今归绥县之北,守其冲要之点。此时汪古通于蒙古,故蒙古得以安行而入长城。会河堡一战,[14]金兵大败,蒙古遂入居庸关。留兵围燕京,分兵蹂躏山东、山西,东至辽西。金人弑卫绍王,立宣宗,与蒙古言和,而迁都于汴。蒙古又以为口实,发兵攻陷燕京。金人此时,尽迁河北的猛安、谋克户于河南,又夺汉人之地以给之。其民既不能耕,又不能战,势已旦夕待亡。幸1218年,成吉思汗用兵于西域,金人乃得少宽。这时候,宋朝亦罢金岁币。避强陵弱,国际上总是在所不免的;而此时金人,财政困难,对于岁币,亦不肯放弃,或者还希冀战胜了可以向宋人多胁取些;于是两国开了兵衅。又因场疆细故,与夏人失和,兵力益分而弱。1224年,宣宗死,哀宗立,才和夏人以兄弟之国成和,[15]而宋朝卒不许其和。时成吉思汗亦已东归,蒙古人的兵锋,又转向中原了。1227年,成吉思汗围夏,未克而死。遗命秘不发丧,把夏人灭掉。1229年,太宗立。明年,复伐金。时金人已放弃河北,以精兵30万,守邳县到潼关的一线。太宗使其弟拖雷假道于宋,宋人不许。拖雷就强行通过。自汉中、襄、郧而北,大败金人于三峰山。[16]太宗亦自白坡渡河,[17]使速不台围汴。16昼夜不能克,乃退兵议和。旋金兵杀蒙古使者,和议复绝。金哀宗逃到蔡州。宋、元复联合以攻金。宋使孟珙、江海帅师会蒙古兵围蔡。1234年,金亡。
约金攻辽,还为金灭,这是北宋的覆辙,宋人此时,似乎又不知鉴而蹈之了。所以读史的人,多以宋约元攻金为失策。这亦未必尽然。宋朝和金朝是不共戴天之仇,不能不报的。若说保存金朝以为障蔽,则金人此时,岂能终御蒙古?不急进而与蒙古联合,恢复一些失地,坐视金人为蒙古所灭,岂不更糟?要知约金攻辽,亦并不算失策,其失策乃在灭辽之后,不能发愤自强,而又轻率启衅。约元灭金之后,弊亦仍在于此。金亡之前10年,宋宁宗崩,无子。史弥远援立理宗,仍专政。金亡前一年,史弥远死,贾似道继之。贾似道是表面上似有才气,而不能切实办事的人,如何当得这艰难的局面?金亡之后,宋朝人倡议收复三京。[18]入汴、洛而不能守。蒙古反因此南侵,江、淮之地多陷。1241年,蒙古太宗死。1246年,定宗立,3年而死。1251年,宪宗方立。蒙古当此时,所致力的还是西域,而国内又有汗位继承之争,所以未能专力攻宋。至1258年,各方粗定,宪宗乃大举入蜀。忽必烈已平吐蕃、大理,亦东北上至鄂州。[19]宋将王坚守合州,[20]宪宗受伤,死于城下。贾似道督大军援鄂,不敢战,使人求和,许称臣,画江为界。忽必烈亦急图自立,乃许之而北归。贾似道掩其事,以大捷闻于朝。自此蒙古使者来皆拘之,而借和议以图自强,而待敌人之弊的机会遂绝。忽必烈北还后,自立,是为元世祖。世祖在宪宗时,本来是分治漠南的,他手下又多西域人和中国人。于是以1264年定都燕京。蒙古的根据地,就移到中国来了。明年,理宗崩,子度宗立。宋将刘整叛降元,劝元人攻襄阳。自1268年至1273年被围凡5年,宋人不能救,襄阳遂陷。明年,度宗崩,子恭帝立。伯颜自两湖长驱南下。1276年,临安不守,谢太后和恭帝都北狩。故相陈宜中立其弟益王于福州。[21]后来转徙,崩于碙州。[22]其弟愍王昺立,迁于崖山。[23]1279年,汉奸张弘范来攻,宰相陆秀夫负帝赴海殉国。张世杰收兵图再举,到海陵山,[24]舟覆而死。宋亡。中国遂整个为北族所征伏。
宋朝的灭亡,可以说是我国民族的文化,一时未能急剧转变,以适应于竞争之故。原来游牧民族以掠夺为生产,而其生活又极适宜于战斗,所以其势甚强,文明民族,往往为其所乘,罗马的见轭于蛮族,和中国的见轭于五胡和辽、金、元、清,正是一个道理。两国国力的强弱,不是以其所有的人力物力的多少而定,而是看其能利用于竞争的共有多少而定。旧时的政治组织,是不适宜于动员全民众的。其所恃以和异族抵抗的一部分,或者正是腐化分子的一个集团。试看宋朝南渡以后,军政的腐败,人民的困苦,而一部分士大夫反溺于晏安酖毒、歌舞湖山可知。虽其一部分分子的腐化,招致了异族的压迫,却又因异族的压迫,而引起了全民族的觉醒,替民族主义建立了一个深厚的根基,这也是祸福倚伏的道理。北宋时代可以说是中国民族主义的萌蘖时期。南宋一代,则是其逐渐成长的时期。试读当时的主战派,如胡铨等一辈人的议论,至今犹觉其凛凛有生气可知(见《宋史》卷三七四)。固然,只论是非,不论利害,是无济于事的。然而事有一时的成功,有将来的成功。主张正义的议论,一时虽看似迂阔,隔若干年代后,往往收到很大的效果。民族主义的形成,即其一例。论是非是宗旨,论利害是手段。手段固不能不择,却不该因此牺牲了宗旨。历来外敌压迫时,总有一班唱高调的人,议论似属正大,居心实不可问,然不能因此而并没其真。所以自宋至明,一班好发议论的士大夫,也是要分别观之的。固不该盲从附和,也不该一笔抹杀。其要,在能分别真伪,看谁是有诚意的,谁是唱高调的,这就是大多数国民,在危急存亡之时,所当拭目辨别清楚的了。民族主义,不但在上流社会中,植下了根基,在下流社会中,亦立下了一个组织,看后文所述便知。
【注释】
[1]今山东濮县。
[2]今浙江杭州市。
[3]今安徽广德县东。
[4]今浙江鄞县。
[5]宗弼语。
[6]今陕西兴平市。
[7]金朝并无一定之继承法,故宗室中多有觊觎之心。其时握兵权者,宗望、宗弼皆太祖子,宗翰为太祖从子,挞懒则太祖从弟。宗翰即有不臣之心。挞懒最老寿,在熙宗时为尊属,故其觊觎尤甚。熙宗、海陵庶人、世宗,皆太祖孙。
[8]叶适《论四大屯兵》语,详见《文献通考·兵考》。
[9]今安徽阜阳市。
[10]今河南偃城县。
[11]在陕西宝鸡市南。
[12]集名,在今安徽宿州市。
[13]今译作鄂诺,又作敖嫩。
[14]会河堡,在察哈尔万全县西。
[15]前此夏人称臣。
[16]在河南禹州市。
[17]在河南孟津县。
[18]宋东京即大梁,南京即宋州,西京为洛阳,北京为大名。
[19]今湖北武昌县。
[20]今四川合川县。
[21]今福建闽侯县。
[22]在今广东吴川市海中。
[23]在今广东新会县海中。
[24]在今广东海阳县海中。
有关中国通史(插图版)的文章
五代末年,偏方割据诸国,多微弱不振。契丹的立国,是合部族、州县、属国三部分而成的。1004年,辽圣宗奉其母入寇,至澶州。尤其西北一带,自一度沦陷后,尤为控制之力所不及。袭据银州和灵州,降于辽,宋朝未能平定。安石所行的政事,不能说全无功效,然因此而引起的弊端极大,则亦不容为讳。宋朝当日,相须最急的是富国强兵。政治情形一落千丈。宋以后则称为女真。在江南的系辽籍,称为熟女真,江北的不系籍,谓之生女真。......
2023-08-26
入据中央,大权在握,而清朝的皇帝,仅保存一个名义,这一个中央政府,又要有生气些。而士大夫仍成为一奄奄无气的社会。孝钦大怒,禁其与后同居。穆宗郁郁,遂为微行,致疾而死。年方4岁,两宫再临朝。布哈尔、基华,以1873年,沦为俄国的保护国。然法人的势力,却自此而侵入,交涉屡有葛藤。这件事,云贵总督岑毓英,实有指使的嫌疑,几至酿成重大的交涉。对外交涉的历次失败,至1894年中、日之战而达于极点。......
2023-08-26
契丹虽然占据了中国的一部分,然其立国之本,始终寄于部族,和汉人并未发生深切的关系。因此引起英宗之后泰定、天顺两帝间的争乱。纵容诸将,使其掠人为奴婢。所以仍能占据中国数十年,则因中国社会,自有其深根宁极之理,并非政治现象所能彻底扰乱,所以其以异族入据中原,虽为人心所不服,亦不得不隐忍以待时。元朝当日,政治紊乱。首事的虽终于无成,然继起的则业已养成气力。时顺帝封库库为河南王,使其总统诸军,平定南方。......
2023-08-26
隋文帝时代,中国政局确是好转了的。唐朝自称为西凉李暠之后,近人亦有疑其为胡族的,信否可不必论,民族的特征,乃文化而非血统。唐朝开国之君虽为高祖,然其事业,实在大部分是太宗做的。突厥因隋末之乱,复强盛,控弦之士至百万。太宗因其饥馑和属部的离叛,于630年,发兵袭击,擒其颉利可汗。西藏之地,隋时始有女国和中国往来。唐朝对外的声威,至此可谓达于最高峰了。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的举国华文化,实在此时。......
2023-08-26
唐朝对外的威力,以高宗时为极盛,然其衰机亦肇于是时。高宗的性质是失之于柔懦的。吐谷浑为其所破,西域四镇亦被其攻陷,唐朝的外患,于是开始。后以宰相狄仁杰之言,召回中宗,立为太子。◎狩猎出行图(局部)唐朝的盛衰,以安史之乱为关键。唐朝对待被征服的异族,亦和汉朝不同。唐末的沙陀,五代时的契丹,其侵入中国,实在都是这一种性质,而安史之乱,就是一个先期的警告。......
2023-08-26
周和秦,是从前读史的人看作古今的界线的。皇古之世,因环境的限制,把人类分作许多小团体。随着世运的进展,井田制度破坏了。在上的君主和贵族,亦因其日趋于腐败、奢侈,而其剥削人民愈甚。人类生当此际,实应把其所以致此之由,彻底地加以检讨,明白其所以然之故,然后将现社会的组织,摧毁之而加以改造。在伦理上,诸家所希望的,同是使下级服从上级,臣民该服从君主,儿子要服从父亲,妇女要服从男子,少年该服从老人。......
2023-08-26
所以中国虽然不断和外界接触,而其所受的外来的影响甚微。初期在海上占势力的是西、葡,后来英、荷继起,势力反驾乎其上。但其在中国,因葡萄牙人独占了澳门之故,势力仍能凌驾各国,这是明末的情形。而因传教,更增加了中国畏忌的心理。海路的交通,在初期,不过是通商传教的关系,至陆路则自始即有政治关系。骚扰且及于黑龙江。......
2023-08-26
◎李鸿章一个民族,进步到达于某一程度之后,就绝不会自忘其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了。这一道上谕,是因曾静之事而发的。这件事,向来被列为清朝的文字狱之一,其实乃是汉族图谋光复的实际行动,非徒文字狱而已。天地会亦称三合会,有人说就是三点会,南方的清水、匕首、双刀等会,皆其支派。其反清复明之志,可谓终始不渝了。而其明目张胆,首传讨胡之檄的则为太平天国。1853年,遂破江宁,建都其地,称为天京。始起诸王,遂至互相残杀。......
2023-08-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