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对外的威力,以高宗时为极盛,然其衰机亦肇于是时。高宗的性质是失之于柔懦的。吐谷浑为其所破,西域四镇亦被其攻陷,唐朝的外患,于是开始。后以宰相狄仁杰之言,召回中宗,立为太子。◎狩猎出行图(局部)唐朝的盛衰,以安史之乱为关键。唐朝对待被征服的异族,亦和汉朝不同。唐末的沙陀,五代时的契丹,其侵入中国,实在都是这一种性质,而安史之乱,就是一个先期的警告。......
2023-08-26
自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起,直到公元907年朱全忠篡位为止,唐朝一共还有了152年的天下。在这一个时期中,表面上还维持着统一,对外的威风亦未至于全然失坠,然而自大体言之,则终于日入于衰乱而不能够复振了。
因安史之乱而直接引起的,是藩镇的跋扈。唐朝此时兵力不足,平定安、史,颇借回纥的助力。铁勒仆骨部人仆固怀恩,于引用回纥颇有功劳,亦有相当的战功。军事是要威克厥爱的,一个战将,没有人能够使之畏服,便不免要流于骄横,何况他还是一个番将呢?他要养寇自重,于是昭义、成德、天雄、卢龙诸镇,[1]均为安、史遗孽所据,名义上虽投降朝廷,实则不奉朝廷的命令。唐朝自己所设的节度使,也有想学他们的样子,而且有和他们互相结托的。次之则为外患的复兴。自玄宗再灭突厥后,回纥占据其地。因有助平安、史之功,骄横不堪。而吐蕃亦乘中国守备空虚,尽陷河西、陇右,患遂中于京畿。又云南的南诏,[2]天宝时,杨国忠与之构兵,南诏遂投降吐蕃,共为边患,患又中于西川。
公元779年,代宗崩,子德宗立,颇思振作。此时昭义已为天雄所并,卢龙亦因易帅恭顺朝廷,德宗遂因成德的不肯受代,发兵攻讨。成德和天雄、平卢连兵拒命。山南东道[3]亦叛与相应,德宗命淮西军讨平之。[4]攻三镇未克,而淮西、卢龙复叛,再发泾原兵东讨(泾原军,治泾州,今甘肃泾川县)。过京师,因赏赐菲薄作乱。德宗出奔奉天。[5]乱军奉朱泚为主,大举进攻。幸得浑瑊力战,河中李怀光入援,[6]奉天才未被攻破。而李怀光因和宰相卢杞不合,又反。德宗再逃到梁州。[7]听了陆贽的话,赦诸镇的罪,专讨朱泚,才得将京城收复。旋又打平了河中。然其余的事,就只好置诸不问了。德宗因屡遭叛变,不敢相信臣下。回京之后,使宦官带领神策军。这时候,神策军饷糈优厚,诸将多自愿隶属,兵数骤增至15万,宦官就从此握权。805年,德宗崩,子顺宗立。顺宗在东宫时,即深知宦官之弊。即位后,用东宫旧臣王叔文等,想要除去宦官。然顺宗在位仅8个月,即传位于子宪宗,王叔文等都遭斥逐,其系为宦官所逼,不言而喻了。宪宗任用裴度,削平了淮西,河北三镇亦惧而听命,实为中央挽回威信的一个良机。然宪宗死后,穆宗即位,宰相以为河北已无问题,对善后事宜,失于措置,河北三镇,遂至复叛,终唐之世,不能削平了。穆宗崩,敬宗立,为宦官刘克明所弑。宦官王守澄讨贼而立文宗。文宗初用宋申锡为宰相,与之谋诛宦官,不克。后又不次擢用李训、郑注,把王守澄毒死。郑注出镇凤翔,[8]想选精兵进京送王守澄葬,因此把宦官尽数杀掉。不知何故,李训在京城里,又诈称某处有甘露降,想派宦官往看,因而杀掉他们。事机不密,反为宦官所杀。郑注在凤翔,亦被监军杀掉。文宗自此受制于宦官,几同傀儡。相传这时候,有一个翰林学士,唤做崔慎由。曾缘夜被召入宫。有一班宦官,以仇士良为首,诈传皇太后的意旨,要他拟废掉文宗的诏书。崔慎由誓死不肯,宦官默然良久,乃开了后门,把崔慎由引到一个小殿里。文宗正在殿上,宦官就当面数说他。文宗低头不敢开口。宦官道:“不是为了学士,你就不能再坐这宝位了。”于是放崔慎由出宫,叮嘱他不许泄露,泄露了是要祸及宗族的。崔慎由虽然不敢泄露,却把这件事情密记下来,临死时交给他的儿子。他的儿子便是唐末的宰相崔胤。文宗死后,弟武宗靠着仇士良之力,杀太子而自立。武宗能任用李德裕,政治尚称清明。宣宗立,尤能勤于政事,人称之为小太宗。然于宦官,亦都无可如何。宣宗死后,子懿宗立。886年,徐、泗卒戍桂州者作乱,[9]用沙陀兵讨平之,沙陀入据中原之祸,遂于是乎开始。
唐朝中叶后的外患,最严重的是回纥、吐蕃,次之则南诏。南诏的归服吐蕃,本出于不得已,吐蕃待之亦甚酷。9世纪初,韦皋为西川节度使,乃与之言和,共击吐蕃,西南的边患,才算解除。[10]840年,回纥为黠戛斯所破,遽尔崩溃。吐蕃旋亦内乱。849年,中国遂克复河、湟。河西之地亦来归。三垂的外患,都算靠天幸解除了。然自身的纲纪不振,沙陀突厥遂至能以一个残破的部落而横行中国。
沙陀是西突厥的别部,名为处月。[11]西突厥亡后,依北庭都护府以居。[12]其地有大碛名沙陀,故称为沙陀突厥。河西、陇右既陷,安西、北庭[13]朝贡路绝,假道回纥,才得通到长安。回纥因此需索无厌。沙陀苦之,密引吐蕃陷北庭。久之,吐蕃又疑其暗通回纥,想把它迁到河外。沙陀乃又投奔中国。吐蕃追之,且战且走。三万部落之众,只剩得两千到灵州。节度使范希朝以闻,诏处其众于盐州。[14]后来范希朝移镇河东,[15]沙陀又随往,居于现在山阴县北的黄瓜堆。希朝简其精锐的为沙陀军。沙陀虽号称突厥,据史籍所载,亦是属于白种人的。既定徐、泗之乱,其酋长朱邪赤心,赐姓名为李国昌,镇守大同,治云州(今山西大同县),就有了一个地盘了。873年,懿宗崩,子僖宗立。年幼,信任宦官田令孜。时山东连年荒歉。875年,王仙芝起兵作乱,黄巢聚众应之。后来仙芝被杀,而黄巢到处流窜。从现在的河南打到湖北,沿江东下,经浙东入福建,到广东。再从湖南、江西、安徽打回河南,攻破潼关。田令孜挟僖宗走西川。黄巢遂入长安。时为880年。当黄巢横行时,藩镇都坐视不肯出兵剿讨。京城失陷之后,各路的援兵又不肯进攻。不得已,就只好再借重沙陀。先是李国昌移镇振武。[16]其子李克用叛据大同,为幽州兵所败,父子都逃入鞑靼(居阴山)。这时候,国昌已死,朝廷乃赦李克用的罪,召他回来,打败黄巢,收复长安。李克用镇守河东,沙陀的根据地更深入腹地了。
黄巢既败,东走攻蔡州。蔡州节度使秦宗权降之。后来黄巢被李克用追击,为其下所杀,而宗权转横。其残虐较黄巢为更甚。河南、山东被其剽掠之处,几于无复人烟。朝廷之上,宦官依然专横。关内一道,亦均为军人所盘踞。其中华州的韩建,邠州的王行瑜,[17]凤翔的李茂贞尤为跋扈,动辄违抗命令,胁迫朝廷,遂更授沙陀以干涉的机会。
在此情势之下,汉民族有一个英雄,能够和沙陀抵抗的,那便是朱全忠。全忠本名温,是黄巢的将,巢败后降唐,为宣武节度使。[18]初年兵力甚弱,而全忠智勇足备,先扑灭了秦宗权,渐并今河南、山东之地,又南取徐州,北服河北三镇,西并河中,取义武,[19]河东的形势,就处于其包围之中了。僖宗死于888年,弟昭宗立,颇为英武。然其时的事势,业已不能有为。此时朝廷为关内诸镇所逼,大都靠河东解围。然李克用是个无谋略的人,想不到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击杀了一个王行瑜,关内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朱全忠其初是不问中央的事务,一味扩充自己的实力的。到10世纪初年,全忠的势力已经远超出乎李克用之上了。唐朝的宰相崔胤,乃结合了他,以谋宦官。宦官见事急,挟昭宗走凤翔。全忠围凤翔经年,李茂贞不能抗,只得把皇帝送出,同朱全忠讲和。昭宗回到京城,就把宦官悉行诛灭。唐朝中叶后的痼疾,不是藩镇,实在是宦官。因为唐朝的藩镇,并没有敢公然背叛,或者互相攻击,不过据土自专,更代之际,不听命令而已。而且始终如此的,还不过河北三镇。倘使朝廷能够振作,实在未尝不可削平。而唐朝中叶后的君主,如顺宗、文宗、武宗、宣宗、昭宗等,又都未尝不可与有为。其始终不能有为,则全是因被宦官把持之故。事势至此,已非用兵力铲除,不能有别的路走了。一个集团当其恶贯满盈,走向灭亡之路时,在它自己,亦是无法拔出泥淖的。
宦官既亡,唐朝亦与之同尽。公元903年,朱全忠迁帝于洛阳,弑之而立其子昭宣帝。至907年,遂废之而自立,是为梁太祖。此时海内割据的:淮南有杨行密,是为吴。两浙有钱镠,是为吴越。湖南有马殷,是为楚。福建有王审知,是为闽。岭南有刘岩,是为南汉。剑南有王建,是为前蜀。遂入于五代十国之世。
【注释】
[1]昭义军,治相州,今河南安阳市。成德军,治恒州,今河北正定县。天雄军,治魏州,今河北大名县。卢龙军,即范阳军。
[2]诏为蛮语王之称。
[3]治襄州,今湖北襄阳市。
[4]淮西军,治蔡州,今河南汝南县。
[5]唐县,今山西武功县。
[6]河中军,治蒲州,今山西永济市。
[7]今陕西南郑县。
[8]凤翔军,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县。
[9]徐州,今江苏铜山县。泗州,今安徽泗县。桂州,今广西桂林市。
[10]西川军,治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后来南诏仍有犯西川之事,并曾侵犯安南,但其性质,不如和吐蕃结合时严重。
[11]朱邪,即处月之异译。
[12]今新疆迪化县。
[13]安西都护府,治龟兹。
[14]今宁夏盐池县北。
[15]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市。
[16]治单于都护府。今绥远和林格尔县。
[17]镇国军,治华州,今陕西华县。邠宁军,治邠州,今陕西邠县。
[18]治汴州,今河南开封市。
[19]义武军,治定州,今河北定县。又取泽、潞,泽州,今山西晋城市。潞州,今山西长子县。及邢、洺、磁诸州。邢州,今河北邢台市。潞州,今河北永年县。磁州,今河北磁县。
有关中国通史(插图版)的文章
唐朝对外的威力,以高宗时为极盛,然其衰机亦肇于是时。高宗的性质是失之于柔懦的。吐谷浑为其所破,西域四镇亦被其攻陷,唐朝的外患,于是开始。后以宰相狄仁杰之言,召回中宗,立为太子。◎狩猎出行图(局部)唐朝的盛衰,以安史之乱为关键。唐朝对待被征服的异族,亦和汉朝不同。唐末的沙陀,五代时的契丹,其侵入中国,实在都是这一种性质,而安史之乱,就是一个先期的警告。......
2023-08-26
契丹虽然占据了中国的一部分,然其立国之本,始终寄于部族,和汉人并未发生深切的关系。因此引起英宗之后泰定、天顺两帝间的争乱。纵容诸将,使其掠人为奴婢。所以仍能占据中国数十年,则因中国社会,自有其深根宁极之理,并非政治现象所能彻底扰乱,所以其以异族入据中原,虽为人心所不服,亦不得不隐忍以待时。元朝当日,政治紊乱。首事的虽终于无成,然继起的则业已养成气力。时顺帝封库库为河南王,使其总统诸军,平定南方。......
2023-08-26
五代末年,偏方割据诸国,多微弱不振。契丹的立国,是合部族、州县、属国三部分而成的。1004年,辽圣宗奉其母入寇,至澶州。尤其西北一带,自一度沦陷后,尤为控制之力所不及。袭据银州和灵州,降于辽,宋朝未能平定。安石所行的政事,不能说全无功效,然因此而引起的弊端极大,则亦不容为讳。宋朝当日,相须最急的是富国强兵。政治情形一落千丈。宋以后则称为女真。在江南的系辽籍,称为熟女真,江北的不系籍,谓之生女真。......
2023-08-26
隋文帝时代,中国政局确是好转了的。唐朝自称为西凉李暠之后,近人亦有疑其为胡族的,信否可不必论,民族的特征,乃文化而非血统。唐朝开国之君虽为高祖,然其事业,实在大部分是太宗做的。突厥因隋末之乱,复强盛,控弦之士至百万。太宗因其饥馑和属部的离叛,于630年,发兵袭击,擒其颉利可汗。西藏之地,隋时始有女国和中国往来。唐朝对外的声威,至此可谓达于最高峰了。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的举国华文化,实在此时。......
2023-08-26
10“安史之乱”与唐的灭亡“安史之乱”唐玄宗早年曾励精图治,但到了后期逐渐怠于政事,沉湎酒色。“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唐王朝逐步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给唐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后果。藩镇割据唐中央政府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举措失当,任命了一批安史叛将为地方节度使。因此,在“安史之乱”结束之后,唐政府各地形成了“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的藩镇割据局面。唐王朝正式灭亡。......
2023-12-03
周和秦,是从前读史的人看作古今的界线的。皇古之世,因环境的限制,把人类分作许多小团体。随着世运的进展,井田制度破坏了。在上的君主和贵族,亦因其日趋于腐败、奢侈,而其剥削人民愈甚。人类生当此际,实应把其所以致此之由,彻底地加以检讨,明白其所以然之故,然后将现社会的组织,摧毁之而加以改造。在伦理上,诸家所希望的,同是使下级服从上级,臣民该服从君主,儿子要服从父亲,妇女要服从男子,少年该服从老人。......
2023-08-26
入据中央,大权在握,而清朝的皇帝,仅保存一个名义,这一个中央政府,又要有生气些。而士大夫仍成为一奄奄无气的社会。孝钦大怒,禁其与后同居。穆宗郁郁,遂为微行,致疾而死。年方4岁,两宫再临朝。布哈尔、基华,以1873年,沦为俄国的保护国。然法人的势力,却自此而侵入,交涉屡有葛藤。这件事,云贵总督岑毓英,实有指使的嫌疑,几至酿成重大的交涉。对外交涉的历次失败,至1894年中、日之战而达于极点。......
2023-08-26
所以中国虽然不断和外界接触,而其所受的外来的影响甚微。初期在海上占势力的是西、葡,后来英、荷继起,势力反驾乎其上。但其在中国,因葡萄牙人独占了澳门之故,势力仍能凌驾各国,这是明末的情形。而因传教,更增加了中国畏忌的心理。海路的交通,在初期,不过是通商传教的关系,至陆路则自始即有政治关系。骚扰且及于黑龙江。......
2023-08-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