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筝曲的演奏技术随着陕西筝派的发展日渐丰富。总之,创新筝曲中这一类型的演奏技术、技巧更加注重技术的难度,使筝曲的风格在演奏技术、技巧、技艺淋漓尽致的发挥中更加凸现。例如,陕西筝曲《黄陵随想》中的第三段落,双手在不同音域的快速复调性演奏,不仅是对演奏者的技术、技巧的考验,而且是对演奏者的和声、曲式、复调等理论知识是否完善的考查。......
2023-08-25
1.传统演奏技巧的表现
古筝演奏是创造性的艺术表现的过程,古筝演奏技术是音乐表现力的前提和基础,它的表现力应该通过演奏技术的不断创新予以充分体现。筝的传统演奏方法,就是用右手弹拨筝弦,左手在码子左侧按弦,以韵补声,这也是古筝的灵魂所在。左手技法的应用,鲜明地表现出不同风格的音乐内涵,它的吟、揉、按、颤、滑丰富了音乐表现,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音韵。
古筝右手的演奏技法主要为:托、劈、勾、提、抹、挑、摘、打、花、撮、轮、摇等;左手的演奏技法主要为:揉、吟、按、颤、推、滑、点、泛。
在各个流派的代表曲目中,本能体现的是流派自身风格特点的演奏技法。如河南筝的“游摇”“大、小颤音”等,山东筝的“双托”“双劈”“双抹”“双勾”等,客家筝的“硬弦”“软弦”“反线”等,潮州筝的“轻六”“重六”“活五”,浙江筝的“长摇”“快四点”“点奏”,等等。
2.陕西筝派演奏技巧的特点
①因为陕西地方音乐有它独有的艺术风格,它的旋律进行独特,上行跳进、下行级进的音乐非常普遍,而且演奏时又要连贯通畅,这样才能表达乐思,刻画形象,要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使用大拇指帮助按动琴弦,从而演奏出八度、或六度、或五度的效果。这既是“秦声”的两个特性音,又是“苦音”的骨架音。大拇指双托演奏衬滑音,从而表现委婉的情韵。滑音多用小三度的上滑音。撮摇的结合,正如古人云“秦筝多撮弦”,正是其写照。左手在自身传统技巧的基础上,也发展了新的技巧。如:左手分指弹奏、快速勾托、抹托,等等。而且在个别曲目中,左手还添加了移柱、琴码左侧刮奏、琴码左侧装饰音的技巧。
左手大拇指按弦,以《秦桑曲》为例:
近年来,左手现代技法的发展,使古筝音乐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同样,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发展古筝左手传统技法的探究,使音乐得到更全面、更协调的发展。“音、韵”结合,左右手的平衡发展,是古筝艺术的精髓所在,也是未来筝艺的发展方向所在。古筝演奏中左手主要职“韵”,领先左手的各种做韵技法对音乐旋律加以润饰,使其更富有韵味。虽然近年来创作筝曲中左手参与弹奏愈来愈多,但其做韵技法的使用仍是主要的。
②在表现婉转柔美的旋律时,经常适用衬滑音。由于上滑音速度较慢,也加强了婉柔的效果。这种手法和秦地方言的语调,以及秦声习惯装饰音(上滑音,下滑音)有关。既加强了滑音的效果,又润色了旋律,使乐曲更加优美动听。
以《哭道情》为例:
③据史料记载“秦筝多撮弦”。即:大拇指、中指撮弦后紧连快速密摇。一方面,延长了摇指的节拍,使音乐连接;另一方面,加上中指的音,使乐句加强音头,从而句读分明、有层次感。这种技法在陕西、河南多用,现成为陕西筝曲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以《秦桑曲》为例:
④在秦声音乐中,常出现二级音的上滑装饰音。这种二级音小三度的上滑现象,一般只在三级和六级音上做小三度的滑音。
以《弦板调》为例:
⑤秦筝在表现秦人性格方面,最常用连接连续快速大拇指单托。这种技法奏出了秦声激楚慷慨,筝筝有哀的效果。
以《哭道情》为例:
3.演奏技法的发展,以及在作品中的表现
弹筝的技巧是相当丰富的。从一句口诀中,我们可以读到。“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揉按自悠然。”
陕西筝曲的演奏技法是通过长期对其他流派筝曲的学习与借鉴,并结合陕西地方音乐的风格表现特色,采诸派筝技法之所长,而形成了陕西特有的演奏技法。
《香山射鼓》取材于与唐代大曲有渊源关系的西安鼓乐,以《柳青娘》为基调,与《月儿高》《香山射鼓》等四首曲牌连缀而成,在技术上保留了秦筝的传统技法,也吸收了潮州音乐的特有的“勾搭”技巧。《绣金匾》中的变奏手法,就是运用了河南大拇指大关节长摇的演奏特点。《黄陵随想》这首曲目,在传统指法的基础上,加强了各个手指的独立性,对手指的灵活性提出更科学的要求,双手在不同的音区快速复调性地演奏,使音乐的旋律更加层次化、立体化。《五陵吟》在快板的演奏中,以陕西筝曲中惯用的快速托劈双弦的手法,向现代筝曲创作善用的快速指序逐步过渡。《源》的第二乐章的双手摇指的演奏,第三乐章快速指序的演奏,使旋律肢体更加丰富,音响效果更加充实。
4.演奏符号的发展与创新
古筝演奏符号对音乐的传承、发展、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1961年8月,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一次古筝教材编选座谈会”在西安召开,汇集了当时的西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郑州艺术学院、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北京艺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山西艺术学院的13 位老师、专家组成的队伍。除了统一编订筝教材外,对筝的指法符号的确定进行了认真的研讨。编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套统一的指法符号。这套指法符号计右手指法符号22 种、左手指法符号九种,并对筝简谱、五线谱中的指法符号书写格式做了说明。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端,是古筝演奏符号的发展时期,出现了以演奏为主的符号,像双撮、在琴码左侧刮奏和长摇等。80年代为筝指法演奏符号的大变革时期,如刮奏、扣摇、扫摇、双手琶音、快四点等。90年代后又出现了快速指序、轮指、左右手双摇,等等。
乐谱是演奏的依据,筝演奏指法符号的统一,影响着筝曲的创新。筝演奏符号的完善,使演奏者的技术、技艺、技巧有章可循。所以,我们应更加科学系统地完善我们的乐谱。
有关古韵新声:魏军优秀学生论文集(上)的文章
陕西筝曲的演奏技术随着陕西筝派的发展日渐丰富。总之,创新筝曲中这一类型的演奏技术、技巧更加注重技术的难度,使筝曲的风格在演奏技术、技巧、技艺淋漓尽致的发挥中更加凸现。例如,陕西筝曲《黄陵随想》中的第三段落,双手在不同音域的快速复调性演奏,不仅是对演奏者的技术、技巧的考验,而且是对演奏者的和声、曲式、复调等理论知识是否完善的考查。......
2023-08-25
“二变之音”是形成各个筝派风格特色的原因之一,那么,一个南方的潮州筝派,一个北方陕西筝派,两个流派在“二变之音”上有何异同。陕西筝派的“苦音调”与潮州筝派的“重三六”调颇为相似。陕西筝派的“苦音调”则是在音的下滑游移方向按弦后,加以吟揉作韵。......
2023-08-25
由此可见,筝“双手弹”的演奏技术在元初宫中已应用。可以说,这个时期是陕西筝曲演奏技术、技巧形成的雏形、初级阶段。以周延甲先生改编的《绣金匾》与河南筝曲《双八板》为例,说明这一时段陕西筝曲的演奏技术、技巧的运用。......
2023-08-25
“二变之音”的特殊性决定了陕西筝派的风格基调。也正是这一独特的特性,奠定了陕西筝派在筝界独树一帜的风格特征。所谓的“二变之音”是演奏秦筝筝曲的灵魂所在。这两个音具有的这种可变性,也恰恰形成了因这“二变之音”所构成的不同的筝流派。陕西筝派的风格也是在于演奏者如何控制这变化的两个音,也正是因为这两个音的不同处理,造就了陕西筝派的独特风韵。......
2023-08-25
我们通过对秦筝筝史以及发展史的研究与解读,对这一流派的叫法多种多样:秦筝音乐、陕西筝曲、秦派古筝、陕西秦筝流派、秦筝陕西流派、陕西筝派。随着对这一历史的研究,对陕西秦筝流派的兴起解读,对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进行研究,“陕西筝派”是对河南筝派、山东筝派而言,这种叫法最为科学。“陕西筝派”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是指在陕西这片土地上兴起的一派。......
2023-08-25
陕西筝派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历经漫长的岁月变迁,到了近代,大多已经失传,直到20世纪50年代,陕西筝派的杰出代表周延甲先生奉献毕生之努力,做了大量工作,才使得古乐新生,陕西筝派再度大放异彩。周延甲先生集创作、表演、教学、乐器改革于一身,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他以陕西地方戏曲“秦腔”“碗碗腔”“眉户调”以及器乐演奏“西安鼓乐”“榆林小曲”等为基础,创作了大量乐曲,为陕西筝派的恢复与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2023-10-17
客家筝乐主要集中在广东及其周边地区,是广东汉乐的一个分支,因其流传地区和潮州筝派非常接近,许多人容易把两种筝乐混淆,然而细细品味,会发现两者在音乐风格上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1943年何育斋先生辞世之后,以罗九香先生为代表的客家筝人,通过公开演出、教授学生、与各个古筝流派的演奏家互相交流等多种方式,使客家筝乐得以广为流传,成为今日人们喜闻乐见的古筝流派。......
2023-10-17
伴随着这一专业在西北这座高等音乐院校的学科建设发展,秦筝陕西流派成功地完成了其历史的复兴并逐步走向繁荣。事实表明,筝在陕西已濒临绝响。可以说,今天的秦筝陕西流派的形成,是在山东、河南流派基础上“嫁接”而来。自1956年西安音乐学院开设筝专业以来,秦筝陕西流派经过数十年、几代人的努力,终于使复兴秦筝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其中离不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添砖加瓦,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传播文明。......
2023-08-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