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主要分为公众气象服务与行业气象服务两大类。公众气象服务直接面向广大群众,与其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公众气象服务的需求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人们对天气预报的依赖性强。行业气象服务除了显示出各行业对气象服务需求强弱的不同以外,全国各省区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也显示出差异性。......
2025-09-30
张钛仁等(2007)所给出的确定高气象敏感行业的方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其方法可简要介绍如下。
(1)确定行业气象服务的行业范围。依据气象服务专家的经验,以各行业生产对气象条件敏感度和气象服务效用大小为标准,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02),对全国各门类行业的气象敏感度进行专家评估和排序;在综合分类的基础上,经分析确定农、林、牧、渔业,制造业等20个行业为行业气象服务涉及的主要行业,见表4-1。
(2)采用德尔斐法确定高气象敏感行业。利用气象部门内部气象服务专家的经验,以气象服务敏感度和气象效用大小为标准,应用专家评估法评定高气象敏感行业,并排序。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专家组下发确定高气象敏感行业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要求。
第二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气象局组织本部门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组确定的具体要求和表4-1确定的基本范围,组织有关专家就本行政区域内各行业的气象条件敏感度进行了讨论和评估,对表4-1中的20个行业,采用专家评估法,对行政区域内前10个高气象敏感行业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对每位专家的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将评估结果上报中国气象局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专家组。
(3)高气象敏感行业分析。中国气象局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组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气象局上报的评估分析结果,组织人员进行汇总并进行结果分析。具体统计分析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按照每个专家对各行业的打分,由高到低排序进行排序。排第一位的行业记10分,第二位的行业记9分,依次类推。最后,对每个行业的得分进行统计,得分越高的行业对气象敏感程度越高。
从全国来看,各地区之间评估出的气象高敏感行业既有相同点,同时又存在显著差异。在调查表中,20个气象服务高敏感行业中,除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以及国际组织外,其他18个行业均有相应得分,表明这些行业是能够进入相应省份排名前10位的气象高敏感行业。这充分说明气象服务对象的广泛性。
各地区得分较高的行业相对比较集中。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中,有29个将农、林、牧、渔业(A)评选为对气象最敏感的行业。除了代表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业之外,得分较高的行业也涵盖了第二和第三两个产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F),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N),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D)以及建筑业(E)等4个行业,具体情况见表4-2。
表4-1 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行业分类标准(https://www.chuimin.cn)
注:本表引自(张钛仁等2007)。该分类标准由2025年6月25日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总课题组会议研究通过。
表4-2 各行业对气象敏感度得分
注:本表引自(张钛仁等2007)。表中按排名权重得分,字母代码意义见表4-1。
表4-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重点调查评估的气象高敏感行业划分表
注:本表引自(张钛仁等2007)。行业全称见表4-1。
除了上述相同点,各地区对气象敏感行业的评估。还存在明显不同点,比如某些行业只在一两个地区进入了该地区气象高敏感行业排名的前10位。例如,制造业仅出现在大连市的前10位,在其他省市均没有进入前10名,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也只在青岛市排名靠前。
经上述综合分析,排序在前16位的高气象敏感行业将作为本次行业效用评估的重点考察行业,同时考虑到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N)的复杂性,将其分为N1(水利)和N2(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两个行业分别调查。表4-3给出了行业气象敏感度调查评估结果。根据上述数据资料,效益评估专家组按加权比较的方法选定了本次效益评估需重点考察的17个全国高气象敏感度行业。
在确定高敏感行业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张钛仁等(2007)所介绍的用专家评估法计算气象服务带来的效益值增值,具体可参看文献,此处不再赘述。本书将介绍用定量分析方法计算气象条件与高敏感行业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气象因素异常指数对典型工业产业的影响等。
相关文章
气象服务主要分为公众气象服务与行业气象服务两大类。公众气象服务直接面向广大群众,与其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公众气象服务的需求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人们对天气预报的依赖性强。行业气象服务除了显示出各行业对气象服务需求强弱的不同以外,全国各省区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也显示出差异性。......
2025-09-30
根据上节的分析,这里将气象服务产品看成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叠加。因为,在每一点的气象公共产品是确定的,而此时消费者是同时消费的,即所有人愿意为此支付的价格应该是每个人愿意支付的总和。给定气象公共产品的供给曲线,则气象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量就应该是图中的点E。因此,在最优条件下,我们得到所有居民的私人气象服务产品与公共气象服务产品之间边际替代率的总和要等于生产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边际成本。......
2025-09-30
因此,这类产品属于较为典型的公共产品。按照表3-1和图3-1分类,这类地方政府买单的政府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人工增雨防雹等气象服务产品、商业化电视、报纸和网络提供的气象服务产品可视为俱乐部产品。......
2025-09-30
1994年9月,WMO又在日内瓦召开了第二次气象水文服务经济效益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鼓励国家气象部门与私人气象机构合作,出发点就是让气象服务在整体上利益最大化。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气象经济学的重要现实意义。初步探讨了气象经济学的基本内涵。薛根元等则提出,气象经济学是对气象信息与知识的产品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运用过程中的经济行为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2025-09-30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气象服务产品供给模式与英法模式更为靠近。由于没有私人部门进入气象服务领域,气象市场是由国家垄断提供,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气象服务产品市场是低效的,气象服务产品供给不足,缺乏特色,无法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鉴于目前我国的宏观环境和气象服务产品市场现状,建议采用类似于英、法两国为代表的以公益性产品服务为基础兼营私人气象服务产品的模式,作为我国气象服务产品有效供给的模式选择。......
2025-09-30
全国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几代气象人共同努力奋斗下,我国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2025-09-30
作为公共产品的基本气象服务,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该特征属性来源于基本气象服务作为公共产品的不可分性,也即基本气象服务不能分割为细小部分,只能作为一个整体由社会成员共享。......
2025-09-30
下文在细致地分析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分析气象服务产品供求平衡的实现及变动。因此,我们有必要考察社会对气象服务产品需求的影响因素。干预型国家则主张由政府垄断经营公共产品,容易造成气象服务产品有效供给的不足。这一类气象服务产品完全具备商品属性,已不再属于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可以由私人提供,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气象商业化运作即是很好的例证。......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