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成果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成果

【摘要】:根据这些长观资料汇制出坝区地下水位动态曲线和等水位线图分别见图11-1、图11-2。

11.1.4.1 河水位动态

根据坝区岷江水位站1991~1995年河水位动态观测资料整理得出:①坝址区河水位多年平均值为743m,其中5~10月为高水位期,11月~次年4月为低水位期。②年均雨季高水位744m,年均非雨季低水位742m,年内水位变幅一般3m,年内最大水位变幅5m。年内水位呈一峰一谷型,多年变化较稳定。③年内月均水位变幅出现3个变化段:6~9月为水位急剧变化段,水位变幅值0.26~0.15m;3月为水位变化平稳段,水位变幅小于0.05m;10、4、5月为水位缓慢变化段,水位变幅0.06~0.17m。

11.1.4.2 地下水位动态特征

表11-1列出了坝区部分钻孔地下水位长观的基本情况,这些钻孔揭露的岩层主要为两大层,观测孔水位系列集中在1989~1993年。根据这些长观资料汇制出坝区地下水位动态曲线和等水位线图分别见图11-1、图11-2。

从表11-1和图11-1中看出,坝区两岸地下水位较低;近岸边地下水位动态与河水一致,有季节变化特点,变幅4~5m;远离岸边地下水位高程在750~780m时,水位变幅较大,动态曲线年内随季节呈多峰,水位变幅大于10m,远远大于河水位变化幅度;分布在较高位置处的钻孔,水位动态差异较大,有的水位变幅很小基本无动态(如ZK70、ZK71),有的变幅较大,如ZK45。这些动态特征反映出分布于不同高程砂岩含水层的补给条件和受河水影响的不同,也反映出坝区地下水可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页岩层具有一定的隔水性,不同层内的地下水水力联系不密切。

表11-1 地下水观测孔基本情况表

图11-1 部分长观孔水位动态曲线

(a)左岩长观孔;(b)右岸长观孔

从图11-2中亦可得到如下认识:①坝区地下水面总的变化趋势与坝区地形变化一致,较地形和缓;②坝区地下水总体向岷江排泄,右岸呈放射状流线特点指向岷江,左岸地下水流向总体指南西方向,也流入岷江;③各岩性层水流运动方向基本一致,多层状含水系统的流动特点不明显,即相对隔水层(页岩层)的隔水性没有在水位上有明显特征;④从图中初步计算,地下水水力梯度约为20%,在坝址区右岸岷江转弯段水力梯度较小约为4%。这是河弯型三面排泄基准面控制的结果。

图11-2 紫坪铺工程坝区地下水等水位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