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地质特征研究成果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地质特征研究成果

【摘要】:紫坪铺工程枢纽区位于都江堰市北约9km的岷江上游沙金坝河段,地处龙门山向成都平原过渡之山前构造侵蚀中低山区。当时,由于施工导流工程受到挫折和上述地质构造问题的争议等,引起设计方案反反复复,致使紫坪铺工程进展步履维艰。施工开挖揭示验证,枢纽区各建筑物部位工程地质条件与前期勘察成果基本一致。

紫坪铺工程枢纽区位于都江堰市北约9km的岷江上游沙金坝河段,地处龙门山向成都平原过渡之山前构造侵蚀中低山区。受地质构造和岩性影响,岷江在沙金坝河段由北东向急剧转折近180°形成一个河曲,右岸形成三面被河曲围抱的条形山脊,为枢纽布置和工程施工创造了良好的地形条件。

本工程前期勘测设计工作长达45年之久,坝址、坝型及枢纽布置几经变更。枢纽区地质构造复杂,建坝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对坝址、坝型、坝高和正常蓄水位选择的影响等诸多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曾引起中外专家的激烈争论,主要集中表现在构造形式、断层活动性、地震烈度高低等方面,以沙金为代表的前苏联专家认为,紫坪铺上自映秀下至鱼嘴较大范围内,存在褶皱构造和较大断层,坝址存在一系列叠瓦式断层,并可能有新构造活动和地震烈度高的问题;以袁复礼、谷德振为代表的中方专家认为,坝区主要由砂页岩互层组成,虽然有断裂构造,对工程地质有一定影响,但建坝还是可能的,坝址断层规模不大,是能处理的,地震烈度为Ⅶ度是恰当的。当时,由于施工导流工程受到挫折和上述地质构造问题的争议等,引起设计方案反反复复,致使紫坪铺工程进展步履维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本工程的复建又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并陆续开展以面板堆石坝为基本坝型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技术施工设计阶段的勘测设计。多年来,通过航空遥感地质测绘与地面地质测绘、钻孔与平硐勘探、地震浅层反射与声波测试技术,以及相应的试验研究,经多次反复和大量的勘察论证,枢纽建筑物区的地质构造条件已经查明,主要水文、工程地质问题清楚,为工程设计、施工和地基处理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地质资料。施工开挖揭示验证,枢纽区各建筑物部位工程地质条件与前期勘察成果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