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的分类方式有多种,最基本的分类方式有四种:按构成分类、按形式分类和按对象分类、按构成元素数量分类。如图3-1所示物质形态是具有“形体”的实物的形态。......
2025-09-30
对称以外的所有构图形式都可以称为非对称构图。前文提到“稳定感”是建筑构图的基础,既拥有“稳定感”又不完全对称的形式称为均衡。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的第一书第二章中谈到建筑的六个基本要素中提到均衡(Symmetry)的概念。均衡是与对称相对应,视觉要素中一切合理的和“美观”的构图形式都属于均衡形式。而对称理论上也属于特殊的严格意义的均衡,是要求同质、同形、同量,是绝对的平衡。均衡是普遍存在着的自然的常见的平衡,它可以异形同量,甚至异形异量,上下或左右两部分形体不必等同,量上大体相当,或差异悬殊,然而,必须在人的视觉心理上均势平衡,这是所谓的“中国杆秤”式的平衡。例如,用天平去称量蔬菜,天平的一端是金属砝码,另一端是蔬菜,由于密度的巨大差异,尽管两端的物体形状、数量、颜色、大小等因素都存在巨大差异,但天平却保持平衡。
上述例子是客观上的均衡,人的视觉也存在均衡要素。世界绘画名作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品都具有均衡的构图,建筑设计中,优秀的设计作品构图如果不对称,就一定是均衡的。
影响人视觉均衡感的主要因素有:质量、数量、色彩、远近、体量。受长期审美经验的影响,从视觉心理上大的重于小的,色彩艳丽的重于灰暗的,近处的重于远处的,深色底上浅色的重,浅色底上深色的重。
从形式上看,均衡是对对称的对立和破坏,然而,轴线或支点两边,虽不等形,却等量、等力。这种异形但等量等力的关系,就隐含着均衡原则。建筑设计中的均衡无法用数理的方法去定量和测量,而需要靠视觉心理来感受,其本质是视觉心理上形、量、力的平衡关系。建筑构图中的均衡可以体现在立面构图、平面构图、城市规划等方面。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体量均衡 形态上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但体量从视觉感受上基本相同的均衡。古典建筑无论中外基本都是以对称性的构图方式为主,但是也有少量古典主义建筑打破对称性,将均衡的构图巧妙运用于设计。
以俄罗斯阿维利亚宫为例,该宫殿从17世纪起开始修建,整个设计建造过程分多次进行了接近一个世纪,建筑形式在各个时期反复变更,导致平面和立面均失去预想的对称关系。尤其是立面形式:西侧高耸的宫殿部分屋顶是典型的东正教穹顶,东侧宫殿则采用坡屋顶形式,建筑较西侧宫殿略显低矮,但东西部分体量相当,因此按视觉心理的假定轴线划分,建筑立面整体显得很均衡(图4-84)。阿维利亚宫平面构图具有同样的均衡和谐效果,建筑东西两部分由一条细长柱廊连接,沿同一假定轴线位置在柱廊上将建筑一分为二,可以发现,该建筑东西两部分的平面面积基本相同,达到体量均衡效果(图4-85)。正是由于建筑立面与平面构图都具有均衡性,使建筑整体达到构图的均衡效果。
图4-84 俄罗斯阿维利亚宫立面均衡性分析
(https://www.chuimin.cn)
图4-85 俄罗斯阿维利亚宫平面均衡性分析
图4-86 俄罗斯阿维利亚宫东殿立面均衡性分析
(2)数量均衡 依然以阿维利亚宫为例,如图4-86所示其东侧宫殿立面以入口中心线为视觉假定轴线,建筑左右两部分体量差异明显,但两部分主体部分门窗数量相同,因此也达到一定的均衡效果。但从视觉上数量相同或相似产生的均衡效果不明显。
(3)质量均衡 视觉上对质量感觉主要来自于材料与色彩,第二章第二节关于色彩感情的论述中提到,不同色彩带给观察者的不同的心理感受,色彩的色相与明度差异可以带给人不同的质量感。材质也具有视觉上的质量感,相同体积的金属比石块质量大,石块又比木材质量大,这是基于人们对于材质密度的经验所形成的固有印象。同时,因为同体积固体比液体的质量大,因此人们会认为不透光的材质比透光的材质质量大,虽然这种心理感觉有时是错觉(例如玻璃的密度要大于多数木材),但却是人真实的视觉感觉。
基于上述对色彩和材质的视觉感觉才有了质量均衡的概念。建筑设计中当构成体块的体量与数量都有差异而又希望达到构图均衡感时,可以采取质量均衡的构图手法。如图4-87所示建筑是位于白俄罗斯明斯克市基洛夫街的“基洛夫”商业中心改造项目,由白俄罗斯本土建筑师阿列克斯·基洪丘克设计完成,建筑立面分为两部分,体量略大的部分采用整体比例幕墙,轻盈通透,体量较小的部分在玻璃幕基础上增加实体墙面,增大质量感。建筑立面通过两部分的虚实关系差别平衡了体量差异,使整体达到质量均衡效果。
图4-87 白俄罗斯明斯克市“基洛夫”商业中心
当代建筑形态也更加多元化,作为体现建筑稳定性的对称和均衡已不是衡量构图效果的唯一标准。随着建造工艺和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完善,部分当代建筑师会可以创造非对称和非均衡的建筑形态体现建筑的特殊结构和科技含量,这会在下一节关于结构构图的内容中进行介绍。
相关文章
形态的分类方式有多种,最基本的分类方式有四种:按构成分类、按形式分类和按对象分类、按构成元素数量分类。如图3-1所示物质形态是具有“形体”的实物的形态。......
2025-09-30
形态构成中需要了解形态与形态构成元素的视觉要素、几何学要素,同时形态的位置与位置关系也是决定形态构成的重要因素。一个形态只存在绝对空间位置,而两个或两个以上形态之间就存在相对空间位置,也就是形态的位置关系。形态构成与建筑构图学中形态的位置关系通常等同于形态的组合方式或构成原则,因此至关重要。如图3-20所示郑州郑东新区CBD中各种位置关系形成的规划效果。......
2025-09-30
虽然类似的建筑形态存在争议,但具象形态在设计中依然有重要的实用意义,例如雕塑,尤其是纪念性建筑中的人物雕塑,尽量真实地反映人物样貌、体态和比例。该设计灵感来源于蜂窝正六边形的排列方式,不仅在建筑形式上采用绝对的“蜂窝”式外观,建筑内部空间形态也与蜂窝的内部空间形态完全一致。通常所说的“流动空间”、“有机空间”等则属于意向和抽象空间形态。......
2025-09-30
数学中代数研究的是“数”,而几何学研究“形”,建筑构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进行形与形的组织,因此几何学与建筑构图学也互为因果关系。几何研究具有数理关系的“形”,几何形式被用作认知和解释建筑形式的重要手段。虽然这类几何学的发展历程各不相同,但其对建筑学的研究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完美性”使圆形成为建筑构图中的常用几何元素。......
2025-09-30
资源循环理论是研究建筑系统循环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系统的生态输入,是产生环境影响的来源。从建筑全生命周期循环系统的角度来看,建筑产品不是系统的最终产物,而是中间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原生资源再次进入建筑生命周期,它是建筑系统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它是建筑生命周期系统的自然输出,是指无法再次进入建筑生命周期的物质,一般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理。......
2025-09-29
空间中若干元素的属性与特征存在接近一致的关系被称为彼此间具有相似性。根据图4-38得出结论:元素间的相似性存在于两个以上元素间的对比,当元素间任一属性存在细微差别,但整体相近时,元素间存在相似性。这些细微差别可通过视觉直接识别,达到立面整体相似性的构图效果。......
2025-09-30
建筑艺术被誉为艺术之首,设计中更是将比例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因此建筑设计中的比例设定就需要辅助线的协助。在古希腊辉煌的建筑史中帕提农神庙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明珠。而9∶5也成为故宫建筑群中最常见的比例关系。......
2025-09-30
迪朗将建筑分为水平部分(平面)、垂直部分(立面),迪朗认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并非“空间”,而是构成空间的平面和立面,以及由面围合而成的“体”。而成立于1866年的莫斯科绘画雕塑和建筑技术学院则沿袭布扎体系的教学方式,将“构图”的相关知识贯穿于建筑设计、绘画与雕塑的课程教授中。......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