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会计美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否定会计美学产生必要性的人的论点是:会计美学“没有什么用”。虽然会计美学至今尚处于学科“前史”的阶段,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阐述会计美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为理论抽象程度更高的美学、科学美学和技术美学,需要更接近实践活动的会计美学等学科的实证支持,因此,其实践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2024-07-01
19世纪以前,艺术美学普遍重视艺术与审美活动中的感性因素及其意义。但是,随着19世纪以后人类在东西文化对抗、世界秩序重建中迈入现代化进程,知识文化变革与重组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艺术美学理论的现代性重构始于本体主义观念的应用。
何谓本体主义?简单地说,本体主义是一种借助终极性的实体存在观念去抵制或解构感性经验世界的观念。在艺术美学领域,本体主义对抽象思辨有着极大热情,形成了探讨艺术及其审美经验的体系化理论,如康德、黑格尔的理论体系。但是,按照康德与黑格尔的见解,这种理论或可称作审美哲学、艺术哲学,却不能称作美学、艺术美学。不过,世界范围内的许多理论家一直习惯将康德、黑格尔的艺术与审美理论称作“美学”或“哲学美学”。
哲学美学代表了西方学术传统,它源自古希腊哲学。最初,赫拉克里特针对自然本性的研究提出了逻各斯的概念,把逻各斯看作是自然的真理,即言说出来的真理。在赫拉克里特看来,所有关于自然本原的见解、知识、智慧都可以概括成针对自然终极真理的知识,即逻各斯。逻各斯就是“共同的”一种东西,就是“一,就是智慧”[28],是永恒存在的,万物就根据逻各斯而生成。但赫拉克里特并未论及艺术是否属于逻各斯的问题。后来,苏格拉底主张从“人”的立场与自我完善的需要出发去追求真知(逻各斯),进而论及艺术与真理的关系,否认艺术与哲学享有同样的求知地位。苏格拉底的继承人柏拉图则肯定理念是真理的本体,而艺术只是针对理念的“模仿的模仿”,并非真理的代言。在柏拉图看来,艺术模仿自然、再现自然,其模仿与再现具有理想美的特征,这正是艺术打动人心的条件;但是,也正是艺术的形式美制约了艺术不可能通往真理,导致艺术具有虚构性。到希腊末期,亚里士多德扭转了苏格拉底与柏拉图轻视艺术真理性的倾向,肯定了艺术模仿是真理的美的逻各斯,并明确了理想化的艺术摹仿观。他说:“诗人既然和画家与其他造型艺术家一样,是一个摹仿者,那么他必须摹仿下列三种对象之一: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29]这三种摹仿可以分别称作“本样的摹仿”“想象的摹仿”“理想的摹仿”。本样的摹仿是指艺术形象同所摹仿的事物对象一模一样,是对感性现实对象的再现或者重复。想象的摹仿是艺术家按照理性原则对历史上的传说与神话、对艺术家听说的事情(或如现代社会通过媒体看到的事情)予以再现,并非虚构。而理想的摹仿则是按照事物的“可然律或必然律”来描述“可能发生的事”[30]。其中所谓“理想”是指事物应该具有的品质或模样,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或者是中性的[31],它是艺术摹仿的对象。针对理想对象的摹仿有两种基本方式,即理想化与典型化。理想化具有形而上学特色,指依据善良、德性的观念付诸于艺术创造行为的处理方式,追求艺术(包括内容与形式)的尽善尽美。典型化具有感性现实特点,它肯定艺术对象有好的方面,也有恶的方面,其艺术上的追求是尽可能表现艺术家所理解的事物应有的(或好或坏的)样子,只要艺术这种形式能够引起快感就行(内容却可能是恶心的、坏的)。[32]亚里士多德将西方艺术理想特别是理想化问题推向了哲学美学的前台。
随着基督教在西方文化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古希腊艺术理想开始与基督教神学结合,并演绎出神学艺术理想观。作为中世纪基督教正统神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奥古斯丁直接反对艺术及艺术美。在他看来,上帝最美。而艺术与万物虽美,但比起上帝来,“它们的美、善、存在,并不和创造者一样;相形之下,它们并不美,并不善,并不存在。”[33]与之不同,中世纪基督教正统神学的代表托马斯承认艺术、艺术美具有引领基督教信徒向善的宗教价值。托马斯认为,自然是上帝的艺术品,艺术品是艺术家的作品,由于艺术家总是按照自己的预定目的去创造艺术品,不注意模仿自然,所以常常失败。他主张艺术必须模仿自然,“艺术所以模仿自然,其根据在于万物的起源都是相互关联的,从而它们的活动和结果也是如此的。但是艺术作品起源于人的心灵,后者又为上帝的形象和创造物,而上帝的心灵则是自然万物的源泉。因此,艺术的过程必须模仿自然的过程,艺术的产品必须仿照自然的产品。”[34]托马斯把摹仿自然与摹仿上帝整合到一起,让艺术服从上帝信仰的需要。
在德国古典哲学时期,西方传统艺术理想被纳入形而上的思辨哲学体系。康德哲学体系强调美感判断的重要性,并以此探讨审美理想,特指美的艺术审美理想。康德认为,如果追求艺术与某种可能对象的知识相适合,而其目的只在于让这个对象实现出来,这就是机械艺术;如果是以情感愉快为直接的意图,那就是美的艺术。[35]康德确立了艺术与审美的超功利性原则,成为哲学美学的关键范畴。但是,黑格尔批评康德偏离了真正的形而上学,认为艺术理想(美的艺术理想)才是艺术哲学的核心论题。根据黑格尔的见解,艺术理想在广义上就是美、美的理念或美的艺术(艺术美),如黑格尔说“美的理念即艺术理想的理念”[36];而在狭义上,艺术理想就是古典型艺术所包含的艺术理想,特指精神与物质、内容与形式、神性与人性达到完美统一的艺术理想,通常特指希腊古典艺术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美。黑格尔还明确地把艺术理想当做是美与艺术的最高目的,认为艺术理想(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自然事物本身缺乏内在的自觉的神意,自然美也只是神的外在存在即自然事物在心灵中的反映,而“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37]。尤其是古典型艺术,如古希腊雕像,它“把理念作为精神的个性”,“使外在的东西第一次才不再和它所应表现的意义相对立而保持自己的独立”,[38]从而“形成一种自由的整体”,并“符合美的概念”[39],成为真正的艺术美或艺术理想。
无论是康德所说的审美理想,还是黑格尔所讲的艺术理想,表面上都具有“感性的”“艺术的”气息,但实际上只是实现本体论目的的中介或低级环节,是更高哲学或绝对理念需要扬弃的对象。王国维看出了其中的症结。王国维认为,康德所说的优美与壮美,只涉及对象的形式以及这个对象与人的利害、人对这个对象的形式的审美。如果对象形式不牵涉人的利害观,而人的精神(或审美)又可以沉浸到这个对象形式中去,那这个对象及其形式就是优美的;另外,假如对象形式超越了人的知解力的范围,或者说它牵涉人的利害观,极不利于人,然而人面对这对象又无能为力,无可抗拒,无可改变,人只好依照保存自己的本能,采取超越利害观的方式去观照这对象的形式,则这样的对象及其形式就是壮美的。但是,王国维认为,有些东西在根本上并不是美的东西、美的事物、美的形式,它们当然也不是天才创造的,但是它们可以与美的东西、美的形式一样引起审美的趣味,一样达到美的效果。这就是“古雅”[40],是康德所说的本体美范畴即优美与壮美之外的东西。那什么是古雅?按王国维的理解,古雅就是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不是德国古典美学所论真正的艺术、美的艺术,但它们是可以带来审美趣味的一般艺术。这类艺术是人类社会最广泛存在的形式,也是人们最普遍接触、最普遍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审美对象,在美育中占有的地位与作用更加普遍和重要。这意味着,德国古典美学范畴适合于“天才艺术”“精英美育”,而王国维倡导的是大众美育、庶民美育。这正是王国维发明和阐述古雅概念的宗旨所在。不过,王国维已经无法削弱本体主义的强势影响。
有关艺术美学方法论的文章
六、会计美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否定会计美学产生必要性的人的论点是:会计美学“没有什么用”。虽然会计美学至今尚处于学科“前史”的阶段,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阐述会计美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为理论抽象程度更高的美学、科学美学和技术美学,需要更接近实践活动的会计美学等学科的实证支持,因此,其实践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2024-07-01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需要“艺术特定”理论?理想情况下,为了建立一个强大的“艺术特定”与进化的联系,“艺术普遍”理论应确定一个进化性的重要功能,不仅所有的艺术都履行这一功能,而且这一功能只有艺术能履行。在她看来,艺术、仪式和游戏都属于“制造特殊”的涵盖范畴[532]。同样,艺术只是众多性表现的可能形式之一,因此米勒的性选择理论也不是“艺术特定”。艺术所涉及的高水平技巧可以使它特别适合炫耀,这符合米勒的理论。......
2023-10-14
哲学家拉里·希纳认为,我们的艺术概念是欧洲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物。不可否认,希纳的确注意到了许多整体性的变化,但很难接受希腊悲剧和米开朗琪罗、达·芬奇、莎士比亚的作品不是艺术的观点。此外,我们可以质疑十八世纪哲学家首次成功地识别艺术本质的说法[109]。事实上,启蒙运动发展中许多独特的东西是中产阶级经济崛起的结果,他们渴望统治精英的价值观,包括他们对艺术的品位。......
2023-10-14
现代主义最终要回归到现实主义。新潮文学意欲成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态势,已经被学界、读者和创作实践所漠视和排斥。事实上,西方学者似乎从来没有承认在欧美以外的其他地方已拥有后现代主义存在的根据,包括亚洲在内。......
2023-11-29
对于这样一件由现成品组成的作品,巫鸿首先将它定义为“超大型的当代艺术装置作品”,并在西方当代艺术历史中找到一个艺术世界内部几乎众人皆知的参照——杜尚以来的观念艺术。由此,理论家将这些物件排除在工业化生产的、同质化的消费品以外,并将它们具有的个体性与艺术作品的个体性建立了联系。另外,文章中还涉及全球当代艺术博物馆与美术馆的景观,以及拥有这些文化机构的世界城市的名字与地理。......
2023-07-30
要论述意象主义诗歌观念的形成和具体主张,必须提及两位诗人兼评论家:休姆和庞德。比较而言,休姆是一个批评家,他对诗歌实践的兴趣并不大,庞德却更为自觉而深入地从理论、诗歌及批评实践等各方面,推进了意象主义诗歌运动的发展。作为意象主义理论最早的确立者之一,庞德的诗歌观念直接影响了这场运动的参与者们。一般认为,意象派诗受象征诗影响,弗林特认为:“......
2024-01-22
从表现主义到科技主义,蕴藏了根本性的工具技术观念的变革。从技术实践角度看,如果说传统表现主义致力于以身体技能为基础的表达能力训练与应用,那现代科技主义的目标就在于以技术工具为基础的操控能力训练与应用。从审美角度看,如果说传统技术主义凸显作品自身的呈现与表达效果,那么现代科技主义更重视人对作品的参与式效果,如人与作品之间的互动性、作品自身的可操控性。......
2023-08-22
无论是艺术意象论,还是艺术境界论,都强化了艺术欣赏、艺术鉴赏的意味,主体自身的人格、品性与修为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实践美学却看重艺术创造,强调艺术作品的现实生活气息和社会实践意义。他希望文艺工作者站到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为人民大众开展艺术创作。据此,刘纲纪认为艺术是一种精神现象,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当然,实践美学研究家并未完全遗忘艺术实践或艺术创造问题。当人类一切实践活动达到某种自由程度......
2023-08-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