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伊斯兰教名门望族的郑和自幼受过良好教育,并对西洋事物做过一些了解。郑和幼年参加明军,为燕王朱棣的近侍。郑和下西洋航海图从永乐三年起,郑和奉明成祖之命,率领庞大船队先后七次出使西洋。其中前三次下西洋到达的国家有: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及南亚的印度等国沿海地区。在郑和第四次到第七次下西洋的远航中,他的船队最远曾到达非洲的东海岸。......
2025-09-30
王国维(1877-2025年),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2025年因多种原因投颐和园昆明湖自杀,成为轰动一时的事件。
王国维与同时代大部分学者不同,他并不仅仅停留在对西方哲学思想的介绍,他不仅对以叔本华、康德为代表的一些哲学家的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能够运用这些思想来整理、分析中国哲学的问题和概念。这使他在20世纪初的哲学介绍和研究者中显得高人一筹。但是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思维上的困境使他很快放弃了哲学。
自视甚高的王国维,在体会哲学的纯粹性的同时,也承受着哲学研究所带给他的苦恼,这种苦恼一部分来自于不同哲学观念之间的矛盾,如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的矛盾。这对于将哲学视为纯粹的解脱超越之路的王国维而言是十分痛苦的。于是,便有了哲学“可爱”与“可信”之间的矛盾。“余疲于哲学有日矣。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余知真理,而余又爱其谬误。伟大之形而上学,高严之伦理学,与纯粹之美学,此吾人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则宁在知识论上之实证论,伦理学上之快乐论,与美学上之经验论。知其可信而不能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烦闷,而近日之嗜好所以渐由哲学而移于文学,而欲于其中求直接之慰藉者也。要之,余之性质,欲为哲学家则感情苦多,而知力苦寡。欲为诗人,则又苦感情寡而理性多。”
虽然有人认为这种矛盾是因为王国维对于西方哲学了解不够所导致的,但无论如何这种情绪促使他放弃了哲学。与此同时,以王国维的自我期许而言,他是不愿意成为只是简单地传播别人观点的“哲学史”家,但他对于自己能否成为康德、叔本华这样的自成体系的哲学家,则肯定是没有足够的信心。“以余之力,加之以学问,以研究哲学史,或可操成功之券。然为哲学家,则不能;为哲学史,则又不喜,此亦余疲于哲学之一原因也。”(https://www.chuimin.cn)
尽管王国维只在短短的几年内从事哲学研究和翻译,但他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来梳理中国哲学所进行的开创性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0世纪初中国哲学研究的雏形。
(干春松)
相关文章
出身伊斯兰教名门望族的郑和自幼受过良好教育,并对西洋事物做过一些了解。郑和幼年参加明军,为燕王朱棣的近侍。郑和下西洋航海图从永乐三年起,郑和奉明成祖之命,率领庞大船队先后七次出使西洋。其中前三次下西洋到达的国家有: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及南亚的印度等国沿海地区。在郑和第四次到第七次下西洋的远航中,他的船队最远曾到达非洲的东海岸。......
2025-09-30
“人非生而知之者”,见于韩文公的《师说》,《师说》入中学语文课本,所以这句话连五尺之童也熟悉。常随参问琅邪,邪以临济无位真人话示之。这两次常人的含有哲理的常语使我更清楚地看到人生的现实,就是说,我受到教育,学到很多东西。依照王阳明的理论,知会与行合伙,于是行的方面,比如大革命自天而降,我于被批被斗之余,就仍旧能吃能睡,这是因为,“没有受不了的罪”,“惯了一样”的哲语仍在起作用。......
2025-09-29
西汉初年,西域一带共有36国。张骞出使西域,前后历时13年,虽未竟使命,然而了解到了西域的风土人情,有“凿空”之功。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乌孙,目的是劝乌孙回河西故地,与汉共同抵抗匈奴,并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虽都没有达到直接目的,但却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2025-09-30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人。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有人推荐自己的门客蔺相如,认为他可以应对这个局面。蔺相如估计秦昭王只是假意应付,就提出秦王应当斋戒5天,以示郑重,昭襄王只得答应。秦王此时也毫无办法,只好让蔺相如返回了赵国。廉颇见自己居然不如一个文人,十分恼怒,多次扬言要羞辱一下蔺相如。蔺相如听说后,却多次回避廉颇,不与他正面交锋。手下人愤愤不平,蔺相如则说:“我和廉将军必须团结,这样才能抵御强敌。”......
2025-09-30
50岁时再次来到齐国,参加了稷下学宫的恢复工作。曾“三为祭酒”,是稷下学宫名声最为显赫的学者,司马迁称其为“最为老师”。荀子荀子学说渊博,兼得儒、道、墨、法、名,这与他在稷下学宫时间长有关。稷下学宫在兴盛时期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的几乎各个学派,汇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作为曾“三为祭酒”的荀子,熟悉稷下各家之学,对稷下学术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总结,从人性论、认识论、政治理论、天人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汲取与修正。......
2025-09-30
在韩非之前,百家争鸣中相左的思想激烈地争论数百年,关于“是非”及“是非”的标准问题,关于如何认识矛盾、解决矛盾以及对于“是非”的判断有无一个规范认识的思维规律的问题,是诸子们在“思以其道易天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2025-09-30
王阳明曾与同学钱友同论“格天下之物”。龙场顿悟是阳明心学思想宗旨确立的重要标志。明正德元年,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贬谪贵州龙场任驿丞。这就是后人盛称的“龙场顿悟”。王阳明顿悟之“道”,即吾心之道,意谓圣人之道先天地固存于吾心,不必外求,所以吾心即道。“龙场顿悟”,正是王阳明由否定朱程理学而飞跃到建立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之关键,为他大步迈进明代新儒学的巍巍殿堂开辟了道路。......
2025-09-30
经过了一番请求,荆轲答应了太子丹。此时秦国已经对燕国的威胁更大,太子丹不得不再一次催促荆轲。临行那天,太子丹和荆轲的朋友高渐离等人远送荆轲直到易水。到了秦国,秦王听说燕国来献樊於期的人头以及土地,十分高兴,于是穿上盛装,召见荆轲。后来侍医夏无且以药囊击中了荆轲,秦王趁机拔出背上的宝剑刺中了荆轲的左股。荆轲用匕首投掷秦王,却击中了铜柱,秦王遂将荆轲乱剑砍死。荆轲以一己之力抵抗强秦,最终未能成功。......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