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与方法: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改变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与方法: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改变

【摘要】:以托尔曼、皮亚杰、布鲁纳和奥苏伯尔等为代表的认知理论,该理论强调机体自身的能动作用,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过程。(三)物理学习过程物理学习过程,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认识过程,是学生个体在与物理环境相互作用中认识物理世界的过程,亦即学生的物理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

(一)学习的概念

关于学习的概念有很多,下面简单列举几种:

(1)2003年出版的《格林伍德教育词典》是这样定义学习的: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知识或行为会因经验而发生持续的变化并且受到学习者的哲学、心理和社会文化观点以及动机的影响。

(2)2015年出版的《牛津教育词典》对学习的定义:学习是教育的中心目的,而不是教学,它通常被定义为一个人的行为、知识、技能或理解水平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长期或永久的,是通过经验而不是通过肌体的成长或衰老过程获得的。

因此,真正的学习是要达到和实现人的内在素质与能力的持久或永久的变化。真正的学习是对规律的把握,而不是对知识的堆砌;是对道理的内化,而不是对表象的识记;是对整体的融会贯通,而不是对片段的生搬硬套。

狭义教学中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

所谓物理学习是学生与物理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某些有关的行为或行为潜力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二)学习的理论

1.常见的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指在阐明行为变化的原因、揭示学习依据的机制时所形成的理论。学习理论非常多,常见的有以下学习理论:①埃斯特斯的统计学习学说;②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③古思里的接近学说;④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说;⑤赫尔的系统行为学说;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⑦托尔曼的符号学说;⑧班杜拉的示范和社会学习学说;⑨韦特海默的格式塔学说;⑩勒温的拓扑学说;⑪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⑫布鲁纳的认知发展学说;⑬加涅的教学类型学说;⑭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学说;⑮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⑯凯洛夫的特殊认识过程学说;⑰列昂节夫的社会活动学说。

2.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

(1)以桑代克、斯金纳等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合(简称联结学说)。

(2)以托尔曼、皮亚杰、布鲁纳和奥苏伯尔等为代表的认知理论,该理论强调机体自身的能动作用,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过程。

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赘述相关理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书籍。

(三)物理学习过程

物理学习过程,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认识过程,是学生个体在与物理环境相互作用中认识物理世界的过程,亦即学生的物理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认知是与知识学习密切相关的宏观心理过程,它包括学习前原有知识经验的准备,对知识的内容的感知、理解和应用,知识在头脑中的组织,以及感知、理解和应用知识的习惯方式的形成。

学习过程是学生经验的积累过程,它包括经验的获得、保持及改变等方面。它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于学生有一个内在因素激发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上接受新经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新的知识结构。学习过程具有系统的结构,它包括明确目标、激发动机、感知材料、理解知识、记忆保持、迁移运用、获得经验、评估反馈等环节。学生准备学习时,常怀有一种期待的心理,期待着实现愿望。在学习动机的推动下,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学生掌握知识、获得经验。然后学生通过评估得到反馈,重新投入新的学习活动中。

物理学习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加工过程,这种加工过程可以分为感知物理现象、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解决物理问题三个阶段,如图3-2所示。

图3-2 物理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