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女性主义理论及代表人物

女性主义理论及代表人物

【摘要】:激进的女性主义认为父权制是造成社会严重问题的根源,他们主张分离主义,将社会、文化中的男性和女性彻底隔离开来。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必然结果。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认为根植于法律的男性对女性的偏见,将女性排斥在许多生活领域之外,并导致妇女受压迫。女性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西蒙娜·德波娃、劳拉·马尔维、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安吉拉·麦克罗比等。

人类历史上已有三次女权运动:第一次是始于19世纪末的妇女解放运动,第二次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女权运动,第三次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女权运动。

女性主义理论主要有四种:激进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和二元制理论。

激进的女性主义认为父权制是造成社会严重问题的根源,他们主张分离主义,将社会、文化中的男性和女性彻底隔离开来。

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必然结果。

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认为根植于法律的男性对女性的偏见,将女性排斥在许多生活领域之外,并导致妇女受压迫。

二元制理论认为妇女受压迫是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女性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西蒙娜·德波娃、劳拉·马尔维、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安吉拉·麦克罗比等。

劳拉·马尔维认为有三种与电影相关的“观看”:一是“摄影机的观看”,二是“观众的观看”,三是“屏幕上电影中的人物彼此的观看”。她认为“窥淫和认同”是叙事性电影提供的两种愉悦的主要形式。视觉愉悦的性别维度是她特别关注的,“观看的愉悦已经分裂为:主动、男性与被动、女性”,女性是叙事内部的凝视对象,被男性人士观看。电影如此,电视剧同样如此。

西蒙娜·德波娃在女性主义理论上的代表作是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这是一部哲学散文,也是女权运动的“圣经”。她在书中提到:“我们并非生来为女人,我们是成为女人。……如果说在青春期以前,有时甚至从婴儿早期,在我们看来她的性征就已经决定,那不是因为有什么神秘的本能在直接注定她是被动的、爱撒娇的、富于母性的,而是因为他人对这个孩子的影响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要素。于是她从小就受到灌输,要完成女性的使命。男性亦然。”

可见,女性这一性别是被塑造而成的,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媒介作品中不断传递诸如“女性是弱者”“女人低男人一等”之类的观念,强化了社会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造就了女性性别。

在电视剧中,女性形象是如何的,是怎样被塑造而成的,在中外影视作品中有何差异等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

讨论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在电视剧中“帅哥”“美女”都有,但两者的地位关系是不平等的。女性往往被塑造成弱者,虽然有个别电视剧以女性为主,但也是在男性的视角中展开的,处处有男权在其中起作用。

《武媚娘传奇》被有关部门要求对过分暴露的胸部做处理,当然,并不是女性主义要求这样做,而是政治权力的一种体现,是对电视剧文化进行了规范,防止其走向低俗化。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说,电视剧中穿着过分暴露的女性不是性解放的体现,而是为了取悦男性观众,对于男女平等没有多大的帮助,反而强化了女性作为性对象的刻板印象。在这部古装剧中,虽然武媚娘是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在封建社会,并没有所谓的男女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