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各级政府、移民机构能处处为移民着想,认真做好过细工作,下面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为了让移民“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在新条例未出台、调概未批复情况下,急工程所急,想移民所想,决定将耕地补偿标准由10倍提高到14倍,有力地推动了移民工作。此外,库区淹没影响的文物共12处,均根据各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了挖掘、保护或迁移。......
2025-09-29
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是一个综合的体系,既包含了流动人口打算继续留在本地的意愿状态,也包含流动人口打算离开本地、去往其他地方以及想离开但暂时没想好去处的意愿状况,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还包括在符合本地落户条件的情况下,在本地落户的意愿情况。每一种意愿涵盖了愿意、不愿意和没想好三个维度,每一个维度的形成都与流动人口的经济收入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获取情况、社会融入层次等多种因素相关联。经济因素、家庭因素和文化因素是流动人口打算继续留在本地、离开本地、在本地落户等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呈逐渐递进和多层共存的模式,充分了解流动人口在本地和老家面临的各类生活困难,有助于引导流动人口通过发展来克服各种困难,帮助确定在本地的居留意愿,以提高流动人口的发展管理水平。
(一)完善流动人口的就业与发展保障制度体系,提升收入稳定性,有利于促进流动人口明确居留意愿
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对经济收入的要求虽然未凸显在每项生活困难中,但每项生活困难都与经济收入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是流动人口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背井离乡流入经济发达地区的原始动力。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经济收入水平的提升,一部分流动人口开始获得一定程度的经济自由,有条件改善提高生活条件和实施家庭化流动,但大部分人离在城市安居乐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在面临流入地经济收入较低、生意不好做、家乡土地耕种缺少劳动力等困难时,流动人口选择返乡或者去往其他地方的意愿有所上升。由此,在流入地就业单位、就业行业等多个方面建立健全技能培训体系,帮助流动人口累计工作经验和技能,鼓励流动人口稳定在某个单位和行业工作,向高技能人才发展,以获得有更高提升空间的收入预期,是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长期稳定居留和工作的重要基础。
(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增强流动人口生活获得感,是提升流动人口中长期居留意愿的重要推动力
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面临买房困难、子女上学困难时,愿意继续留在本地的意愿更为强烈。流入地更丰富的就业机会、稳定的收入预期、多年的职业经验和技能积累、优质的教育资源等,一方面是流动人口打算继续留在本地的重要推动力;另一方面也是流动人口打算长期留在本地时,逐个解决重要困难的推动力。流动人口在户籍地面临老人赡养、子女照看及教育经费缺乏、配偶生活孤单等家庭因素带来的各类困难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克服困难的重要途径是在流入地长期居留,通过家庭化流动,让家中老人、小孩、配偶随同流动、共同生活,既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也能够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流动人口在本地和老家面临的生活困难具有相似性,都牵涉到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老家的各类生活困难在流入地能得到更好的解决。流入地应在继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基础上,针对流动人口诉求较为强烈的问题方面及时调整完善各类政策措施,持续提升流动人口在流入地获取更高水平公共服务的能力,帮助流动人口克服各类生活中的困难,为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中长期居留创造积极条件。(https://www.chuimin.cn)
(三)健全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多样化交流互动机制,提升社会融合水平,是促进流动人口本地落户意愿的重要助力
流动人口不习惯本地生活、认为被本地人口看不起等方面的困难是降低其落户意愿的首要因素。流动人口在获取更高经济收益的动机驱使下,流入城市。只在城市短期居留时,对在流入地开展社会交往、建立个人社会关系并不关心,社会交往的层次较低。当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工作稳定,获得足够维系个人和家庭生活的稳定收入后,在流入地会形成中长期的居留意愿,对工作、生活中的社会交往有更多的要求。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互动,可以加深流动人口对当地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多方面的了解和感受,通过社会交往,能否习惯本地生活、是否能融入当地社会被本地人接纳等,都将成为影响流动人口在本地落户意愿的重要考虑因素。因此,在短期流动、中长期居留意愿的形成中,经济因素、家庭因素的困难影响程度更大;在本地落户意愿的决策中,社会融合方面的因素表现出更大的影响作用。在中长期居留阶段,就业单位的职工文化生活活动、居住社区的居民交流互动活动是加强流动人口与本地人相互了解、相互影响,进而相互包容和接纳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是提升流动人口在本地落户意愿的重要推力。
(作者:王丽 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员、博士;马疆华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经济管理系讲师、博士)
相关文章
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各级政府、移民机构能处处为移民着想,认真做好过细工作,下面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为了让移民“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在新条例未出台、调概未批复情况下,急工程所急,想移民所想,决定将耕地补偿标准由10倍提高到14倍,有力地推动了移民工作。此外,库区淹没影响的文物共12处,均根据各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了挖掘、保护或迁移。......
2025-09-29
2020年,市政协聚焦实现高质量脱贫,跟进市委脱贫攻坚重大部署,对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调研协商。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倾情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进村入户宣传脱贫富民政策,鼓励发展种植养殖,支持外出务工创业,帮助增加家庭收入。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深入学习研讨,对标查摆问题,逐项整改落实,增强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2025-09-29
收入太低是流动人口面临的首要问题,生活困难超过社会融入困难超过一半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面临就业、工作、生活等各种困难。图5.4.2流动人口在本地面临的生活困难的情况数据来源: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赡养老人是流动人口在流出地面临的首要困难,土地耕种等缺少劳动力的困难超过子女照看困难及教育费用的困难居于第三位。因照料老人的需要,选择返乡回流的流动人口逐渐增多。......
2025-09-29
我们脑子里住着一个二进制的灵魂,之所以会有既视感,是因为某些错误的代码没有删除干净。如此一来,人们所谓的自由意志就成为一种自我麻痹。读罢《计划生育》,我首先想到的不是《真名实姓》和《神经漫游者》,而是另外一本名不见经传的小说《十三层空间》。《十三层空间》中也有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会,真实社会通过对网络社会的观察和实验来改善世界。读完这种故事,总是让人忍不住怀疑,我们的世界到底真实与否?......
2025-09-29
(一)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基本内容及政策变化由于流动人口队伍的日渐庞大,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有关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实现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目标。最初流动人口服务主要指卫生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随后为不断改善流动人口在流动地的工作生活状况,流动人口基本服务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大。因此,无论从经济增长还是社会发展的角度,政府都有必要为城市流动人口提供广泛、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
2025-09-29
依据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梳理天津市流动人口对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了解以及流动人口个人获取公共服务的基本情况,以便于天津市相关单位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的政策措施,更好地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由此可见,天津市相关部门还需要在流动人口中加大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宣传力度,以便能够让更多的流动人口了解这一项目的基本内容,并且能够及时享受到这一项目带来的福利。......
2025-09-29
我们发现,提高人口密度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提高人口密度,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说明,与狩猎采集活动相比,农业大大提高了人口密度。不仅如此,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作物产量的提高,还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口密度随之大幅增加,集体智慧也随之不断增强。要说提高人口密度,毫无疑问,城市化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另外,在那些高楼林立、人口稠密的大都市中,人口密度已接近极限。......
2025-09-29
◇2.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条件《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重要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应试教育的枷锁,拓展语文教学的视野,创新语文教学方法,落实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