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理由退货权的权利本位是消费者首先,《消法》二十五条规定之权利只能由消费者行使。......
2025-09-29
如发生情势变更,需役不动产无继续利用供役不动产之空间,原先设定的自己不动产役权无存在之必要,当事人可请求变更或终止,《瑞士民法典》第763条赋予了供役不动产人注销登记权。除此之外,尚有因事实关系变化引起不动产役权客体、内容变更但其依然有存在之必要的情形[59]。供役不动产事实变化原则不会影响不动产役权,而需役不动产上事实关系之变化可能会改变其对供役不动产的利用方式,增加负担。对于需役不动产利用需求的变化是否能当然成为调整不动产役权使用范围的理由,应当持否定态度。特别是自己不动产役权下,不动产役权之设立本就给予了设立人极大“话语权”,设立内容极大满足了其需求,若转让后,即使需役不动产使用需求增加,受让人仍要负担,对受让人不公平。故此,应当赋予受让人抗辩权,以此弥补设立人在权利设立和行使上对第三人造成的利益危险。但是,并非所有需役不动产的需求变化,受让人皆可拒绝役权人对供役不动产的利用,应当分情形处理,实现两者利益之平衡。谢在全先生、王泽鉴先生均认为在需役不动产需求自然增长的情形下,不动产役权范围之扩大应随之为之[60]。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将引起需求变化的事实因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对于自然原因下需求扩张则地役权随之扩大,而人为原因导致的需求变化不受保护[61]。此种分类下,只要自然原因引起的需求增加皆由供役不动产人一概忍受,其不仅有违设立内容,而且对受让人来说显失公平。而最合理的分类方式应当以供役不动产的负担变化情况、供役不动产人的忍受程度为标准,无论利用目的为何,只要不增加供役不动产负担,皆为供役不动产人可忍受的合理情形。例如,需役地A为影院,对供役地B享有通行地役权,即使A后来改为餐馆,其对B地并未增加适用负担,供役地人应继续忍受。而若A地为从B地实现日常生活取水,设立汲水地役权,A地后来改建为水产养殖场,需要从B地大量取水,B地负担增加则供役地人无须忍受。(https://www.chuimin.cn)
相关文章
法律规范视角的研究弥补了这一不足。裴丽萍从规范角度论证了水资源国家所有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时开创了国内可交易水权的研究,还关注了水权配置问题。裴丽萍关于可交易水权的研究,主要吸收了澳大利亚水权实践的经验,从比例水权、配水量权、操作水权的分类展开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可交易水权的实践逻辑出发,寻求从经验到理论再到经验的大循环研究路径。......
2025-09-29
根据我国 《著作权法》的规定,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主要包括侵犯著作权和侵犯邻接权的行为两个方面,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依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违反著作权法的民事责任可以分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前者是合同当事人对自己违反合同规定的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后者是指侵权人对其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违约行为应该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2025-09-29
但是,对“商”的含义,可以从社会学、经济学和法学的不同角度进行理解。这种将“商”视为买卖的理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商”的朴素认识。在现代法学上所说的“商”,不仅仅包括流通领域,还包括生产领域,因此,可以认为这是对“商”的广义解释。学说中又将其称为“第二种商”。......
2025-09-29
债权关系使得土地经营权人的市场违约风险大大增加,这阻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利于发挥农民土地财产的应有价值。土地经营权的确立是上述趋势的表现之一,其强化了对土地资源“利用”状态的持续,而不是“两权分置”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的“享有”或“归属”。......
2025-09-29
例如,1952年,美国高等法院对亚利桑那州对加利福尼亚州的用水权诉讼案进行了判决。科罗拉多河公约的第1批文件签于1922年,当时7个州分享科罗拉多河的河水,拨给加利福尼亚州每年多达54.3亿m3的水权,该州当时拥有的人口最多;亚利桑那州分得35亿m3的水权;而内华达州当时满足于分得的3.7亿m3最小份额的水权。亚利桑那州正在考虑和内华达州达成一项协议,允许内华达州使用亚利桑那州本身并不需要的7400万m3的科罗拉多河水。......
2025-09-29
为此,我们可以借鉴《三权分置意见》提出的研究思路,[68]从我国农地制度变迁路径和权利生成逻辑的维度,对“三权”的权利关系进行体系性解释。“三权分置”是针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制度变革,学界主要对承包权和经营权展开研究,对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研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