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道亦乐得之,成才有道

道亦乐得之,成才有道

【摘要】:《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讲:“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道者是思想修养符合自然无为的人,比喻修养相近的人易于成为合作者。从长远来看,确定自己的理想是无价之宝,是取得良好合作的基础。这一理想是与自身的思维方式、性格特征相一致的,是真正爱好产生的理想,不是外在压力和利益驱动等有为之心产生的短期目标。这种求同存异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建立合作关系。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成才往往被片面地理解为在竞争中获胜,把彼此看成是对手。如果说在比赛中胜利属于少数人,需要在竞争中获胜。成才则不然,成才是对于自身的完善和提高,需要的是合作意识。我们长期形成的竞争意识导致不太注意寻求合作,在优势互补中取得双赢,或者虽然希望寻求合作却不知从何处着手。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讲:“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是说符合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符合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相同的一面是促成合作的基础。同于道者是思想修养符合自然无为的人,比喻修养相近的人易于成为合作者。那么对于成才之道来说,则是理想相符合的人易于成为合作者。反之,理想不同甚至理想还不明确是难以达成合作的。因此,寻求合作的前提是要明确自己的理想,稳定自己的理想。就现实机遇和条件来说,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但是只要努力的目标相同,就会走到一起。从长远来看,确定自己的理想是无价之宝,是取得良好合作的基础。也就是说要有优秀的合作者首先要注重自身的理想培养,是否真正有理想。这一理想是与自身的思维方式、性格特征相一致的,是真正爱好产生的理想,不是外在压力和利益驱动等有为之心产生的短期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寻求合作者,自然就关注那些有相同理想的合作者,而且是真正的理想相同的合作者。从合作方这一面说,由于我们这种明确、诚信、稳定的素质,才更易于达成合作。

老子这一思想对于探索成才之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注意自己专业与其他专业、领域的相通之处。这种专业知识与相关领域贯通的能力越强,合作的前景也就越广阔。为此我们在学习中应注意“专”与“博”相统一,以专业知识为主,同时对相关领域也要兼顾。特别是注意本专业与相关专业的联系,而不是孤立地只从事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在本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关系中,研究对象是打通专业隔阂的关键。我们往往已经习惯于用本专业的眼光观察研究对象,而忽视换一种专业眼光来观察研究对象。应当开阔眼界,培养多维视角,在比较分析中找到不同专业的相通之处。这种求同存异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建立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