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迷雾寻踪:1949-1980年的解说三星堆

迷雾寻踪:1949-1980年的解说三星堆

【摘要】:1963年冯汉骥在三星堆遗址新中国的建立,为考古发掘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开创了广阔条件。1980年4月,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博物馆考古人员会同广汉县文化馆人员,开始详细考察三星堆,认定这里是一处重要遗址。以后,各方联合在《考古学报》上发表了1980-1981年这一阶段工作的发掘报告——《三星堆遗址》,正式提出“三星堆遗址”的命名,并建议将遗址内发现的这一考古学文化定名为“三星堆文化”。80年代三星堆遗址发掘

1963年冯汉骥在三星堆遗址

新中国的建立,为考古发掘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开创了广阔条件。四川省博物馆几次派人专程前往当地进行考古调查,并动员燕道诚老人把他珍藏了20多年的一部分玉器捐献给了国家。1953年,宝成铁路开工后,时任铁路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西南博物院院长、著名考古学家、四川大学教授冯汉骥先生同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王家佑等,到广汉中兴场马牧河一带进行考古调查,发现月亮湾、三星堆一带都有古文化遗址。

1963年,四川省博物馆和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在燕家院子附近选择了三个点,发掘了150平方米,出土有玉石器、陶器残片、骨气、青铜器残片,开始发现房址、建筑基址等。

在1963年考古发掘指导中,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冯汉骥教授,很有预见地指出:“这一带遗址如此密集,很可能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以后情况的发展,完全印证了他的预见。

1980年4月,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博物馆考古人员会同广汉县文化馆人员,开始详细考察三星堆,认定这里是一处重要遗址。同年10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队进驻三星堆遗址,开始进行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出土了陶石器近千件,清理出房屋基址18座、灰坑3个和墓葬4处。以后,各方联合在《考古学报》上发表了1980-1981年这一阶段工作的发掘报告——《三星堆遗址》,正式提出“三星堆遗址”的命名,并建议将遗址内发现的这一考古学文化定名为“三星堆文化”。

80年代三星堆遗址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