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许多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政策,形成了毛泽东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页。毛泽东秉承了列宁教育和政治联系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适合形势与任务的需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但总的说来,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普及教育、加强文化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
2025-09-29
文化建设存在不平衡、不同步性、不对称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补齐短板。农村文化建设是文化强国建设的短板,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积极推进文化精准扶贫。文化与贫困、发展之间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贫困与其说是物质贫困,更多的不如说是文化贫困。一个地区的贫困,表面上看属于经济问题,但从深层次考察,往往有着极深的文化根源,人们的经济状况与其科学文化素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文明开化程度紧密相关。文化贫困是农民贫困的根源所在。因此,要加快推进文化扶贫,重点在于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文化改造与重构。要建立覆盖全社会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网络,实现社会文化利益共享。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和管理,降低文化消费门槛,发挥好文化市场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重要作用。列宁、毛泽东的城乡文化共建思想告诉我们,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城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共建机制,比如城乡文化联盟的援助机制、城乡文化共建点的建设机制等。当前建设农村文化的着力点,应当是推进城乡一体化,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尽管我国一直以来十分关注农村文化建设,并逐渐加强相关的政策和资金等扶助力度,但总体来说,与对工业的投入而言,与对城市的投入相比,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还是十分不够的。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差距较大,城乡文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因此,必须切实保证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各项来源,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广开文化财源。要大力发展经济,加大文化投入向农村地区倾斜,要推动工程项目优先向贫困地区布局,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文化发展动力。同时提高各级领导对于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用好管好文化扶贫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确保资金用于解决突出问题。特别是加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和文化事业的投入。当然,文化扶贫贵在精准,走文化精准扶贫之路。精准定位帮扶对象,建立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加大对特色文化产业的扶持,传授新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乃至价值理念,实现贫困地区文化变迁,实现精准扶贫工作从治标向治本的转变。(https://www.chuimin.cn)
相关文章
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许多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政策,形成了毛泽东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页。毛泽东秉承了列宁教育和政治联系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适合形势与任务的需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但总的说来,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普及教育、加强文化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
2025-09-29
列宁关于文化建设提得最多的内容是教育和扫盲。可见,列宁是从维护苏维埃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需求来看待教育问题。列宁把文盲现象列为“三大敌人”之一,扫除文盲是普及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十月革命胜利后,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教育提供智力支持。[34]列宁加大教育投入时不仅要求绝对量增长,还要求提高相对比例。列宁主张称教师为“人民教师”,并认为“这个称号应保持不变”。......
2025-09-29
俄国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汇带上的欧洲中部,为传入西方先进文化提供了地理上的便利。西方先进的文化成果,为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一是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开阔了列宁的视野。浓郁的家庭文化和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列宁从小就得到了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熏陶,催化了列宁的文化自觉和现代意识。......
2025-09-29
列宁对否认和排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文化思潮予以严厉抨击与批判。1954年在《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当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唯一内容,而是在以这一思想为主体的情况下发展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文化。......
2025-09-29
为充分发挥专家和知识分子的作用,列宁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来保护、利用、吸引、教育和改造他们。[3]可见列宁对专家和知识分子的珍惜和重视程度。列宁不仅在政治上信任知识分子,而且对知识分子的政治生命也十分关心,鼓励提拔那些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各级领导岗位,让他们参与决策和立法。列宁对专家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十分关心,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最后,工作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2025-09-29
从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辩证关系出发,毛泽东考察了中国文化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概念。首先,新民主主义文化从功能和作用方面来讲,应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其次,新民主主义文化要有民族的特色和形式。最后,新民主主义文化应该体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其次,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
2025-09-29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基本方针,以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巧妙、充分地表达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在给中国戏曲研究院题写“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之后,1953年8月,毛泽东提倡在中国历史研究领域“百家争鸣”。与此同时,“双百”方针也是对立统一规律在科学文化领域的创造性运用。有些同志主张“收”,担心出问题,出乱子。......
2025-09-29
1964年,毛泽东进一步提炼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13]指出社会主义文化不是凭空产生和发展的,而是建立在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之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毛泽东对长期以来中西文化关系之争的明确回答。......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