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儿童音乐游戏教学要求与理论

儿童音乐游戏教学要求与理论

【摘要】:“创造”教学领域是新课程改革中十分突出的改变,它包含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编创和创作实践三部分。在“创造”领域的教学要求中,需要儿童对1~2小节的节奏或2~4小节的旋律结构有清晰的认识。

“创造”教学领域是新课程改革中十分突出的改变,它包含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编创和创作实践三部分。《音乐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音乐“创造”既包含儿童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性音乐活动,也包含通过对音乐游戏活动教学设计而引导学生进行的较为专业的音乐编创[3]活动。当然,儿童的音乐创造活动不同于专业音乐创作,它更具有游戏性、即兴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一)“创造”领域的内容表述[4]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1.探索音响与音乐(1—6年级)

2.即兴编创(1—6年级)

3.创作实践(1—6年级)

(二)“创造”领域中引导音乐游戏活动教学的核心词汇

“创造”领域是新课程改革内容中突出“新”理念的部分,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创造”音乐教学领域中也同样包含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相关的词汇,例如模仿、探索、表现、参与、记录等,其中,最为突出的音乐教学活动词汇是即兴和编创。

一方面,即兴的音乐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能够跟随音乐即兴做动作或者用乐器即兴参与音乐游戏活动,并根据声音材料和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即兴编创。音乐中的即兴编创活动有技巧和自身的特点,因此,不是学生随意的创作,而是需要教师给定范围和方法,并有一定的规律进行的创作活动。对教师的授课来说,确立即兴表演可循的步骤和方法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点,也是教学设计的难点。

另一方面,编创活动要求学生能够完成一定专业要求的节奏和旋律编创,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学的音乐编创活动有别于专业院校的音乐创作。首先,创作的目的不是一定要形成很优秀的作品,而是创造过程的参与和创作理念的形成。其次,看似简单的几小节创作,需要教师对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有深入浅出的总结,学生只需要通过创作活动形成对作品风格特点的深刻理解,并不要求更加专业的创作结果。最后,创造领域的授课的过程要讲究游戏性和趣味性,同时,必须考虑到大多数同学的接受程度,在游戏和探索中进行授课。

(三)“创造”领域中的音乐要素分析

学生的音乐创作实践需要其对音乐要素有一定的认识,并对音乐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它是学生对音乐要素的具体运用过程,与“创作”领域相关的音乐要素主要包含节奏、旋律、速度、力度以及音乐结构等方面内容。由于“创造”教学领域需要儿童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因此,在音乐要素的学习中更加注重学生对于音乐要素的具体运用能力的提升。

1.节奏

在“创造”领域的教学内容中,节奏教学要求主要体现在能够对儿歌、诗词、短句用不同的节奏加以表现,能够通过乐器演奏编创音乐故事或音乐游戏。在创作实践的教学内容中,对于节奏型的编创有较为明确的要求,即学生能够编创1~2小节的节奏音型。这一过程儿童需要对乐器演奏中的节奏编创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同时,这一教学要求也考查了学生对于节奏以及节奏型的掌握程度。

2.旋律

在“创造”音乐教学领域中,即兴编创的活动在旋律教学中主要体现为能够通过各种声音材料即兴编创音乐故事或音乐游戏。学生的旋律编创能力提高需要一定的音乐作品积累,同时,也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有效的旋律创作活动设计。在创作实践教学内容中,旋律要素的教学要求体现为能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编创2~4小节的旋律,而在《音乐课程标准》具体表述中,也提醒音乐教师需要为儿童提供进行旋律创作的材料和方法。

3.速度

在儿童以语言的形式呈现的节奏游戏中,速度与所表现作品的情绪密切相关,在“创造”教学领域的教学内容中要求学生通过速度的变化进行即兴编创,体会速度的改变对节奏与旋律以及音乐情绪的深刻影响。

4.力度

速度与力度是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音乐要素。在学生进行节奏或旋律编创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即兴编创以及创作实践活动中音乐力度的变化对创作作品的影响,在儿歌、诗词短语的节奏表现中,力度对于语气、语调的影响。

5.音色

在“创造”领域教学内容中,鼓励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进行音色要素的学习,首先,要求儿童能够探索、发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并利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声音材料加以模仿;其次,能够关注到不同乐器的音色差异,并根据音色的差异尝试动手做乐器。“探索音响与音乐”领域音色要素学习以探索性音乐活动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儿童尝试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寻找发声材料并制作简易乐器,在探索和发现的亲历活动中提高对于音色的辨别能力。

6.音乐结构

“创造”领域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音乐结构较为简单,通过“感受与欣赏”“表现”等教学领域的学习,学生对音乐的结构有初步的认识。在“创造”领域的教学要求中,需要儿童对1~2小节的节奏或2~4小节的旋律结构有清晰的认识。当然,在以小组为单位的音乐旋律创作实践中,教师也可以在整合各小组的音乐旋律创作中引入更加完整的音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