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上海信托业研究:信交风潮引发市场崩溃

上海信托业研究:信交风潮引发市场崩溃

【摘要】:11月是信托公司与交易所一起卷入“信交风潮”,步入败亡的转折点。1922年2月1日,法领署颁布交易所取缔规则二十一条,立法甚严,各交易所群起恐慌,“其势已成弩末,至信用不敷资本不充者,其命运则正若晓露晨霜耳”。信交狂热终于酿成了“信交风潮”,影响所及,“不仅普通商业受其影响,即国际金融,亦将因而动摇”。

11月是信托公司与交易所一起卷入“信交风潮”,步入败亡的转折点。农商部与法租界当局纷纷采取措施取缔交易所投机,银钱界也采取一致行动反对交易所,加上上海市面银根紧缩,资金不继,11月,交易所事业由盛转衰,股价暴跌。受之影响,信托公司中除去中央、通易两家,其他的纷纷改组或停业。

由于大多数信托公司在经营中以与交易所联手从事股票投机为唯一业务,“一面既以本公司之股票,作交易所之投机品,一面以交易所之股票,向公司质借款项,又难免交易所之操纵。”所以从设立伊始,就决定了这些信托公司的命运只能随交易所的盛衰而随波逐流,“交易所一经失败,信托公司焉有不随之以俱逝”?[81]

1921年5月以来,对交易所的反对之声一直不绝于耳,农商部早在7月就下令取缔未经审批的交易所,但仍有很多交易所在租界注册来规避法律[82]9月开始,法租界宣称不再颁发交易所执照,并开始着手制订取缔交易所章程。[83]农商部于10月下旬,两次派人到上海,“实地调查各该交易所信托公司,资本是否充实,其中有无外股搀入,亟应详细查明,以资取缔”。[84]不仅监管部门加强力度,上海银钱业的态度也进一步趋向统一,除了收紧资金借贷外,银行公会、钱业公会开始严禁员工从事股票投机。9月5日,上海银行公会通告各银行,一旦发现行员从事投机,“无论有无亏累情事,除由本行照章斥退外,并报告本会,由本会通告在会各银行,弗予收用,以示共弃之意”。[85]稍后钱业公会也公开表态:“自阴历十月份起,凡同业各庄,无论经理伙友,皆不准入交易所作投机生涯,并互相查察,以杜后患。如有查出私做情事,经公众开会筹议处分。”[86]交易所事业已成为众矢之的,“投机者流,莫不张皇失措”。[87]11月成为交易所事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当月上海尚有38家交易所设立,到了12月仅有1家交易所设立。[88]

对于交易所来说,另一个更致命的打击是,自7月开始上海市面的银根日益紧张,9、10、11、12四个月,“银拆之最高价,皆达七钱,洋厘之最高价,亦皆在七钱三分以上,故大体时在紧急之中”,[89]尤其在11月中旬,银根紧张达到了极致。一方面京、津中交两行限制兑现,“沪上商家闻之咸有戒心,即稍有余款,亦皆谨自保存,以备不时之需,银行、钱庄相率不做放款,金融益形紧迫”。[90]另一方面,年关将近,各行庄纷纷回笼资金,加剧了市面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交易所的资金将面临断流,“向之可以投机股票为借现之运用者,今则告贷无门矣。投机家之资金,既运用不灵,于是黑暗内容,一时尽露,公众亦裹足不前,而投机事业遂一落万丈”。[91]11月开始,交易所改组、停业、清理时有所闻,很多交易所因资金不继,开始大量抛售股票,“交易所股票,无不日跌,大有一落千丈,岌岌可危之势,经纪人破产者,投机人之自尽者,且日有所闻”,[92]股价暴跌之后,信托公司所持有的交易所抵押股票,就变成废纸。华盛、神州信托公司进行改组,经营他业,[93]其他的基本上以停业告终。1922年2月1日,法领署颁布交易所取缔规则二十一条,立法甚严,各交易所群起恐慌,“其势已成弩末,至信用不敷资本不充者,其命运则正若晓露晨霜耳”。[94]到了3月,140余家交易所仅剩下12家继续营业,而12家信托公司中,硕果仅存者只有中央和通易两家公司。信交狂热终于酿成了“信交风潮”,影响所及,“不仅普通商业受其影响,即国际金融,亦将因而动摇”。[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