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现存的环境法是环境法体系的本质,而环境法体系是环境法的表现形式和规范样态。环境法体系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则是衡量环境法体系化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一个国家的环境法体系化程度的高低,又是衡量一个国家环境法制建设与环保工作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健全的环境法体系有助于科学合理的环境立法的实现,有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切实可行,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
2023-08-06
基于上述选题依据及背景的分析,最终将本书的题目确定为“中国环境法研究整合路径之探析”。对题目作一个一般意义的解释就是:本书针对的对象是“中国环境法的研究”,本书论证的核心是“整合路径”。由于题目本身所使用的词汇含义具有广阔性,为避免读者产生不必要的误解,这里有必要对本书所论述的论题范围予以阐明。
关于“中国环境法研究”这一词汇,本书主要取其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是指理论层面上,以环境法理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以及关涉到环境法学科意义上的研究;一是指实践层面上,以现有环境法从法律运行这一层面进行的研究。以上两层含义便是对本书研究对象或者说研究范围的一个限定。而对于“整合”一词,本书则取以下几层意思:第一是指为理论研究提供一个较为集中的关注点,或者说是为分散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个具有相通性的研究点。当然,这里绝非鼓动只要一种思想、一种理论、一种模式,而是期许无论有多少种思想、理论或模式,应该存在共同的研究指向作为它们共同的知识域;第二是指为实践研究提供一个法律与环境问题现实之间的最佳契合点,以保证法律实践的顺畅;第三是指为理论与实践之间提供一个共同的作用点,为从理论到实践的顺利过渡架起一座桥梁。以上三层含义既阐明了“整合”一词之所指,又恰恰表明了本书研究价值之所在。“路径”一词则既是对本书研究方式的一种说明,也是对本书研究任务的一种限定。本书的任务只是对整合路径的一种说明,即只是就整合的必要性、整合工具的选择、整合前提的确立以及整合的实现方式等问题予以研究,而至于如何整合这一庞大和繁琐的任务则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之内,即不属于本书的研究任务。而文章中对于“环境行为”这一整合工具或视角的选择,也使本书的研究具有了一种冒险性的试探意义,将为以后的研究探明“环境行为这条路是否可行或者可行性究竟有多大”?如果可行,则为后续研究铺平道路;如果不可行,则避免后续研究重陷困境。
此书可能会因研究层面的“广阔性”而导致表面上的“肤浅”,还可能因将研究重心确立为与法律固有核心概念“行为”相关,而获致一种“陷入法学常规研究的窠臼”的指责,但作者认为这恰恰是针对“环境法内部”的一种反常规研究。因为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应该用现存环境法的规则和程序解决的问题,然而环境法共同体最杰出的成员们做了反反复复的研究之后仍未真正解决。而环境行为的研究就是试图为环境法共同体做出一系列新的承诺,提供一个实践的新基础,因而这更是对“环境法内部”的反常规研究。
有关中国环境法研究整合路径之探析的文章
所有现存的环境法是环境法体系的本质,而环境法体系是环境法的表现形式和规范样态。环境法体系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则是衡量环境法体系化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一个国家的环境法体系化程度的高低,又是衡量一个国家环境法制建设与环保工作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健全的环境法体系有助于科学合理的环境立法的实现,有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切实可行,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
2023-08-06
现存的环境法研究,由于学者们没有采取共同的信念作保证,每一种思想的代表者都被迫重新为这个领域建造基础。现有的环境法研究之所以未能使环境法的实效显著提升,正是因为这些研究并未切中法的本质,缺乏法律所要求的可操作性。环境行为对环境法学界来讲,似乎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对于这个问题,本书的前几部分主要从环境行为对于环境法的整合作用这一视角进行详尽阐释。......
2023-08-06
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外的现实来看,现行的环境税制度绝非严格意义上的环境税,即庇古所倡导的环境税类型。对于环境税制度自身固有的“变异”和西方国家实施该制度所考虑的因素,往往淡出大部分学者的视野,因为他们所关注的只是对该制度引进之必要性的宣传工作,至于制度背后所深藏的东西便与他们无关。......
2023-08-06
当前环境法的理论研究呈现出一种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表面上来看这似乎体现了学科的开放性。但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无所不包、无所不取的研究态度,致使当前的环境法理论研究像是一串散落的珠子,因为缺少一条主线将其串起而显得缺乏紧凑感和方向性。有的将“生态安全”视为“环境保护”的组成部分;有的将“生态安全”与“环境保护”二者等同;有的将......
2023-08-06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危机迫使学者投入到环境伦理学事业的发展之中,以求助于人类环境伦理的转变而实现环保的目标。依据我国目前的研究,通常认为环境伦理学是研究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的新兴学科。......
2023-08-06
面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这些指责,人类中心主义当然会做出强烈的反击,这里并不想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种种回击予以归纳总结,而是站在一种客观的立场上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总结他们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指责,主要就是人类中心主义忽略了“非人存在物”的固有内在价值,将人类的地位视为高于“非人存在物”,所以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掠夺与破坏,进而造成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
2023-08-06
把环境行为作为环境法的研究焦点,环境法对环境行为无论是采取规定权利的方式予以鼓励还是采取规定义务的方式予以强制,权利和义务的设定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利益的分配,而这也恰恰说明了环境法在本质上仍然坚持现实主义的利益视角。对环境行为究竟是采取赋予权利还是设定义务的方式,会涉及环境法实施成本与实施条件等方面的问题。......
2023-08-06
然而由于缺乏对某些特殊形式信息的搜集理由,往往致使主体偏重于仅获取信手可得的资料,所以如此获得的资料往往也会使人们产生是否科学的怀疑。但是又唯有范式才能使搜集事实和阐明理论都成为具有高度指导性的活动。......
2023-08-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