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科技规划目标管理与评估机制解决方案

科技规划目标管理与评估机制解决方案

【摘要】:“目标管理需要投入巨大的努力和采取特殊的手段。因为在企业中,管理人员不会自动将自己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引入目标管理的潜在好处有多种。基于此,本论著提出拟研究解决的一组问题如下:①当前在我国科技规划的制定与组织实施之中,是否需要引入目标管理机制和理论?④目标管理这种新机制与以往的机制相比,有哪些创新?

经过前期调研和分析,作者认为,在科技规划的制定与组织实施中引入目标管理理论,很可能是创新性地加强科技规划的组织实施理论研究,强化对各类科技规划执行主体的理论方法指导,进而提升科技规划组织实施效率的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案。

“目标管理”的概念最早由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其管理学经典著作《管理的实践》中提出。在该书中,德鲁克(1954)认为:“企业的每一分子都有不同的贡献,但是所有的贡献都必须为了共同的目标。他们的努力必须凝聚到共同的方向,他们的贡献也必须紧密结合为整体,其中没有裂痕、没有摩擦,也没有不必要的重复努力。因此,企业绩效要求的是每一项工作必须以达到企业整体目标为目标。期望管理者达到的绩效目标必须源自企业的绩效目标,同时也通过管理者对于企业的成功所做的贡献来衡量他们的工作成果。管理者必须了解根据企业目标,他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绩效,而他的上司也必须知道应该要求和期望他有什么贡献,并据此评判他的绩效。如果没有达到这些要求,管理者就走偏了方向,他们的努力将付诸东流,组织中看不到团队合作,只有摩擦、挫败和冲突。”德鲁克还指出,从“大老板”到工厂领班或高级职员,每位管理者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必须在目标中列出所管辖单位应该达到的绩效,说明他和他管辖的单位应该有什么贡献,这样才能协助其他单位达成目标。

在目标的设定上,德鲁克(1954)认为每位管理者必须自行发展和设定单位的目标,不过高层管理者仍然需要保留对目标的同意权。发展出这些目标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管理者的目标必须反映企业需要达到的目标,而不只是个别主管的需求,管理者必须以积极的态度认同企业目标。他必须了解公司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对他有什么期望,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期望,企业用什么来衡量他的绩效以及如何衡量。每个单位的各级管理者都必须来一次“思想交流”,而只有当每一位管理者都能彻底思考单位目标时,换句话说就是积极并负责地参与有关目标的讨论,才能达到会议的功效。

德鲁克(1954)还认为:“目标管理最大的好处或许在于,管理者因此能够控制自己的绩效。自我控制意味着更强烈的工作动机:想要有最好的表现,而不只是达标而已,因此会制定更高的绩效目标和更宏伟的愿景。虽然,即使有了目标管理,企业管理团队也不一定就会同心协力、方向一致,但是如果要通过自我控制来管理企业,势必推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需要投入巨大的努力和采取特殊的手段。因为在企业中,管理人员不会自动将自己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

作者认为,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思想特点与科技规划的管理需求和特性高度契合。在科技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中,可以尝试引入目标管理理论思想和方法。引入目标管理的潜在好处有多种。诸如:能够建立自上而下的目标体系,促使各层级的规划执行者都围绕着顶层的国家规划目标共同努力;通过让各层级规划执行者参与目标制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并避免“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信息失真等弊端,等等。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注意到,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是面向企业管理提出的,虽然Rodgers和Hunter(1992)对70项关于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应用情况调查的荟萃分析表明,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的应用效果并不亚于私营部门,但是该理论能否直接“嫁接”到国家级的科技规划的管理之上仍然存疑,必须经过小心地求证才能得出站得住脚的有关结论。提出一个新的想法很容易,难的是要确保它具备可行性、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否则无异于“纸上谈兵”。

基于此,本论著提出拟研究解决的一组问题如下:

①当前在我国科技规划的制定与组织实施之中,是否需要引入目标管理机制和理论?

②如果需要的话,那么目标管理理论方法能否适用于科技规划的制定与组织实施之中?

③如果适用的话,那么目标管理理论如何应用于科技规划的制定与组织实施之中?具体使用什么模式方法?

④目标管理这种新机制与以往的机制相比,有哪些创新?在解决当前科技规划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深层次问题上有何优势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