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在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文化与传媒法治是其中的应有之义。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法治研究中心成立于2020年,前身是成立于2003年的中国传媒大学媒体法规政策研究中心。这套文化与传媒法治丛书是中心师生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内容和形式丰富,包括专著、教材、论文集、工具书等,希望对文化与传媒行业的法治化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5-09-29
1.民法典的权利法品格与规定
权利法是民法的根本品格,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是公民私权保护的基本依据。民法典设“民事权利”专章,凸显民法典中民事权利的中心位置。民法典构建起完整的私权体系,为实现国家治理目的、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首先,民法典创造性地将人格权独立成编,确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格权体系,强有力地保障和维护了人的尊严。从权利类型和体系上,民法典全面规定了对人格权的保护,类型涵盖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以及个人信息权等,还规定了“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作为兜底条款,从而使得人格权保护范围广泛且具有开放性。从保护的时间跨度上,民法典为自然人提供了从胎儿时期到死亡后的名誉等各种权利和利益的超生命周期的保护。
其次,作为财产权的基本法,民法典构建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财产法体系。与之前的立法相比,民法典进一步扩大了财产的范围,承认了包含有体财产、无体财产、实在财产、虚拟财产等在内的多元财产形态。在财产权的类型上,确立了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网络虚拟财产等多元权利形态。民法典还通过细化和实化各类财产权内容,赋予财产权人更多财产收益,加强了财产保护(如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二条、第三百三十九条)。特别是,民法典“物权”编基于中国的多种所有制形式,按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明确规定了各种资源资产的权利归属。因此,相比之前,民法典建立起更为全面、系统、周密的财产权保护体系。
保护人格权和产权对市场秩序的构建具有基础性作用。民法典为个人人格权和身份权提供全面保障,有力地保障了个人的人身安全,维护了个人的人格尊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有利于激发每个个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对全面投入市场经济和社会建设具有激励作用。民法典对产权的保障为市场经济提供基石,从宏观层面看,产权保护对营商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基础性的意义;从微观层面看,产权保护具有激励投资兴业、创造财富的重要作用。[4](https://www.chuimin.cn)
2.权利法品格对文化产业促进法的影响
民法典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律,文化产业也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的实现。只有尊重和加强权利保护,尊重和保障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创作自由,才能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创作生产和提供健康向上、品质优良、种类丰富、业态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由于文化产业促进法主要是为政府创设义务,民法典的相关条款为政府权力的行使提供了指引,也设定了边界。政府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切实保障民法典所确立的各项民事权利,不得通过附加条件、增设义务等方式减损权利内容,增加权利行使成本。[5]政府应树立善意保护民事权利的施政理念,把最大限度保护社会主体的人身权、人格权、财产权贯穿于立法当中,确保民事权利不受非法克减或侵犯。
就人身权利而言,文化产业促进法与民法典应当相互配合、协同发力,保障个人权利实现。就财产权利而言,文化产业促进法应当理顺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关系,加强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总之,在文化产业各项促进措施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认识和尊重民事主体的各项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体现民法典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理念。
相关文章
 
                                
                                我国正在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文化与传媒法治是其中的应有之义。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法治研究中心成立于2020年,前身是成立于2003年的中国传媒大学媒体法规政策研究中心。这套文化与传媒法治丛书是中心师生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内容和形式丰富,包括专著、教材、论文集、工具书等,希望对文化与传媒行业的法治化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5-09-29
 
                                
                                姓名权和肖像权两者都承载着权利主体的象征意义,在权利保护、限制、行使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尤其对于新闻报道而言,姓名和肖像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广泛的使用。但是对姓名权的扩张保护也有其限度,强调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且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才能适用姓名权和名称权保护的有关规定。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三条第二款新增规定,“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
2025-09-29
 
                                
                                关于法条中“新闻报道”行为主体的内涵,民法典并未进行明确界定,需要进一步探讨。总之,将所有发布各类信息的行为人一律作为新闻报道行为主体显然是不恰当的,不仅会抹杀新闻报道客观中立的专业性质,甚至会削弱和降低新闻报道应有的社会监督功能。只有在解决民法典所规定的新闻报道主体是否包括自媒体等网络平台用户这一问题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探讨其权利和义务的范围该如何界定。......
2025-09-29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权利人有权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必要技术手段制止侵权行为并防止侵权损失扩大,但需在通知中附有侵权初步证据及其真实身份信息。为了防止恶意投诉行为给网络平台造成损害、妨害正当竞争秩序,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因错误通知而给相关主体造成损害的,权利人须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这有利于维护网络生态秩序。权利人投诉或诉讼期间,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必要措施不中止。......
2025-09-29
 
                                
                                一是行为限度——“合理使用”。二是法定前提——“为公共利益”。其次,法典设置“公共利益”作为抗辩前提,具有保护和约束新闻传播活动的双重意义。因此,有必要以“公共利益”进行必要的目的限制,但潜在的难题是如何合理界定“公共利益”的内涵,即如何判断媒体报道和舆论监督是以“公共利益”为目的。......
2025-09-29
 
                                
                                火灾与爆炸都会带来生产设施的重大破坏和人员伤亡,但两者的发展过程显著不同。火灾时间延长一倍,损失可能增加三倍。爆炸通常伴随发热、发光、压力上升、真空和电离等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它与爆炸物的数量和性质、爆炸时的条件以及爆炸位置等因素有关。当盛装易燃物的容器、管道发生爆炸时,爆炸抛出的易燃物有可能引起大面积火灾,这种情况在油罐、液化气瓶爆炸后最易发生。......
2025-09-29
 
                                
                                图1.1所示为装药结构及作用条件变化对靶板毁伤效应的影响。图1.3聚能装药爆炸驱动药型罩形成射流行为及速度分布1.聚能射流一般而言,药型罩锥角在30°~60°范围时,聚能装药爆炸形成射流,是反坦克导弹穿透主装甲的主要手段。图1.4典型聚能射流成形行为显著不同于聚......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