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全员管理,合力育人-格致校史稿

全员管理,合力育人-格致校史稿

【摘要】:在不断强化的管理中,格致中学形成了系列化的管理制度,包括《年级德育工作例会制度》《学生会、团委、大队部工作例会制度》《班主席、团支书与行政联席会议制度》。在1986年、1988年、1990年3年,格致中学连续3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可以说,格致中学德育工作的优秀成果与每一个德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是密不可分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精神的指引下,格致中学德育工作正在形成“制度落实、工作扎实、作风踏实、针对实际、讲究实效”的特色和风格,一步一个脚印向“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目标前进。

1988年、1990年,学校分别召开了两届“暑期德育工作研讨会”,区局领导、学校党政工团干部、德育高级教师、班主任和教研组长参加了会议。会议明确地把“强化德育工作的全员管理、努力形成育人合力”“强化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素质”“强化学科渗透意识”,作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形成了做实事、讲实干的优良作风。

在不断强化的管理中,格致中学形成了系列化的管理制度,包括《年级德育工作例会制度》《学生会、团委、大队部工作例会制度》《班主席、团支书与行政联席会议制度》。学校还形成了严格的检查制度,其中包括《班集体综合执勤制度》《周六对全校行为规范执行情况讲评制度》《文明办评比制度》《班主任工作计划小结》《主题班会教案检查制度》,还形成了《任课老师信息反馈制度》《团队主要干部班级日志反馈制度》《学生课业负担调查反馈制度》以及《校长与学生直接对话制度》,充分做到制度落实、严格遵守,强化了学校的管理体系。

在具体工作上,学校进行了3个层次的教育:第一个层次是全校性的思想政治观点教育,全校以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结合学校的传统教育教学活动,有重点、分阶段地进行。第二个层次是以班级、年级为基本单位的思想政治观点教育,这类教育按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年龄的特点分年级执行。第三个层次是对学生干部、骨干力量进行培养。

格致中学运用本校校史中的革命斗争历史,向学生们讲述在抗日救亡、解放上海的斗争中,参加各种活动、为党为国建立功勋的校友们的种种事迹。学校还组织师生开展校史调查,访问在上海市科技、教育、公安文艺、卫生等各条战线做出贡献的数百名校友,最终汇集成果举办校史展览。格致中学还举行校史、革命史的主题班会、队会和征文活动;在每年的艺术节中,同学们用诗歌、散文的形式表达了学习校史的活动感想。通过运用校史题材,丰富了3个层次的德育教学工作。

社会实践方面,当时格致中学与武警一支队十纵队一起在校内进行军训,学生们用桌椅拼成了简易的床铺,搭建简易的冲凉设备,在烈日炎炎中进行军训;在学农方面,学校与川沙大洪村结对,进行学农工作。在1989年、1990年两年里,格致中学连续获得了学农、学军的双金牌,建立了35个固定服务点。上海图书馆、公交46路车队、残疾人协会等11个单位都有学生们服务的身影,学校收到了许多感谢信和锦旗,其中“大世界天桥服务队”被评为了上海市优秀服务队。

图3-2-2 武警一支队十纵队受聘为学生军训

除此之外,格致中学注重知行合一,建立了政治课主渠道、班集体教育活动渠道和加强学生感性认识的社会实践渠道;还组织了党课学习小组,进行党课的学习,慎重地发展学生党员。

对于学生德育教学的成果,学校从3个方面进行考评:对学生个别进行品德考评,对团队进行工作考评,对班级进行集体考评。学校在考评中逐渐确定了《文明班集体评比条例》《格致中学品德考评条例》《团队考核标准》等条例,用以对学生以及集体的品德行为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和激励学生向着“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方向发展,使学校德育工作成为有目标、有计划、有检查、有评价的完整体系。

在德育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周文川、傅锦疆老师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建立了一支朝气蓬勃、有一定业务能力、作风踏实的班主任队伍。虽然格致中学没有实行坐班制,但是班主任们都主动在每天早上7点30分之前到校,傍晚5点以后离校,是全校教职工中工作时间最长的。除此之外,在寒暑假,都要对一半以上的家庭进行家访。

1990年4月,上海市教育局督导室对格致中学德育工作进行督导,48项考核指标均是“好”或者“较好”,认为格致中学“德育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在1986年、1988年、1990年3年,格致中学连续3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可以说,格致中学德育工作的优秀成果与每一个德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是密不可分的。

【注释】

[1]张志敏等:《格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文汇报》1986年7月5日。

[3]《中学教育》199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