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一个优秀的统帅,定要做一个从容应变的人,临危而不乱,从容地面对一切。我以三千兵去对十五万,此时若弃城而逃,无疑会暴露实情,惟一的办法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抓住司马懿多疑的特点,以假乱真,以无代有,虚实相间,让其不战自退。做一个从容应变的人兵书有云:“将者,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就是说,凡是做大事的人,必须有着极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从容面对一切突如其来的打击和挫折。......
2023-08-03
庞德公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最基本的‘领土意识’就是家庭,谁若未经同意闯入他人家里,轻则要遭责骂,重则恐怕要遭一顿追打,别人的家事也一样,没了解清楚情况之前,千万不要贸然闯入,万一误入雷区,说不定会被炸个粉身碎骨。”
自出山以来,刘备对我甚为器重,无论大事小事皆找我商议。我也每每让他沮丧而来,乘兴而归。为了报答他的知遇之恩,我暗自发誓:我诸葛孔明当竭心尽力,辅佐刘豫州成就霸业,如有反悔,遭五雷轰顶。也正因为有此誓言,才树立了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不变信念。
在新野我静坐家中,却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我建议刘备派出探子,密切注视曹操和孙权的一举一动。我深信,每一次战争的胜利是建立在有准备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详细、深入研究,摸清当前局势,才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做到收发自如,而不被对手所牵制。
对对手当如此,对朋友也该深入了解,因为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因为利益关系,朋友可能成为敌人,敌人也可能会变成朋友,这是我经常用来提醒刘备的。
对刘表的调查是我亲自、秘密进行的。因为毕竟刘表和刘备关系非比寻常,弄不好会招来刘备的责备,我这种高智商的人是不会做这种蠢事的,据我对刘表的调查,第一手准确资料表明:
刘表年老多病,离大限之期不远矣!其膝下有二子,长子刘琦,为人善良、老实,不为继母所容;次子刘琮年方十四,颇为聪明,但被蔡夫人所掌控。一旦刘表逝世,荆州大权将落于蔡夫人等人之手,刘琦性命危在旦夕。
对我来说,只有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
一日,派往江东的细作回报:孙权破江夏杀黄祖,已屯兵柴桑。我料,刘表定会派人请刘备前往商议应对之策。果然不出所料,不到一柱香的工夫,刘表便派人请刘备前往议事,我奉命跟随。
席间,刘表有气无力地说:“我年老多病,不能理事,贤弟可来助我,我死之后,贤弟便可主持荆州事务。”
我为刘表的英雄迟暮感叹,为其辛苦了一辈子打下的基业将转手易人而伤感。
却不料,刘备坚决推辞,不管我怎样向其示意。最后只留得句:“容我慢慢想想办法!”便离开了。
回到馆舍,我忍不住问刘备:“既然刘表要把荆州交给主公,为什么还要推让呢?”
刘备假思索地说:“刘表待我,恩礼交至,我怎能趁他之危,夺他领地呢?”
我正想反驳,忽然有人报刘琦来见,我立刻预感到会发生什么?
刘备将刘琦迎进了馆里。
刘琦跪在刘备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继母不容,我命危在旦夕,望叔父救我!”
关于刘琦和后母的不和,刘备也有所耳闻。便连忙扶起道:“这是贤侄的家事,为何问我?”
我在一旁只是微笑,心想:小子,要保性命,只有自动请兵去江夏镇守,这是惟一办法,别无他计。
刘琦在刘备这里没有得到任何答复,便神情沮丧地自顾离去。
第二天,刘备身体不适,嘱我代往回拜刘琦。当时我也没有多想,便欣然前往。刘琦邀我至后堂,恳切地说:“继母不容,请救我。”我面露为难之色说:“我来此是客人,怎能插手骨肉之间的事,万一泄漏,必有后患。”说完我就要告辞。
刘琦拼死挽留:“不说便罢,何必立即就走?”于是,又邀我入寝室共饮。其间,我仍闭口不说刘琦与后母之事。刘琦的这点心思,哪能逃得过我的法眼,我本是无心管他私事,但无奈刘备把这个烫手芋头甩给了我,我也只得找个合适的法子办了才行。可是,刘琦呀!刘琦!你不知道隔墙有耳这一说吗?我又怎能在此地授你计呢?!
刘琦见我不肯与谋,便说有一古书,请我一观。说罢便引我登上一座小楼。
我刚站定,刘琦猛地跪在我面前泪流满面地求我救他一命。
我左右为难,转身便欲下楼,却发现梯子已被撤走。我当时又气又高兴,气的是,想我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没想到刚出山就中计;高兴的是,刘琦终于自己救了自己。
我郑重地说:“公子难道不知战国时申生、重耳的故事吗?他二人被陷害,申生被迫自杀,可重耳离家逃到国外得以保全性命!今黄祖已死,江夏无人守卫,你可请求屯兵把守江夏,祸便可免。”
刘琦大悟,连声称谢,并说:“日后有用得着的地方,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次日,刘琦依我之言上书刘表,请求去守江夏。起先刘表还有所犹豫,后在刘备的说服下,欣然应允,我们也借势得以回到新野,免去了一场不必要的战争。
回来后,我向刘备就其伙同刘琦算计我一事提出了强烈抗议,并告知我的立场:下属不宜管领导私事。
非迫不得已,不管领导私事
记得在我答应刘备出山之后,我去拜别庞德公,顺便去看我的姐姐,告诉他们我欲追随刘备之事。庞德公一向对我非常器重,我从他那学到了许多知识,可以说庞德公是除我岳父黄承彦之外,我的又一个恩师。
临别的气氛总那么忧伤,姐姐在一旁小声哭泣,她是舍不得弟弟离她而去。征战沙场,生死难料,也许这是我与她见的最后一面,想到此,我的眼泪也禁不住流了下来。倒是庞德公毕竟见过大世面,他听说我欲辅佐刘备实现鸿鹄之志,非常高兴,直把我夸了一番。临别之时,我问庞德公是否有话嘱咐,这本是一句无意之言,却让我受益匪浅。
庞德公听我求教之言,遂语重心长地说:
“孔明你可知大多数动物都有‘领土意识’,像狼,它们在住处四周撒尿留下自己的气味,这是在划定自己的领土范围,警告别的狼群和那些独自流浪的狼别越界闯进,如果哪只狼闯了进去,它们便奋力群起而攻之,赶走‘入侵’者。不仅是狼如此,狗、蝴蝶等动物也有这种行为。”
“‘领土意识’其实就是一种自卫的意识,那我们人类有没有这种意识呢?当然也有,只是和动物的表现方式不同罢了。”
“人最基本的‘领土意识’就是家庭,谁若未经同意闯入他人家里,轻则要遭责骂,重则恐怕要遭一顿追打,别人的家事也一样,没了解清楚情况之前,千万不要贸然闯入,万一误入雷区,说不定会被炸个粉身碎骨。”
“今日你欲去实现自己的志向,这是好事,但我怕你过于年轻阅历太浅,不知为人处世之道,遂给你讲了这一些,希望你切记。尤其要谨记:老板的家事,非迫不得已不要介入,否则,引火烧身,遗害无穷。”
庞德公的这番道理我从未听过,听着非常新鲜,但我信庞德公,他这临别之言必是十分重要,因此他的话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后来刘琦因继母不容求教于我,不是刘备与其一起算计,我定不会轻易管他家事,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我有自己的办事原则,这也是庞德公的教诲:
一、尽量不与领导的家事沾边,不仅领导,其他同事也是如此;
二、实在沾上甩不掉时,一定要观察好前后左右的形势,不要贸然说话和行动;
三、关键还要看领导的意思;
四、当领导的公事与私事夹杂在一起时,原则上是以公事为重,又让私事不觉得自己为轻。
总之,在我看来,离领导越近,与其家事的接触就越是不可避免,所以身为下属(尤其是与领导关系亲密的下属),既要有处理公事的能力,又要有处理领导家事的智慧。两者缺一,事业难成。
把握好与领导交往的分寸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无论你与领导多么亲密,你们是如何的“称兄道弟”,但如果你是聪明人,你就会注意把握好与领导交往的分寸。我如此说并非耸人听闻,而是众多历史事实均说明了这一点。
古人云:“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所以韩信被捕时,自我感叹地说:“果然如他们所说的那样!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经安定了,我固然应当死啊!”在我看来,韩信之死是因他未能把握好与领导交往的分寸。领导永远是领导,他不可能做你“推心置腹”、肝胆相照的朋友,你不必对他有任何奢望,更何况很多人只能“共苦”而不能“同甘”呢?因此,我认为与领导交往时要注意:
一、和领导保持一定距离
任何时候你都要注意与领导保持一定的距离。
首先要注意与领导沟通时,千万不要窥探领导的家庭秘密、个人隐私。你可以去了解领导在工作中的性格、作风和习惯,但是对他个人生活中的某些习惯和特点则不必过多了解。
其次要注意和领导保持一定的距离,了解他的主要意图和主张,但不要事无巨细,研究他每一个行动步骤和方法措施的意图是什么。如果你凡事明察秋毫,他会觉得你的眼睛太亮,什么事都瞒不过你,这样他会产生很大的戒备,甚至是敌对心理。
总之,他是你的领导,会有许多事情对你保密。有一部分事情你只能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因此,你千万不要成为领导的“跟屁虫”。和领导保持一定的距离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要注意时间、场合、地点。有时私下可以谈的多一些,在公开场合,就应有所收敛,有所避讳,不要使私人感情、私人关系超越了上下级的关系。
二、不要总和领导泡在一起
有许多人认为能与领导泡在一起是一件好事,但在我看来此举却是愚蠢之极。
首先,总与领导泡在一起,“言多必失”,易暴露你的缺憾,有的领导甚至因此对你的看法会有改变(变坏),他嘴上不说可心里却会瞧不起你。
其次,总与领导泡在一起,难免会有不愉快的时候,试想你与妻子、家人的关系何等的亲密,但有时你们也会有矛盾发生,何况是上下级关系的领导呢?
因此,我认为下属与领导交往很必要,但应注意把握分寸,过犹不及,中庸才好。
三、别与领导较真
当领导大发雷霆时,你万不可以牙还牙,要学会去缓和他的怒气,你必须让他知道你依从他的指令,而且明白他的意思——甚至在他未向你叫喊之前,你已经告诉他自己的工作进展十分顺利。你要面对现实,与其视他如洪水猛兽,避之则吉,不如迎难而上,主动与之交谈。
领导也是人,也有他的压力和烦恼,因此如果你能了解他生气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如他担心计划不能如期完成),由于一时恐惧失去心理平衡,而向周围的下属“开火”。明白这个关键之后,日后你与这样一位领导相处,便会觉得轻松自然一些。
四、与领导步调一致
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与领导步调一致。
也许你会说“任何时候都站在领导一边,那自己岂不成了‘马屁精’”,其实不然,无论你与领导之间关系如何,你都应该谨记:如果你想让自己有较好的发展前途,就必须得到领导的认可,尤其是在外界力量与领导发生冲突时(不违背道德、律法的事情),你必须站在自己的领导一边。因此在平时你要做到:向他表明自己的忠心;学会体谅领导;避免与领导发生正面冲突;关键时刻能替他出力;学会为领导辩护;不与领导争功;努力与他言行一致,替领导分解忧愁。
把握好与领导交往的分寸,努力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这是每一个下属都必须努力做到的事情,即使像我孔明这样,遇到了明主刘备,但仍需将这些牢记在心,有备而无患,居安需思危,这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有关诸葛亮遗书的文章
要做一个优秀的统帅,定要做一个从容应变的人,临危而不乱,从容地面对一切。我以三千兵去对十五万,此时若弃城而逃,无疑会暴露实情,惟一的办法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抓住司马懿多疑的特点,以假乱真,以无代有,虚实相间,让其不战自退。做一个从容应变的人兵书有云:“将者,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就是说,凡是做大事的人,必须有着极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从容面对一切突如其来的打击和挫折。......
2023-08-03
我让军士将三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往北岸进发。这时那二十只船两边的束草上都已扎满了箭。十万支箭,如数交纳。而“草船借箭”,我总结了以下两点:借风使力,借势发挥“草船借箭”,是借力之计。“借东风烧赤壁”与“草船借箭”虽形式不同,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借势发挥。借力之效,在我看来,尤借他人之力为己所用为最佳。......
2023-08-03
我之事业,是与我妻阿丑分不开的。今日所取成就,有我一半,更有阿丑一半,娶阿丑为妻此生无憾。爱情最坚定的基础,在于志同道合。说到“木牛”、“流马”,就不能不提到我妻“阿丑”。我诸葛亮今生求才不求貌。我之所以不顾人们耻笑,拒绝众多求亲者,偏偏娶阿丑为妻,是因我看不惯只追求外表美的庸俗作风,我一心想找个朴实而有才能、对自己理想的事业有所帮助的女人。......
2023-08-03
我建议他分近期、远期两步走,近期以三分天下为目标,有三项任务。第三项任务,同孙权结盟。预测刘备联吴避曹夺取荆州、益州之后,将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并且成为获利最大的一方。对于“隆中之对”我有以下几点经验之谈:目标是成功的起点生活中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
2023-08-03
所以,我劝世人警惕猜疑之心,许多事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样,一切全因猜疑起风波。神将马超便是我用反间计所得,今姜维我仍欲以反间计得之。但为了确保反间计万无一失,我一面加紧攻打冀城,一面让人扮作姜维模样,到天水城下挑战,并说自己被封为上将军,大骂夏侯不顾信义,一个人逃跑了事。由于是夜间,马遵等人不辨真假,更确信姜维已降。前路不通,后又有兵追赶,姜维遂飞奔上而去。姜维十分感动,遂投降于我。......
2023-08-03
我收得胜之兵回到祁山时,永安城李严派都尉苟安解送粮草到军中交割。没想到我的妇人之仁,导致了我此次四出祁山的失败。我之所以说这一些,完全是有感而发,四出祁山,苟安背叛,出兵徒劳,是因我不能时刻谨慎,忽略了“蚁穴虽小,却能溃千里之堤”的至理名言。由此我深刻体会到:事业成于慎而败于纵,切忌疏忽大意。......
2023-08-03
善进为能,善退亦为能。此“金蝉脱壳”之计,在我心中盘算已久,我素知退兵的利害关系,稍有不慎就会有大的危险。金蝉脱壳就成了逃离险境常用的计谋。“三十六计”中的最后一计是“走为上计”,“金蝉脱壳”也是“走”的一种方法。善进为能,善退亦为能要说导演撤退艺术的大师,恐怕非我孔明莫属。三者相比,投降是彻底失败,讲和是一半失败,退却则可转败为胜。退却,表现为暂缓前进的节奏,调整部署,积蓄力量。......
2023-08-03
一霎间积土成山,接连城上。成功需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常人看来,大人物总是和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小人物总是和小事件联系在一起。有的人一辈子也不会做成一件大事。但是,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会和一件又一件必然的小事发生关系。按这种逻辑,成功者每做一件事情都是轻松愉快的,易如反掌的。婴儿都是要求父母即刻满足他们的意愿的。对婴儿的这种行为,父母无可指责,并不会对婴儿提出从发育来说不现实的要求。......
2023-08-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