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圣家族〉的准备材料》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折射了苏联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研究中所取得的不断进展。这些进展构成了今天理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起点。在其中所发现的新文献中,除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外,最著名的莫过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了。其三,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一个版本的手稿,构成了随后学者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主要文本依据。......
2023-08-03
在1844年初,马克思之所以转向无产阶级立场,是同他对现代市民社会的批判性剖析内在关联在一起的。对市民社会的批判,要求从根本上超越私有财产制度,而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承担这一历史使命。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依托国民经济学研究,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历史地位的理解,又增添了社会历史的现实维度。特别是对从土地不动产向工业动产转变的分析,为马克思批判教条的或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依据。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共产主义进行了专门的论述。
笔记本Ⅲ[共产主义]第一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三笔记本中,马克思专门论述共产主义问题,既有理论的根源,也有现实的指向。从理论的根源来说,自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接触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以来,经过克罗伊茨纳赫时期的探索和《德法年鉴》的工作,马克思已经确定了批判私有财产、解剖市民社会、实现人类解放的思想主旨。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研究,理所当然成为马克思这一时期的理论主题之一。从现实的指向来说,面对西欧的工人运动,特别是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的爆发,对于无产阶级运动的性质和使命的探讨,也成为像马克思这样的流外国外的德国左翼学者关注的焦点。正是在这一双重背景下,马克思在批判国民经济学的过程中,专门作了一个有关共产主义问题的长篇论述。
根据今天通常使用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版本,[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部分共包括五个理论要点。但是按照马克思自己的写作顺序和原始手稿,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论述共产主义的内容总共包括七个要点。第六个要点,或者说第六个要点及其补充部分,被后来的编者编为[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第七个要点,被后来的编者编为[私有财产和需要]。结合马克思关注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背景、现实指向可以发现:这七个要点,分别针对的是当时存在的各种左翼思潮,马克思逐一给出了自己的批判性分析。
第一个要点是对“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所谓粗陋的共产主义,用马克思的话说,是“对私有财产的最初的积极的扬弃”,“不过是想把自己设定为积极的共同体的私有财产的卑鄙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实际上指向了早期无产阶级运动中存在的简单的平均主义倾向。甚至在基督教共产主义和康帕内拉的学说中,这种粗陋的平均主义还表现为对一夫一妻制的反对。
第二个要点是对具有政治性质的共产主义的批判,这既指向了以巴贝夫、德萨米、魏特林等为代表的空想共产主义,也指向了以巴枯宁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马克思在巴黎期间结识了当时流亡法国的巴枯宁。而巴枯宁所倡导的无政府主义在19世纪的工人运动中曾经产生了重大影响。后来,在第一国际期间,马克思还曾专门批判了巴枯宁和无政府主义。
第三个要点是马克思在借用费尔巴哈阐述人本主义或自然主义的基础上,对卡贝提出的介于私有制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性社会制度”进行了评析,同时也批判了欧文和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
从傅立叶关于需要的讨论出发,马克思在第四个要点中,就感性和需要展开了较为详尽的讨论。这不仅是因为需要的主题直接涉及现实工人的生存状态,而且与他十分熟悉的费尔巴哈和赫斯的思想有直接的关系。在此过程中,马克思关于“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的观点,体现了马克思在国民经济学研究基础上,对共产主义现实性的新的理解。
第五个要点,是马克思自己对自己所持有的人本主义观点可能遭遇的挑战所进行的一个自问自答。其核心是私有财产批判和人本主义哲学的起点问题。在此过程中,也开始涉及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观点。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在这里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一个自己明确的表述。他说:“共产主义是作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对下一段历史发展来说是必然的环节。共产主义是最近将来的必然的形式和有效的原则。但是,共产主义并不是人的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人的社会的形态。”也就是说,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过程中,马克思实际上是在评判现实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他对未来社会的期待,在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应当就是“人类解放”。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不是一位共产主义者或社会主义者,而是表明,马克思恰恰是在批判市民社会和私有制、改造既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发现科学的历史观,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
第六个要点,或者说[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的前半部分,核心的议题是对施特劳斯和鲍威尔的批判。之所以在讨论共产主义的部分转而批判青年黑格尔主义者施特劳斯和鲍威尔,其直接原因是马克思在1844年8月收到了鲍威尔主编的《文学总汇报》,其中包含鲍威尔对马克思的批评。马克思同恩格斯商量决定对鲍威尔进行反批判。这一争论的成果就是1844年下半年完成、1845年初出版的《神圣家族》。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写下了这一批判鲍威尔的片断。在马克思的批判中,他首先仍然是站在费尔巴哈的立场上,认为施特劳斯和鲍威尔仍然停留在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窠臼中,而费尔巴哈才是“惟一对黑格尔辩证法采取严肃的、批判的态度的人”。结合共产主义的主题,马克思与鲍威尔的争论也不难理解,因为这直接涉及如何对待无产阶级和“群氓”的态度问题。
第七个要点的主题是“私有财产和需要”。这一讨论不仅延续了之前有关傅立叶、赫斯的讨论,而且涉及对蒲鲁东的分析,并且引入了国民经济学的新的理论资源,即政治经济学内部发生在罗德代尔、马尔萨斯与萨伊、李嘉图之间关于奢侈和节约的争论。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已经敏锐地意识到,需要本身同生产方式,或者说分工中人的存在方式、生活方式直接相关。结合[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这一片断后半部分对黑格尔态度的改变,可以认为这里关于需要的探讨具有双重理论含义: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当时的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关于需要分析的理论局限性,应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工业为基础的现代私有制;二是开始促使马克思反思强调感性对象性活动为人的类本质的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自身的逻辑局限。这就是,现实的人的感性需要同分工和所有制形式内在相关,对私有财产的批判是否应仍然设定一个作为类本质的对象性存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印证我们之前提出的观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部马克思青年时期探索性的、过渡性的理论作品。
《神圣家族》扉页
有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的文章
从《〈神圣家族〉的准备材料》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折射了苏联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研究中所取得的不断进展。这些进展构成了今天理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起点。在其中所发现的新文献中,除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外,最著名的莫过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了。其三,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一个版本的手稿,构成了随后学者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主要文本依据。......
2023-08-03
在此之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已经以不同形式进入了中国学者的视野,存在十种中译文。1956年9月,《经济学—哲学手稿》全译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刘丕坤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79年6月版。到目前为止,我国共存在四个《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中文全译本。中共中央编译局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3卷,2002年10月版。......
2023-08-03
接下来,我们将直接依据A7、A8、A9三个笔记本的档案,来探寻一下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留下的纸张印记。这一档案探秘工作将先从第一笔记本或A7开始。最后,让我们再概览一下第一笔记本或A7的总体内容,体会一下马克思最初研究国民经济学时的勤勉和苦恼,以及马克思开始形成自己独立观点时的激动和顺畅。......
2023-08-03
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世纪80年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与美学问题的讨论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思想资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一时期,美学研究中围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主要集中在美学思想的性质、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和美感等问题上。但无论如何,借助于美学的哲学问题探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已经为中国学界所熟悉并广泛讨论。......
2023-08-0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于1844年4月至8月间。1932年,《手稿》完整的三个笔记本被发表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部分第3卷上。这也是第一次出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个标题。此外,《手稿》的研究还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研究。从1843年10月马克思到达巴黎开始,政治经济学研究就进入马克思的理论视域,并逐渐成为其研究的重心。......
2023-08-03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还直接提到了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一文。在此过程中,不仅是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包括赫斯、恩格斯等在内的青年黑格尔主义者也已经开始意识到国民经济学问题的重要性,并将国民经济学的考察同青年黑格尔派涉及的宗教、哲学和政治讨论结合起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述黑格尔辩证法的部分,在直接的意义上是马克思对鲍威尔批判的“背景说明”。......
2023-08-03
乌托邦岛圣西门18世纪以来,面对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所产生的震撼性影响,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涌现出多种“反潮流”。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浪漫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三者。其显著特征是对“不合理的财产权”的攻击。尽管19世纪40年代之前,社会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仍是两股不同的潮流,但二者同样都是1789年后欧洲政治与社会革命、以蒸汽动力和机器运用为代表的工业革命的历史产物。......
2023-08-03
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今天,几乎所有马克思传记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著作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翻遍马克思、恩格斯自己公开出版的作品,以及1920年代之前出版的马克思传记作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却始终未见踪迹。由此可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后来被整理出版之前,马克思自己并未专门提起这部著作。......
2023-08-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