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4基于学科分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注:*p<0.05;**p<0.01。从系统质量的感知上看,自然科学领域的用户的样本均值为5.301,低于其他两个学科领域用户的样本均值,表明自然科学领域的用户更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的系统质量较低,而社会科学领域用户的样本均值为5.734,在3个分组中最大,表明社会科学领域的用户更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的系统质量较高。......
2023-08-03
为了比较不同身份(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的用户对社会化媒体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及其影响变量的感知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表5-3所示。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到,对于不同身份的用户而言,所有变量的样本均值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不同身份的用户对信息需求、学术信息搜寻行为、信息有用性、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系统质量以及信息源可信度的感知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零假设H16被拒绝。
表5-3 基于身份分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续表
注:*p<0.05;**p<0.01;***p<0.001。多重比较中两两之间比较不显著的结果予以省略。
对于信息需求,本科生的样本均值为5.230,在4个分组中最小,表明本科生对学术信息的需求水平不高,而博士研究生的样本均值为5.998,在4个分组中最大,表明博士研究生对学术信息的需求比较高。此外,从多重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到,本科生的样本均值与其他3组的样本均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的样本均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与本科生相比,后3组用户对学术信息的需求是比较多和强烈的。
从学术信息搜寻行为上看,本科生在学术信息搜寻行为上的样本均值为4.935,表明本科生用户较少在社会化媒体中搜寻学术信息,而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在信息搜寻行为上的样本均值为5.868,在4个分组中最大,表明该组用户会花费较多时间频繁地在社会化媒体中搜寻学术信息。此外,从多重比较结果可以看到,在用户的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差异方面,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博士研究生和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相比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会较为频繁地在社会化媒体中搜寻学术信息。
从信息有用性的感知上看,本科生的样本均值为5.363,在4个分组中最小,表明本科生更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中学术信息有用性的水平较低,而博士研究生的样本均值为5.927,在4个分组中最大,表明博士研究生更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中的学术信息是有用的。
从信息质量的感知上看,本科生的样本均值为4.637,在4个分组中最小,表明本科生更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中学术信息的质量不高,而博士研究生的样本均值为5.779,在4个分组中最大,表明博士研究生更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中的学术信息质量较高。从多重比较结果可以看到,博士研究生和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之间的样本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与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样本均值均存在显著差异,且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的样本均值也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博士研究生与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最有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中的学术信息质量较高,本科生最有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中学术信息质量水平较低,硕士研究生居中。
从服务质量的感知上看,本科生的样本均值为5.081,在4个分组中最小,表明本科生认为社会化媒体的服务水平较低,而博士研究生的样本均值为5.780,在4个分组中最大,表明博士研究生认为社会化媒体的服务水平较高。此外,从多重比较结果可以看到,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之间的样本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博士研究生与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之间的样本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与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相比,博士研究生和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更有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提供的服务水平较高。
从系统质量的感知上看,本科生的样本均值为4.577,在4个分组中最小,表明本科生更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的系统质量不高,而博士研究生的样本均值为5.833,在4个分组中最大,表明博士研究生更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的系统质量水平较高。此外,从多重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到,博士研究生和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之间的样本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他们与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样本均值均存在显著差异,且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的样本均值也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博士研究生和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最有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的系统质量较高,本科生最不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的系统质量较高,硕士研究生居中。
从信息源可信度的感知上看,本科生的样本均值为4.285,在4个分组中最小,表明本科生更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中学术信息源的可信度不高,而博士研究生的样本均值为5.713,在4个分组中最大,表明博士研究生更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中学术信息源的可信度较高。此外,从多重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到,博士研究生和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之间的样本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他们与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样本均值均存在显著差异,且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的样本均值也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博士研究生和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最有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中学术信息源的可信度较高,本科生最有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中学术信息源的可信度较低,硕士研究生居中。
表5-4基于学科分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注:*p<0.05;**p<0.01。从系统质量的感知上看,自然科学领域的用户的样本均值为5.301,低于其他两个学科领域用户的样本均值,表明自然科学领域的用户更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的系统质量较低,而社会科学领域用户的样本均值为5.734,在3个分组中最大,表明社会科学领域的用户更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的系统质量较高。......
2023-08-03
为了比较不同年龄的用户对社会化媒体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及其影响变量的感知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表5-2基于年龄分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续表注:*p<0.05;**p<0.01;***p<0.001。对于用户的信息需求,18~25岁的用户的样本均值为5.647,在4个分组中最小,表明18~25岁的用户对学术信息的需求程度不高,而26~30岁的用户的样本均值为6.031,在4个分组中最大,表明26~30岁的用户对学术信息的需求程度较高。......
2023-08-03
为了比较具有不同学术研究经验的用户对社会化媒体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及其影响变量的感知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从服务质量的感知来看,学术研究经验小于1年的用户的样本均值为4.658,小于其他分组用户的样本均值,表明该组用户更有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提供的服务水平不高,而学术研究经验为5~10年的用户的样本均值为5.731,大于其他分组用户的样本均值,表明该组用户更可能认为社会化媒体提供的服务水平较高。......
2023-08-03
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到,对于不同性格特征的用户而言,所有潜在变量的样本均值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不同性格特征的用户对信息需求、学术信息搜寻行为、信息有用性、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系统质量以及信息源可信度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零假设H21被拒绝。......
2023-08-03
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到,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在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系统质量和信息源可信度上的样本均值比较均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在信息需求、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和信息有用性上的样本均值比较则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表明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对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系统质量和信息源可信度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零假设H20部分成立。......
2023-08-03
为了比较具有不同社会化媒体使用经验的用户对社会化媒体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及其影响变量的感知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2023-08-03
基于口令的认证方法是传统的认证机制,主要用于用户对远程计算机系统的访问,确定用户是否拥有使用该系统或系统中的服务的合法权限。由于使用口令的方法简单,容易记忆,因此成为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认证技术。基于口令的身份认证一般是单向认证。常见的使用口令的方法是采用哈希函数对口令进行验证。......
2023-10-18
COPA方法是基于癌症组样本数据的第r分位数来确定差异基因表达值的。OS方法计算OS*i统计量,并且引入启发式规则附加表达值,利用分位数的知识对基因芯片数据进行基因表达的差异表达基因检测。在式中,差异表达基因的数量默认为个。COPA方法、OS方法、ORT方法和MOST方法的共同特点是以参数方法,采用样本基因表达强度的中值和中值绝对离差定义差异基因表达的统计量,都利用基因表达的分位数检测差异基因表达。......
2023-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