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社会化媒体用户学术搜寻行为的访谈结果

社会化媒体用户学术搜寻行为的访谈结果

【摘要】:本章通过一对一面谈与一对一在线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访谈资料收集。其中,时间维度涉及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和及时性;数量涉及满足信息需求的信息量;任务涉及问题或特定任务驱动的信息需求;内容维度涉及满足信息需求的内容质量、信息类型;对应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信息需求又可以归纳为生理层面的信息需求、认知层面的信息需求和情感层面的信息需求等。

本章通过一对一面谈与一对一在线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访谈资料收集。首先,联系受访者,询问其是否愿意参与此次访谈,如果愿意则安排时间进行面对面访谈。同时,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少数几个受访者的访谈通过在线形式进行。为了确保访谈效果并尽可能充分地收集研究资料,会先将访谈提纲提供给愿意参加在线访谈的受访者,让其根据访谈提纲填写开放式访谈问题,然后根据受访者反馈的回答内容,采用一对一在线访谈的形式酌情进行追问。其中,不会将访谈提纲提供给面对面访谈的受访者。此次访谈所邀请的受访对象均是来自本学科领域的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员,主要包括博士研究生和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两类。在访谈过程中,访谈者首先向受访者介绍此次研究主题与研究目的,告知受访者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畅所欲言,回答没有对错之分,访谈过程中尽量不要被访谈之外的其他事情中断,然后,请受访者先填写基本信息调查表(附录1第一部分),之后进入半结构化访谈。每位受访者的访谈时间在45分钟至60分钟。受访者基本信息统计如表3-1所示,表中对基本信息中样本量较少的类别信息做了合并处理。

表3-1 受访者基本信息统计

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本研究收集到了充足有效的关于受访者对信息需求认知的定性研究材料,为信息需求初始量表的拟定与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经过对访谈材料的提炼和整理,受访者对信息需求维度的回答主要有“数量肯定是它的一个维度和衡量标准,足够多的信息才能满足你的需求,才能辅助你决策,例如,对旅游景点了解较少可能会让游客走弯路”“时间或及时性,因为在多长时间内要满足这种需求,过了一个时间,这种需求就会消失”“时间、空间以及需求自身”“对某一事物的信息需求可以根据深度和广度来衡量,比如,对某一事物只需要认知层面的信息需求,还是深层次的研究了解等”“我在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的时候,如果想要的信息不是很明确,会倾向于选择权威性的信息源”“从信息需求表达的角度看,信息需求应该有明确表达的信息需求和潜在信息需求两个维度”“任务维度”“主观需求维度、客观需求维度”“时间维度,因为不同时间对信息需求不同;个人特点,年龄、家庭状况、个人爱好等的不同,信息需求不同”“可以分为信息需求的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信息需求的外部指的是用户满足信息需求的及时性和易获取;信息需求的内部指的是用户满足信息需求的内容质量”“信息内容维度,比如,正式学术信息、非正式学术信息、非学术信息需求等”“我认为信息需求和信息本身类型有关,不同类别的信息特性会影响到信息需求的特性”“按马斯洛需求层次,生理方面的信息需求、安全方面的信息需求、社交方面的信息需求、尊重层面的信息需求和自我实现的信息需求”等。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受访者认为信息需求的维度应该包括:时间、数量、任务、主观与客观、内容等维度。其中,时间维度涉及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和及时性;数量涉及满足信息需求的信息量;任务涉及问题或特定任务驱动的信息需求;内容维度涉及满足信息需求的内容质量、信息类型;对应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信息需求又可以归纳为生理层面的信息需求、认知层面的信息需求和情感层面的信息需求等。

受访者对信息需求特征的回答主要有“客观性,信息需求离不开客观的环境,不可脱离人所在的环境”“信息需求模糊性,很多时候我需要一些信息,但是我不知道如何准确的描述”“问题或特定任务驱动的信息需求,特征有针对性、阶段性;无特定问题或任务驱动的信息需求,特征在于无指向性”“隐蔽性,因为很多时候人们很难认知到自身信息需求的,更多的是感受到某种情绪,不一定能联想到是有信息需求。比如,首先我在面对新事物时,第一感觉很可能是焦虑,或者是不知所措,或者做出某种草率的感性价值判断,而不一定会马上反应到信息需求上,也就是对该事物的信息搜寻上。其次,我认为是个性化和碎片化,信息需求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信息需求不管是深度、广度还是获取方式都会不同,此外,信息需求充斥在生活每一个碎片中,难以衡量”“动态性,用户的信息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用户在(信息活动)过程中不断修正信息需求,直到获得满足;时效性,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在具体环境或具体时间下(产生)的,需要及时得以满足”“动态变化性、阶段性、与手头任务相关性,比如,我有时需要论文的信息但有时需要项目相关(的信息),在不同的科研阶段我需要不同的信息需求满足”等。从受访者的这些回答中可以看出,受访者对信息需求特征的认识包括:客观性,指信息需求离不开与特定的环境;隐蔽性,指信息需求不容易被用户察觉;时效性,指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下产生的信息需求需要及时得到满足;任务相关性,指信息需求与特定的任务相关;动态性,指信息需求会随着信息活动的开展而不断调整和变化;个性化,指信息需求因人而异;模糊性,指信息需求不容易被用户准确表达。

部分受访者认为可以从信息需求动机的强烈程度以及是否容易被满足等方面对信息需求进行测量,多数受访者认为信息需求应与特定的情境相关联,离不开人们所处的生活、工作和社会环境。可见,用户的信息行为因信息需求的驱动而产生,而信息需求的强烈程度依赖于用户所面临的特定任务与情境。不同水平的信息需求将导致不同的信息行为方式,用户在搜寻信息的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也将依信息需求强烈程度而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