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探究过程上看,提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等各个环节的本身都是一种创新。从探究的方法上看,用多种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用多种办法去解决问题,同一个问题求得多种答案等都是创新。这些问题的后面都是思维的创新。实际上这个环节同样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创新。比如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杠杆有省力的作用,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平面镜里的像都与物体左右相反等等。......
2023-08-01
试卷特点:以《科学课程标准》为“纲”,以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为“本”,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线”,以学生发展为“旨”,全面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试卷学科特点明显,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创新性,知识覆盖面广,突出“探究”的重点,关注情感态度。试卷体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1.思想:体现课标理念
自然大纲变成了科学课程标准,自然教材变成了科学教材,其思想与内容、内涵与外延都有明显的变化,考查作为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目的与办法都应该有实质性的变化。本次提供给学生的试卷力求体现新课标理念,从内容到形式都在“自然”的基础上求新求变。形式上分为“我掌握的科学知识”“我对科学现象的认识”“我的想法和做法”“我的创新设想”四个大题,有耳目一新之感,师生反映很好;内容上既体现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又充分考虑到我县“区”、乡、村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用教材考而不是考教材”。
2.目的:考查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也是科学教育的终极目的。那么作为导向性极强的试题命制就应该做到为科学素养引领和导航的作用,成为教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指挥棒”。本套试题决不停留于只考“知识点”的窠臼,做到既考知识技能,又考学生学习科学的习惯、态度与兴趣,又考学生的探究品质与能力。比如“我掌握的科学知识”就是对知识覆盖面的考查,判断题以考查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认识为主,选择题主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而“我的想法和做法”“我的创新设想”则侧重于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和能力了。像“在阳光下放一杯水,水会慢慢地减少,这是为什么?”,“怎样使浮在水面的橡皮泥沉入水底”等题型就能很好地“看出”学生“做中学”的科学本领。这些题同时也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科学、对科学研究的情感与态度,使考查的目的“一箭多雕”。
3.宗旨:聆听课改声音
本次抽考有一种指导思想:要能够比较准确地、全面地看出我县在课改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包括管理方面、教研方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方面。同时也想通过考查看到我们课改的成绩,鼓励大家坚定不移地走课改之路。事实证明,我们本套试题实现了这两个目的,准确地聆听到了我县的课改之声。比如全县抽测合格率达85.6%,这个成绩应该是令人欣慰的,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科学课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对于刚刚体验科学课改的我县广大教师来说,这个成绩可以说是首战告捷。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课改在城乡之间、片区之间、学校之间都存在明显“悬殊”等方面的问题。
4.特色:走向开放本真
“自然”试题偏向保守,对开放还有些遮遮掩掩、羞羞答答,近些年来,我们只敢渗透不敢明朗化,只敢“过渡”不敢明说。我们想深入探究的本质,又怕老师们接受不了,学生们接受不了。这下好了,课改终于让我们敢于理直气壮地走向开放的本真了。尽管还是刚刚接触科学课的起始年级,我们仍大胆地体现开放的思想。题型灵活多样,这是一种开放;答案不唯一,这是一种开放;结论解释方式的多样性(有学生用图示等方法解答“我的创新设想”),这是一种开放;用教材考但不是全考教材,这是一种开放;不仅考结论,也考探究的历程,这是一种开放;不仅考课内,也考课外,这也是一种开放……。
有关科学课中的“探究”教学的文章
从探究过程上看,提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等各个环节的本身都是一种创新。从探究的方法上看,用多种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用多种办法去解决问题,同一个问题求得多种答案等都是创新。这些问题的后面都是思维的创新。实际上这个环节同样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创新。比如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杠杆有省力的作用,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平面镜里的像都与物体左右相反等等。......
2023-08-01
我想,这应该是一个最基本的教学建议了。这个教学建议需要吗?我们的课堂教学之所以学生主体突出不够,之所以见物不见人,之所以课堂气氛沉闷,之所以学生权利被剥夺,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行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课堂展示在课改中的作用与地位认识不够。......
2023-08-01
因为无论是教材或其他事物中都存在需要我们去挖掘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往往是我们理解事物的关键因素,是事物深刻而博大的内涵。又比如时间的开放,研究方法的开放,研究答案的开放,等等;四是科学素养与载体的关系。无论你10篇课文也好,30篇课文也罢,60课时却是一个常数,是“法”的规定。这也是一个国家对科学和科学教育日益重视的体现。......
2023-08-01
尽管这样,芬兰教育还在不断改革,尽管他们的改革导致了PISA测试的下降,但他们依然还在不断给学生自由。要时刻提醒教师的是,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地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努力做到不扭曲、不扼杀学生的天性。不仅仅是研究某一个学科,而是用学科去研究教育。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学生要有大量的自由阅读时间。......
2023-08-01
所占分值分别是16、15、24、24、21。把以前的简答题类型重新设计成“问题探究题”,这凸显了科学的本质和学科特点。比如问题探究题的第2小题,虽然是课本原图题,但此内容一是难得大,内容较为生僻,二是大部分学校缺乏实验器材。得分率整体偏低集中在两个探究大题上。虽然在阅卷时考虑到试题本身的抽象化问题而将标准适当降低,但得分率依然在正常值之外。问题探究题第2小题仅仅为40.7。......
2023-08-01
1)教学重点的确立问题。2)对“用教材教”的理解问题。探究的实质与形式问题。有不少的课探究的时间很长,但学生的探究并不充分;也有的课探究的问题很多,但探究更不充分。在相同的时间内探究的问题越多探究就越不充分,这是一种反比关系。探究中的真实体验问题。经历真实的探究历程是科学课的生命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问题。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问题。等语言对学生进行追问。实验方案的设计问题。......
2023-08-01
我们一年一度的全县自然赛课总会给我留下不灭的记忆:那种开放热烈的场面,教师开拓创新的教法,学生开放不羁的思维,师生走出教室追求真理的氛围……最初老师们也有些顾虑,说我们的课这样开放了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慢慢的,我们的自然课也就实现了空间、方法、内容、结论的开放。我们的课堂是靠什么开放起来的,同样是靠对大纲和教材的正确理解。我们必须把大纲、教材的精神吃透,如此方能游刃有余,实现真正的开放。......
2023-08-01
理念可以“分娩”出教学方法,犹如树干可以繁育出茂盛的枝叶一样。教师要学人家的理念,不能光学人家的方法。方法再多也只是量的堆积,难以产生质的变化。有了好的理念就不愁没有方法,就会有质的变化。理念就这样支配了教法,“分娩”出了教法。......
2023-08-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