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科学课中强化探究教学,提升质量

科学课中强化探究教学,提升质量

【摘要】:试卷学科特点明显,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创新性,知识覆盖面广,突出“探究”的重点,关注情感态度。而“我的想法和做法”“我的创新设想”则侧重于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和能力了。

试卷特点:以《科学课程标准》为“纲”,以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为“本”,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线”,以学生发展为“旨”,全面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试卷学科特点明显,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创新性,知识覆盖面广,突出“探究”的重点,关注情感态度。试卷体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1.思想:体现课标理念

自然大纲变成了科学课程标准,自然教材变成了科学教材,其思想与内容、内涵与外延都有明显的变化,考查作为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目的与办法都应该有实质性的变化。本次提供给学生的试卷力求体现新课标理念,从内容到形式都在“自然”的基础上求新求变。形式上分为“我掌握的科学知识”“我对科学现象的认识”“我的想法和做法”“我的创新设想”四个大题,有耳目一新之感,师生反映很好;内容上既体现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又充分考虑到我县“区”、乡、村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用教材考而不是考教材”。

2.目的:考查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也是科学教育的终极目的。那么作为导向性极强的试题命制就应该做到为科学素养引领和导航的作用,成为教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指挥棒”。本套试题决不停留于只考“知识点”的窠臼,做到既考知识技能,又考学生学习科学的习惯、态度与兴趣,又考学生的探究品质与能力。比如“我掌握的科学知识”就是对知识覆盖面的考查,判断题以考查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认识为主,选择题主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而“我的想法和做法”“我的创新设想”则侧重于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和能力了。像“在阳光下放一杯水,水会慢慢地减少,这是为什么?”,“怎样使浮在水面的橡皮泥沉入水底”等题型就能很好地“看出”学生“做中学”的科学本领。这些题同时也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科学、对科学研究的情感与态度,使考查的目的“一箭多雕”。

3.宗旨:聆听课改声音

本次抽考有一种指导思想:要能够比较准确地、全面地看出我县在课改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包括管理方面、教研方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方面。同时也想通过考查看到我们课改的成绩,鼓励大家坚定不移地走课改之路。事实证明,我们本套试题实现了这两个目的,准确地聆听到了我县的课改之声。比如全县抽测合格率达85.6%,这个成绩应该是令人欣慰的,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科学课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对于刚刚体验科学课改的我县广大教师来说,这个成绩可以说是首战告捷。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课改在城乡之间、片区之间、学校之间都存在明显“悬殊”等方面的问题。

4.特色:走向开放本真

“自然”试题偏向保守,对开放还有些遮遮掩掩、羞羞答答,近些年来,我们只敢渗透不敢明朗化,只敢“过渡”不敢明说。我们想深入探究的本质,又怕老师们接受不了,学生们接受不了。这下好了,课改终于让我们敢于理直气壮地走向开放的本真了。尽管还是刚刚接触科学课的起始年级,我们仍大胆地体现开放的思想。题型灵活多样,这是一种开放;答案不唯一,这是一种开放;结论解释方式的多样性(有学生用图示等方法解答“我的创新设想”),这是一种开放;用教材考但不是全考教材,这是一种开放;不仅考结论,也考探究的历程,这是一种开放;不仅考课内,也考课外,这也是一种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