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苏联援华一汽工程:艰巨的开始,丰硕的成果

苏联援华一汽工程:艰巨的开始,丰硕的成果

【摘要】:一汽项目是平地起家,更为艰巨。但在苏方指导下,我们自己也得分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建设项目和工程,如全部的土建施工和提供部分设备、装备等。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苏合作的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这是一汽1956年投产后他立即领导开展新产品开发的原因之一。

鞍钢的项目虽大,但它是在原有基础上改扩建的。一汽项目是平地起家,更为艰巨。在长春市孟家屯火车站西北约300公顷寒冷冰冻的荒野上,计划用6亿元人民币建设一座全新的、年产3万辆4吨载重车的大规模综合性的汽车城。除少数电器配件和化油器,汽车上的3000多种零件和总成全部自制,产品达到“二战”后水平。生产工艺先进,种类齐全,包括机械制造业中的铸、锻、冲、焊、机械加工、木材加工、油漆、装配等各种先进工艺。后方具有发电、供暖、供气,能生产几万种特殊刀、量、模、夹、辅具和设备修造的车间和设施。另外还要新建一个能容纳四五万人居住的生活区及相应的学校、医院等福利设施。工厂规模和技术水平当时堪称亚洲第一,建厂的难度很大。苏方的援建采用的是所谓的“成套交货”的方式。即提供全套产品图纸和技术资料;全套的工厂设计资料,包括土建设计、工艺设计以及组织设计等;提供全部关键设备和工艺装备;提供土建和我方制造设备和装备用的特种钢材;派遣100名各类援建技术专家指导施工建设和调试生产,接纳600名(实派518名)不同专业和岗位的中国实习生前来培训。他们把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传授给我们,直至中国人自己能掌握技术、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来为止。援建方式很像今天西方所说的“交钥匙”工程。但在苏方指导下,我们自己也得分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建设项目和工程,如全部的土建施工和提供部分设备、装备等。为此苏政府指定汽车拖拉机工业部总负责,其对外联络司司长古谢夫,作为苏方一汽项目的“总交货人代表”,和中方孟少农同志的“项目总订货人代表”对口协调工作。他们动员了全苏汽车、外贸、电站、机器、铁道等8个工业部门参加。工厂设计由全苏汽车工业工厂设计院总承包,由工业建筑、城市建设、热电、弱电化学煤气、贸易等26家设计院和斯大林汽车厂分包。专家由各有关部门选派。设备由全苏的设备制造厂制造。我方也在毛主席、周总理的关怀下,开始集结上万人的施工队伍和社会精英,在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局的直接领导下和吉林省、长春市地方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由各方配合,按照苏方的工厂设计实施建厂工作。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苏合作的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当时孟少农同志把该项目和美国的汽车制造厂做了一些对比后说,援建这样一个先进大规模汽车厂的任务十分艰巨,苏联人对我们算是尽力了。只可惜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厂而不是一群专业化分工的厂,但现在我们是一穷二白,什么基础都没有,开始时只能如此。以后我们汽车工业发展了,还是要走专业化工厂建设道路。今天看来,正是如此。他还说,遗憾的是吉斯150型的产品不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当然先进的欧美也不会给我们。这是一汽1956年投产后他立即领导开展新产品开发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