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投影比较复杂,它在空间各投影面上的投影,都是以面的形式反映出来的。建筑物也类似这样的物体,仅外部的投影不能完全反映建筑物的构造,所以要有平面图和剖面图等来反映内部的构造。三个投影图中的每一个投影图表示物体的两个向度和一个面的形状,即:1)V面投影反映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三面投影图与各方位之间的关系。......
2023-08-26
走私犯罪侦查的基本程序包括案件受理、立案、侦查、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等步骤。
案件受理是指走私犯罪侦查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案件依法接受的一种侦查活动。
立案是指侦查机关受理案件后,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由受案单位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支局以上走私犯罪侦查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
侦查是指侦查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所进行的全面、客观的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的活动。
侦查终结是指侦查工作的终止和结束,侦查机关根据已经查明的案件事实和收集到的证据,依法对案件提出处理意见。经过侦查的案件,达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要求的,应当侦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所谓证据确实、充分是指:(1)认定的案件事实都有证据证明。(2)认定的案件事实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3)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移送审查起诉是指海关缉私部门对立案侦查的走私犯罪案件,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案件的性质认定准确,法律手续完备,对走私犯罪嫌疑人按照法定程序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诉讼活动。
补充侦查是指人民检察院对海关缉私部门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在审查起诉的过程中,发现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尚有遗漏罪行,需要退回海关缉私部门做进一步调查以补充证据的诉讼活动。人民检察院对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经审查决定退回海关缉私部门补充侦查的,海关缉私部门在接到退回补充侦查的法律文书后,应当按照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提纲的要求,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的次数以两次为限。
撤销案件是指海关缉私部门对立案后经侦查证实没有犯罪事实,或者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构成犯罪但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强制措施期满、解除后超过12个月没有移送审查起诉的,将案件予以消除的诉讼活动。
有关缉私刑事执法一本通的文章
物体的投影比较复杂,它在空间各投影面上的投影,都是以面的形式反映出来的。建筑物也类似这样的物体,仅外部的投影不能完全反映建筑物的构造,所以要有平面图和剖面图等来反映内部的构造。三个投影图中的每一个投影图表示物体的两个向度和一个面的形状,即:1)V面投影反映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三面投影图与各方位之间的关系。......
2023-08-26
(一)法律本身规定零散混乱零散凌乱的立法模式,加上不同的制定主体,极有可能使与见证人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司法实践中不协调或者难以衔接,从而导致见证人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产生适用混乱等问题,从而与《刑事诉讼法》规定见证人制度的立法本意相背离。根据当前的法律法规可知,见证人制度仅适用于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等侦查行为,而不适用于其他的侦查行为。......
2023-07-22
关于过失危险犯罪的客体,笔者认为,所侵犯的客体只能是公共安全。过失危险犯罪的构成要求行为人有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要求出现严重危险的结果,并要求行为人的违反规章的行为与危险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过失危险犯罪中的危险之所以没有发生实际危害结果,是因为第三者的及时介入或者其他意外的原因。关于过失危险犯罪的客观构成方面,有的学者提出为了限制过失危险行为的犯罪化,......
2023-08-15
在前面论述爆炸罪的构成特征时,已经将爆炸罪和故意杀人罪等的竞合情况进行了分析。在司法实践中,爆炸罪还可能和其他犯罪发生竞合情况而不易定罪量刑。这种情况下,爆炸罪是和盗窃罪的预备犯或者中止犯发生竞合。甲的行为就是爆炸罪和破坏生产经营罪的竞合。以爆炸方式故意杀死特定个人的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而不以本罪论处。......
2023-08-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先后两部刑法都对故意犯罪的概念做了同样的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在故意犯罪中,犯罪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统一的,行为人的行为目的就是危害结果的发生。由此可见,故意犯罪的犯罪主体还包括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而过失犯罪的犯罪主体则只能是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
2023-08-15
偶然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并非预谋而是出于一时起意实施危害行为的犯罪心理。预谋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思考之后着手实施的犯罪行为。实害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某种法益发生实际损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故意犯罪。[8]刘艳红:《间接故意犯罪的认定》,载《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2023-08-15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的特征。个别情况下法律将时间、地点规定为犯罪的特殊要件,在这种情况下,对时间、地点以及手段的认识也是故意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至于故意犯罪的认识要素是仅包括违法性认识,或者仅包括社会危害性认识,还是必须两者兼有?......
2023-08-15
故意犯罪中的意志因素,是指行为人在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的基础上,决意实施这种行为的主观心理态度。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认为希望或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故意在意志方面的特征,因此一般将故意的意志因素分为希望意志和放任意志两种形式。二是同意说,认为这种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为法律所禁止的结果,并同意这一结果发生的行为。......
2023-08-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