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现代恐怖主义犯罪特征:中国暴恐犯罪对策研究

现代恐怖主义犯罪特征:中国暴恐犯罪对策研究

【摘要】:现代恐怖主义与古代恐怖主义、近代恐怖主义的不同不仅仅表现在恐怖主义的类型上,在行为方式上,现代国际恐怖主义逐渐脱离原有的以刺杀、袭击为主的方式,开始愈发残酷地袭击无辜平民并使用威力更大的炸药或炸弹。现阶段,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主要具有以下特征:恐怖袭击多样化、极端化恐怖袭击的多样化、极端化主要包括袭击手段与袭击目标两方面。

现代恐怖主义与古代恐怖主义、近代恐怖主义的不同不仅仅表现在恐怖主义的类型上,在行为方式上,现代国际恐怖主义逐渐脱离原有的以刺杀、袭击为主的方式,开始愈发残酷地袭击无辜平民并使用威力更大的炸药或炸弹联合国《关于全球恐怖活动状况》的报告指出,“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中,死亡人数的增加,是因为恐怖活动残酷地袭击无辜平民,并开始使用威力更大的炸药或炸弹。同时恐怖行为开始变化为更具有隐蔽性和杀伤性的形式。”21世纪初,新的恐怖主义形式达到了巅峰,“9·11”事件作为其最典型的恐怖活动为全世界敲响了警钟,甚至可以说“9·11”事件是世界恐怖主义发展史和反恐怖主义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从“9·11”事件至今,恐怖主义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原有的武装袭击、爆炸、劫机、绑架等传统形式,开始演变为网络恐怖主义、核恐怖主义或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化武器的萌芽状态。现阶段,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恐怖袭击多样化、极端化

恐怖袭击的多样化、极端化主要包括袭击手段与袭击目标两方面。根据全球恐怖主义研究数据库(Global Terrorism Database,GTD)的数据资料显示,当前恐怖主义犯罪的攻击目标已有20余种,其中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宗教场所、军队、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是其攻击的重点目标。而攻击这些目标无疑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并会导致社会的极度恐慌。在攻击手段方面,近年来出现的恐怖袭击手段已有近10种,其中劫持人质、爆炸、劫机、汽车攻击、暗杀等是最主要的行为方式。

恐怖活动国际化

传统恐怖主义活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无论是恐怖组织的成员的国籍,抑或恐怖活动的实施,往往限定于某一国家或地区之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恐怖主义的国际化也在加速推进,这主要体现在恐怖主体国际化、恐怖行为国际化和恐怖后果国际化。[17]从某种程度上讲,当今世界,国际恐怖主义与国内恐怖主义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因此也有学者提出没有必要再区分国内恐怖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18]

恐怖手段科技

恐怖组织为了达到其目的往往会采用各种手段方式,而现代科技手段也必然会成为恐怖分子的重要选择。生物武器化学武器、核武器或者网络都会成为恐怖组织的选择。

恐怖分子使用各种高科技手段进行恐怖袭击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了。例如,移动电话和一些更加精密的炸弹武器等。1996年沙特阿拉伯发生的炸弹爆炸案就具有这一特征。恐怖分子还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化学武器、生物武器以及核武器等。1995年日本东京地铁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沙林毒气案,致使5500多人中毒,这似乎证实了哥伦比斯的预想,“如果恐怖主义分子在未来把手中的步枪和炸弹换成神经毒气、粗糙的核装置、热寻导弹和其他种种可怕的武器,那将会给人类带来深刻的消极影响……更为麻烦的设想是,恐怖分子策划用化学毒品污染一个城市的空气或供水系统”[19]。另外,网络的出现也给了恐怖分子“以‘弱’击‘强’的一种新方法”,尤其可以在力量强大的对方实施某项行动的关键时刻加以扰乱。网络恐怖袭击可以使国内外恐怖分子的破坏行动得逞,而恐怖分子自己却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对于网上的匿名操作,则很难辨明其究竟是某个国家政府所为,还是出自某个恐怖分子,抑或来自一些玩电脑的孩子。

【注释】

[1]参见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9~190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31~332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56~157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25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62页。

[6][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2页。

[7]Pamala L.Griset and Sue Mahan,Terrorism in perspective,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2003,p.23.

[8]转引自余建华:“关于世界恐怖主义早期历史演进的探析”,载《史林》2015年第2期。

[9][美]布丽奇特·L.娜克丝:《反恐原理》,陈庆、郭刚毅译,金城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5页。

[10]Pamala L.Griset and Sue Mahan,Terrorism in perspective,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2003,p.23.

[11]兰迪:“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历史溯源与现状描摹”,载《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第1期。

[12]张家栋:“现代恐怖主义的四次浪潮”,载《国际观察》2007年第6期。

[1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研讨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4页。

[14]Pamala L.Griset and Sue Mahan,Terrorism in perspective,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2003,p.23.

[15]唐志超:“当前国际恐怖主义演变趋势及中国应对策略”,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16]兰迪:“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历史溯源与现状描摹”,《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第1期。

[17]兰迪:“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历史溯源与现状描摹”,载《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第1期。

[18]兰迪:“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历史溯源与现状描摹”,载《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第1期。

[19][美]西奥多·哥伦比斯:《权利与正义》,白希译,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第4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