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从条件思维迈向问题解决

小学数学教学,从条件思维迈向问题解决

【摘要】:突破反思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策略,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是“策略”一词本身都是陌生而不确定的。这几个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重点突出了从条件想起策略的运用。

重/难点

重点: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运用从条件想起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运用从条件想起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用列表的方法找出条件和问题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学会收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并能够按照一定关系在表格中呈现出来。要着重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整理相关信息,并把信息填写在相应的表格里。

难点分析:基于学生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紧扣常见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的数量关系。从条件想起策略,是从实际问题的已知条件入手,看条件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只有看出已知条件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才能有效地运用这一策略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突破策略

一、理解题意

教师指导学生默读题目: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让学生寻找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找出关键条件“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并找出问题“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指导学生把找到的条件摘录下来,“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句话非常关键,表明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那我们该如何将这句话解释得更明白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说明;让学生寻找题目中的关键条件并加以解释,使学生体验到分析题目的方法,学会整合信息,为解决问题铺路搭桥。

二、分析问题

“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在找到关键句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又比第二天多摘5个,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第一天摘的个数加5个等于第二天的,第二天的个数加5个等于第三天的,第三天的个数加5个等于第四天的,第四天的个数加5个等于第五天的……其实也可以表示成递进的关系: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每天都增加5个。

三、解决问题

在分析完问题后,要思考怎么解决问题。要想求第三天摘的个数,那要先求出什么?首先要先求出第二天摘的个数,求第二天摘的个数要用到哪些条件?要用到“第一天摘了30个”和“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两个条件,列式是30+5=35(个),那么第三天就是35+5=40(个)。除了列式,我们也可以通过列表来解决这个问题。

说一说列表的答案是根据什么得到的呢?根据“第一天摘了30个”和“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我们可以得到第二天摘的个数,又根据第二天摘的个数和这个关键条件求出了第三天的……

四、回顾反思

回顾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无论是口答、列表还是列算式,虽然思考的方式不同,但有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方法——我们都是根据题目中的条件一步一步来解决问题的。那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什么呢?是从哪里开始想问题的呢?教师指出:回顾刚刚解决的问题,我们都是从条件想起的,要弄清题目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楚问题;然后根据从条件想起的策略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分别运用到哪些条件,以进一步突出相关的策略;最后可以选择列式计算,也可以通过列表找出答案。

突破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策略,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是“策略”一词本身都是陌生而不确定的。所以本节课教学主要还是立足教材,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经历完整的解题过程: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顾反思。这几个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重点突出了从条件想起策略的运用。通过列表和列式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从而更清晰地感受到列表解决问题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