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经济增长仍将“中高速”2016年02月16日信息来源:国资委网站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于近期进行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2015年四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3.52,微降0.03点,与上季度基本持平。62%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6个月美元总体上将“逐渐升值”,比上季度增加2个百分点;33%预期“小幅波动”,比上季度减少6个百分点;5%预期“贬值”,比上季度增加4个百分点。对于其他城市,90%预期“下跌”,增加9个百分点。......
2023-11-30
人们现在常常议论传统美德。我们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讨论中国传统道德资源的活化问题呢?
首先,东亚(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崛起,为我们在文化精神上摆脱对西方的依附状态提供了前提条件。人们开始以新的视域审视“现代性”,反思现代化、文化传统及二者的关系问题。毋庸赘言,经济生活与文化小传统有着颇大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相应的,经济生活与文化大传统的差距就更加巨大了。尽管如此,东亚的现代腾飞毕竟打破了韦伯理论的限制,连带着打破了一切以西方现代化的模式为唯一参照标准的思想范型,打破了对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之普适性的迷信。
传统东亚社会与现代东亚社会之间有着密切相连的精神纽带,尽管百多年“脱亚入欧”的“社会转型”(即前现代向现代的过渡)使东亚社会的种种面相日趋欧美化,然而传统的精神资源,沉淀在小传统中的忠、孝、信、义、缘、报等信念在东亚经济起飞的民间生活中仍然起着作用,当然也发生了适应性的变迁,包括扬弃了愚忠、愚孝等。仁爱、慈悲等道德意识,儒释道三教关于天、地、人、物、我之相互感通与整体和谐的观念,通过种种渠道和不同层次的中间环节,在中、韩、日及东南亚各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过程中已经并将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人类在现代工商社会中享受着高度物质文明带来的福报,同时也痛苦地品尝着同样是高度物质文明赐下的酸果。现代化使人类的精神生活日趋文明、高雅,同时也投下了不祥的阴影,人类的和族类的精神生活面临着种种的危机,家、国、天下的疏离病痛正在加剧,功利至上和物质主义正在日甚一日地吞噬着人类最美好的精神追求,金元挂帅和钱权交易的渗透力,已经使得人们惊呼:要守住良知、拒绝堕落都十分不容易了!
全人类的有识之士都开始从价值合理性方面对前现代文明中的宗教、艺术、哲学、伦理、道德等的现代意义作深入的挖掘和汲取。基于人文价值和终极关怀的危机和现代社会急需的意义治疗,重新检视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念的转化工作,不能不是我们民族的新一代的知识分子的责任。
再次,以儒释道三教思想为核心的东方智慧,与其他各个文明,特别是西方现代文明的相互吸收和融合,是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重要文化走向。儒教伦理和其他传统精神资源是现代社群整合和高速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项。其动态稳定的有序平衡的社会架构和修身为本、修己爱人、自省慎独、自尊尊人、敬业乐群的君子人格,是建立一个有文化修养的高度文明优雅社会的可现代化的因素。传统价值观的合理汲取与转化,不仅可以和高度经济增长并行不悖,而且是它们的必要补充,是有序、健康的现代化的必需。
有鉴于此,我们需要以平和的心态与古代的圣贤、智者作平等的心灵交流和思想对话,珍视和尊重他们的智慧!人类文明史上的原创性思想智慧,可以给现代人和现代社会提供精神资粮,并帮助我们克服浮躁心态。
传统农业社会的社会架构和政治体制已经消失,但并不意味与之相结合过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思想与行为方式都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这是思想继承的前提。继承传统当然不意味着“复古”和“保守”。批评传统思想的负面,否定、清除其思想弊病,去芜存菁,作出创造性的选择和诠释,以符合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需要,正是我们的职责。但我们需要综合整体地省视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包括其价值观念、大小传统的变化和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多重作用,并作切实的中西比较,切不可信口开河,轻率武断地做出情绪化、简单化、片面化的结论,或因对当下的感悟而迁怒于古人。
五四时代,人们呼唤“德”“赛”二先生,并掀起“打倒孔家店”的运动,这是时势所不可免的。今天,我们仍然要大力提倡增强国民的科学与民主的素养,仍然要批判当年五四先驱们批判过的国民的奴隶性格等阴暗面和成为专制主义意识形态的儒学(主要是被官方歪曲利用的程朱理学)的负面,特别是后者对人性的宰制、对思想自由的窒息。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看到,仅仅以西方近代的科学观与民主观作为尺度,是不可能正确衡估前现代文明中的民俗、宗教、艺术、哲学、伦理、道德等丰富多彩、深长久远的价值的。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不分青红皂白地否定包括传统道德在内的一切文化遗产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民族性的损伤,是极其有害的。
毫无疑问,我们要努力建设现代化的、民主法治的、有制约机制的、健全合理有序而健康的社会结构,要师从西方现代化的可贵经验。毫无疑问,我们必须继承和光大百年来我国社会中道德精神和伦理文化的巨大变革性的优秀成果,包括学习西方而涵化、整合进现代中国人的意识和行为中的现代道德观念。
有关守先待后:文化与人生随笔的文章
今年经济增长仍将“中高速”2016年02月16日信息来源:国资委网站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于近期进行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2015年四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3.52,微降0.03点,与上季度基本持平。62%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6个月美元总体上将“逐渐升值”,比上季度增加2个百分点;33%预期“小幅波动”,比上季度减少6个百分点;5%预期“贬值”,比上季度增加4个百分点。对于其他城市,90%预期“下跌”,增加9个百分点。......
2023-11-30
仅就“类新教伦理效应”的式微及其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而言,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类新教伦理效应”可能并不适用于给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内在动力。反腐败一旦松懈,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不仅普通网站受到监管,而且“人肉搜索”也受到极大的限制。......
2023-12-02
在理论界有人提出“适度通货膨胀有益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通货膨胀反复发作,甚至达到影响社会稳定的程度。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避免通货膨胀?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整顿金融秩序,实施宏观调控,以处理好经济高速发展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的时期。通过货币政策抑制通胀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维护经济的正常发展速度和社会的稳定,即实现中国经济的“软着陆”。......
2023-08-15
最传统的住房产业在中国是新兴产业,老百姓刚开始买房,二级市场允许换房,但还没有换。旅游在中国刚开始,旅游业、服务业也是新兴产业。发达国家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不同于发展中国家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所以我国传统产业对未来经济增长的贡献要高于新兴产业,被称为旧经济的传统产业,在中国大有作为,是今后主要需求的市场,几十年不成问题。......
2023-10-20
2001—2004年间,中国的对外贸易保持年均24.9%高速增长,2004年,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 548亿美元(见表8)。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将由2000年的第7位上升至2003年的第3位,首次超过日本,而仅次于美国和德国。贸易总量的急剧扩张增大了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中国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43.8%上升至2004年的70%。在中国增强了对世界经济依存度的同时,世界对中国的依赖也同步地增加了。......
2023-07-03
就当前世界文化产业格局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产业俨然已成为文化产业中的核心部分之一。目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数字媒体艺术已形成了涵盖创意设计、传播、营销、服务、教育等环节的一整条完整产业链。数字媒体艺术在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等领域所不断扩大的效益与影响力正日益被世界各国所关注。......
2023-10-10
58日本大化改新日本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的一个海上岛国,很少和外界接触,古时的日本比不上邻近的朝鲜,更没法和中国相比,是东亚最落后的国家。部民制日本大和国时期的奴隶制,产生于4世纪末,大化改新后废除。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原来日本国王的正式称呼是“大王”,因统治者宣称太阳神是其他所有神的统治者,天皇是太阳神的后裔,神化天皇,所以后来改称“天皇”。......
2023-11-29
20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灾难称为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下降。经济史学家一直在争论大萧条的原因,但大多数解释集中在总需求的大幅度减少上。当然,在大萧条时期,所有这些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紧缩了总需求。从1939年到1944年,美国政府的物品与服务购买几乎增加了5倍。......
2023-09-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