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云放学指定要我去接,还告诉我要五点钟站在舞蹈室门外等候,一会儿她就出来。见到我的那一瞬,云云特别开心,冲上来抱住我,然后,赶紧回头向同学们介绍:“妈妈,这是我的妈妈!”云云突然停住不走了,我回头看她,小家伙表情严肃地对我说:“妈妈,我告诉你一件事情。”纵然,孩子也许不会记仇,被我们骂过、打过,或许孩子依然爱我们。......
2023-07-24
有些宝妈特别反感孩子喜欢黏人,她们抱怨说,因为孩子总黏人导致自己没有私人空间;因为孩子总黏人导致没法认真工作,等等。孩子黏人的时光其实并不长,也就短短的几年。当孩子走向独立以后,你再想拉孩子回来黏你,也是枉然。
孩子黏你,说明孩子爱你,这是孩子心智发育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的事。要从众多的人脸中分辨出那张有着特殊意义的脸,明白这张脸会突然消失,又突然出现,有着某种不确定性,是需要学习的。这就像热恋的小情侣一样,每时每刻都想与心爱的人在一起,不想自己所爱的人消失片刻一样。爱一个人,就想靠近她,守候她,通过各种方式与她发生联结,为何我们就不能接受孩子黏我们呢?回想一下:不管我们接纳与否,不管我们态度温和还是强硬,也不管我们的某些言行是否伤到他,他全不在意,一如既往地依恋我们。我们的孩子,他不正以最纯粹的方式爱着我们吗?虽然亲子之爱与两情相悦的爱截然不同,但是爱的机制是一模一样的。孩子黏我们,首先基于无条件的爱。当我们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全然地接受孩子的黏人行为。
孩子黏着我们,我们更要给予满足
孩子需要我们才会黏着我们,在他还没有准备好独立的时候,我们不必急于将他推出去,因为那样做只会给孩子无依无靠的感觉,并且使其内心产生极度的不安全感,导致孩子更难以走向独立。
云云的好朋友小雨过完5岁生日不久,妈妈又给她生了一个小弟弟。以前小雨经常与云云外出活动,自从有了小弟弟后,她便经常守在家里不出门了。
有一天,小雨在爽约几次后,终于在妈妈的陪同下出来同我们一起放风筝了。我问小雨:“你一定很爱你的弟弟吧?”小雨一脸不悦地说:“我只是装作很爱他。”我对这个答案感到非常吃惊,接着问:“为什么是装作呢?”小雨回答:“我讨厌弟弟,他整天霸占着妈妈。如果我不同弟弟玩,就捞不到妈妈。”小雨妈妈自然也听到了这席话,她尴尬地笑笑说:“自从我们家有了二宝后,这孩子就特别能装,越来越像个小宝宝了,特别黏人。这么大的孩子,还总是要求抱,以前自己能做的事,现在也装作不会做了,非得要我帮忙。不仅小雨如此,我发现我身边好多家里有了二孩的小朋友都变得十分黏父母。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父爱、母爱被弟弟、妹妹抢走,所以只好天天守着父母,同他们抢父母的宠爱。
诚然,5岁的孩子相比于刚出生的婴儿,已经是大孩子了,父母希望他们能懂事一些,能够更体谅父母,可以替父母分担一些。可是我们也要理解孩子,他们需要父母的宠爱,但孩子过分黏着父母,肯定是不正常的。如果我们采取强硬态度把孩子推出去,孩子心理上必定会受伤。所以,我们要反省,更要适时满足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不管有多少个子女,仍然深爱着他们,仍然是他们的父母,这样他们才能放心地走出去。
同样的道理,还有一些父母以工作为重,很少陪伴孩子,也会遇到上面类似的情况。对此,父母经常不解:同样大小的孩子,自家孩子怎么就不像别家的孩子那样自主玩耍,而是一见到父母,就黏着父母不放呢?此时,孩子需要的只是父母的陪伴和给予的安全感,我们应该适时地满足他们。
父母的回应是孩子补充心理能量的有效方式,只有拥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孩子才能更自由地走向外部世界,探索外部世界。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满足孩子这种特殊的心理需求,这对他们后续的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引导孩子与其他家人建立联结
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时间时时刻刻陪着孩子,我们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忙,我们也有自己的私事要处理,我们也有闹情绪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就可能无法满足这个黏人的小家伙。
当孩子喜欢黏着我们时,我们在满足他需求的同时,应该以自己为桥梁,尽可能寻找机会,帮助孩子与其他家人发生联结。例如,我经常问云云:“奶奶在厨房里炒什么菜呀?香喷喷的,你快去看看!”“你的画真有创意,五彩缤纷,好漂亮!快拿去给爸爸看看吧!”
经过我的不断撮合,云云对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很喜欢。我不在的时候,爸爸或者奶奶陪伴她都可以。
在孩子黏人的时候,只要我们满足他这个阶段的需求,他就会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与心理能量,这样走向独立就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
有关幼儿园比大学更重要.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的文章
云云放学指定要我去接,还告诉我要五点钟站在舞蹈室门外等候,一会儿她就出来。见到我的那一瞬,云云特别开心,冲上来抱住我,然后,赶紧回头向同学们介绍:“妈妈,这是我的妈妈!”云云突然停住不走了,我回头看她,小家伙表情严肃地对我说:“妈妈,我告诉你一件事情。”纵然,孩子也许不会记仇,被我们骂过、打过,或许孩子依然爱我们。......
2023-07-24
建筑设计师要求工人沿着人们踩出的路,铺就了通向办公楼的人行道。如果将孩子的人生比作一条漫漫长路,那么这条路就应当属于孩子自己,而孩子的路也绝对需要孩子自己去走,家长干涉不得,如若不然,就会弄巧成拙。世上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属于他们的路也应当是独特而富有个性的。孩子不是大人的附庸,他们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意向,有自己的生活。孩子的路属于孩子自己,就让孩子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吧!......
2023-07-26
日本父母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多与其他孩子玩的,比如,栗香利用芽衣生日的机会,邀请了班上其他的小朋友,并通过集体游戏的方式,让女儿融入集体当中。鼓励孩子多与其他孩子玩,既培养了他的集体观念,又可以使他赢得一个好人缘。不可否认,孩子在与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时候,确实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所以,父母应该在提高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把孩子推出家门,鼓励他多与其他孩子玩。......
2024-04-16
牵着孩子走,不要抱着孩子走不要提前告诉孩子正确答案,不要替他做决定。被家长抱着走的孩子就像这只蝴蝶,没有经历挫折,没有自己独立面对问题,孩子不可能成长。在教导孩子的时候,父母不要高高在上站在旁边对孩子指手画脚,而要放低自己,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父母是孩子的助跑器,孩子借助父母的力量发挥自身作用,家长给予太多外力,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孩子永远不会独立。......
2024-07-02
孩子发怒了,说明他的情感已经“骨折”了,此时我们一定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以怒制怒,否则孩子会认为你不够爱他,反而不利于亲子关系。既然“情感骨折”已经痊愈,我们就能与孩子愉快地聊天了,此时我们简短说几句就行,不要唠叨个没完,以免孩子情绪反弹。......
2023-07-24
第十章不害怕孩子,他们不是你的包袱成为孩子的快乐天使相信每个父母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够按照自己规划好的方向成长和发展。对于妻子的做法,她的丈夫觉得不可理喻,认为那种怜爱是无助无望的,除了暂时麻醉孩子之外,根本毫无益处。孩子是任性的,孩子也是最可爱的。......
2023-12-02
事实上,孩子是很愿意和父母谈心的,只是因为父母不懂得如何和孩子聊天,反而把这扇亲子沟通的门给慢慢地关上了。父母和孩子聊天时,很容易控制不住地进入一个模式——立即纠正或立刻否定。那么,如何改变父母的这种“纠正”或“否定”的聊天方式呢?在这里建议父母,从表达同理心开始跟孩子进行交谈。现在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每天工作忙碌得很,孩子也是作业多得写不完,哪有什么时间和孩子聊天呀?......
2023-10-21
日本父母普遍认为,尊重并保护孩子的隐私,其实就是尊重并保护他的自尊心。发现女儿的隐私意识变得越来越强,青木先生和妻子十分高兴。日本父母会把自己与孩子同龄时的一些所思所想告诉孩子,甚至还会谈一些自己当初的隐私,然后倾听并征求一下孩子的想法和建议,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日本父母在获取了有关孩子隐私的信息以后,就算发现有不良因素,他们也不会惊慌失措,对孩子进行殴打辱骂。......
2024-04-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