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经济性原则的积极意义和适用范围

经济性原则的积极意义和适用范围

【摘要】:经济性原则既适合经济条件欠佳的幼儿园,也对经济条件较好的幼儿园有着积极的意义。

1.什么是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秉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充分利用周围资源,就地取材,在保证卫生、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废物利用、一物多用,“低费用、高效益”,用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回报。

2.为什么要遵循经济性原则

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教师应具有勤俭办园的意识,并不是环境越豪华、教玩具越贵越好,低碳、环保的自然环境远比金碧辉煌的装修更适宜幼儿成长。一方面,教师是幼儿最好的榜样,教师勤俭节约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另一方面,废物利用不仅能体现师幼的智慧和创造力,还可使幼儿园环境变得贴近生活、立体、生动、富有创意

3.如何遵循经济性原则

(1)要具有发掘、利用废旧材料的意识。生活中有丰富的废旧材料和乡土资源,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利用好天然素材,让幼儿自主收集材料,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能在做中学、玩中学,并注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发动家人广泛收集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幼儿园创设环境时要把钱花到刀刃上,不购买华而不实的物品,注重实用性,做到一物多玩、一物多用。例如,购买的绳子,可用于跳绳、钻绳、抛绳、踩绳,还可悬挂作品以投放在美工区等;垫子除了常规的用法外,还可垒高叠放,让幼儿翻爬,或者交叉放置形成山坡状,供幼儿行走等。

(2)巧用废旧材料创设环境。收集到各种类型的废旧材料后,教师、幼儿和家长应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力,将这些材料充分运用到主题、区角和户外环境中。例如,班级中经常会呈现幼儿的作品,为了便于幼儿自主更换,教师可以不购买作品展览框,而是用废旧纸板和幼儿一起制作拼插展览柜,大小可根据幼儿的作品尺寸随时进行调整,便于幼儿操作;将生活中的一次性餐具清洗干净后,投放到角色区的“娃娃家”“小餐厅”中使用;益智区可投放幼儿自制的棋盘、棋子;建构区可投放各种纸杯、大小不一的纸盒,便于幼儿搭建;美工区中的各种小石头、贝壳、树枝、毛线等都可以作为游戏材料来充实区域;户外环境中,可将废旧轮胎变成幼儿喜欢的钻爬、跳跃玩具,将废旧的奶粉罐变成幼儿喜欢的“高跷”。让环境回归本真,有助于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给予幼儿更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案例2-5

区域活动开始了,幼儿都在自己选择的区域里开心地玩着。这时,妙妙和俏俏跑来对陈老师说:“老师,我们想在角色区里玩‘秧歌队’的游戏,可是角色区里没有腰鼓。”看着两个孩子满是失望的神情,陈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组织一次“变废为宝”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想象生活中有哪些不用的物品可以改装成腰鼓。幼儿兴致勃勃地开动脑筋。最后,经过师幼共同探讨和努力,用废弃的奶粉罐和花布制作了一个崭新的腰鼓玩具。由此,妙妙和俏俏的“秧歌队”也组建成功了。

教师利用废旧材料和幼儿一起动手、动脑创造出新玩具,不仅可以节省开支,还可以提高幼儿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能力。

(3)就地取材。根据幼儿园的实际和地域条件,因地制宜选取材料,节省经费,让环境创设富有园所和地域特色。

案例2-6

某幼儿园所在地盛产竹子,在环境创设中,该幼儿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到竹子制品厂搜集边角料,用来创设环境,如做成作品展示架、笔筒、棋盒等投放到区域中,做成梅花桩等放置在户外。该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将竹子运用得淋漓尽致,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尽情玩耍,潜移默化地渗透了低碳生活的理念,深化了幼儿对本地资源的了解和运用。

经济性原则既适合经济条件欠佳的幼儿园,也对经济条件较好的幼儿园有着积极的意义。幼儿园要时刻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本地区、本园实际情况为本,不要追求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