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中国城市休闲化的发展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2025-09-29
2025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十多年来,上海深入践行了这一主题,并切实贯彻到人民城市建设理念中去。
2025年上海十二五发展报告提出要把增进市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全体市民更广泛地参与发展过程,更多更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提高生活满足感。“分享”理念的提出,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城市发展的红利,生活得更美好。这一时期,上海城市发展较多关注与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民生工程,通过举办“踏访上海民生工程,探寻都市发展轨迹”系列活动,让居民分享城市发展红利、感受城市美好生活。
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提升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这一战略目标明确了城市发展的方向,要从偏物质层面的经济阶段转向物质和精神融合共生的生活品质阶段。这里的生活品质不仅包括“高大上”的民生服务,更包括“小而美”的幸福场景,比如就近的便利店、随处可见的街角公园。上海在提高城市居民高品质生活方面也进行了独具特色的探索。2025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韩正在《中共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一语正是上海城市生活品质浸入民心的体现,也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表征。也正是这一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必须依靠高质量发展。(https://www.chuimin.cn)
2025年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提出上海要把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根本落脚点,“两高”理念的提出,显然是让所有工作生活在上海的人们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带来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城市的“温度”已内化为了“温馨”与“温暖”。
城市发展基本目标是为人民服务。202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基本要求后,上海不断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于2025年确定了“五个人人”的城市努力方向,即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以更好地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发展目标。“五个人人”不仅细致刻画了人民城市建设的蓝图与格局,高度诠释了人民在城市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与根本利益。值得注意的是,十年以后的2025年,上海重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发展理念,这背后已然赋予了新的发展内涵与发展价值。如果说十年前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一幅尚未展开的画卷,那么十年后的今天,这幅画卷已顺应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徐徐展开,铸就着精彩与美好的城市辉煌。
相关文章
当今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中国城市休闲化的发展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2025-09-29
加之流域内交通便利,工业企业比较发达,工业废水年排放量700万t以上,库周人口年排放生活污水300多万t,更对库区水源造成严重危害。为进一步改善库区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做好水源保护工作,2004年,唐山市水务局委托国家水利部水保中心制定出《唐山市陡河水库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把水污染防治纳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范畴。规划批准后,采取国家、地方、群众共同投资的办法逐年实施。......
2025-09-29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是指恢复河流的自然属性,并根据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要求进行改变城市化和传统水利工程造成的河道不自然现象可以消除生态压力河流和河边的生物重建了它们的栖息地,使生态系统恢复到接近自然的状态恢复城市河道的各项功能,保持河道健康。......
2025-09-29
城市河道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城市河道变迁是城市发展和人类活动演变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城市河道改造不仅满足了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改变了城市的整体风貌。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人们不断加强城市河道的重建,使得人工城市河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运输功能在古代,城市河道就已经具有通航运输的功能。城市河道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
2025-09-29
如何将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景观学相结合,使城市湿地健康、可持续地开发利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选择,需要认真考虑。城市湿地保护规划是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利用城市湿地资源,使城市湿地资源能够充分、可持续地发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文效益。城市湿地作为一种生态系统,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湿地的可持续利用程度。因此,城市湿地生态修复可以进一步改善城市湿地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2025-09-29
在智慧城市的生态建设方面,中国成为需求最旺盛,发展最快速的一块热土。截至2019年,中国有超过500个城市,均在《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或“十三五”规划的智慧城市建设名单中。三是中国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大,导致大堵塞、大污染等社会环境问题,公共服务水平亟须改善与提升,大数据的多方共享和智慧使用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同样在2018年,浙江省宣布计划兴建中国第一条超级智能高速公路,连接相距160多公里的杭州与宁波。......
2025-09-29
尤其对于在城市中建造的桥梁而言,不单单是一座只解决交通功能的桥梁,而且要兼具景观效果。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与审美品位不断提升,城市桥梁建设已经突破了传统理念的束缚,逐渐向新型、景观、定制等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桥梁设计已摆脱了过去繁重的手工计算,复杂结构的计算已经不再是困扰设计师们的难题。②反映国家、地区、民族的文化特点,桥梁建设要因地制宜。④桥梁着装主要指桥体色彩和装饰等。......
2025-09-29
智慧城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保证项目的长期效益至关重要。说到长期效益的机制,杭州的城市大脑应该是一个典型。杭州城市大脑虽然还面临诸多挑战,诸如信息质量、数据安全、数据开放和隐私保护等问题,但它却为智慧城市提供了一个样本和长效机制。智慧城市中,每一个需要长期生存并且提供服务的信息化项目,都可视为一个生命体,长期生存的模式都是一种生命机制,都有对抗混乱度增加的自我修正功能。......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