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公众个体心理特征的分析及判断方法

公众个体心理特征的分析及判断方法

【摘要】: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表现于公众个体身上的最稳定、最根本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一)公众个体的能力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二)公众个体的气质气质是指决定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全部动力,并为个体所独有的心理特点。一般来说,判别一个具体公众个体的心理首先从外部特征进行。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公众的言语和动作为我们认知公众的个体心理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表现于公众个体身上的最稳定、最根本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保证公众个体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潜能系统;气质是公众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是公众个体在反映客观现实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风格和习惯的行为方式。

(一)公众个体的能力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能力是在人的先天素质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只有在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能否顺利进行并出色完成某种活动,是检验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公共关系活动中,公众个体的能力往往表现为公共关系主体(内部公众)在公关活动中的操作能力,操作能力又是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发现问题的能力;第二,策划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第三,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总结经验的能力。我们可将这四个方面的能力称为一般的操作能力。所谓一般能力,是指大多数公共关系活动所必需的,带有共同性的基本操作能力。由于公共关系的特殊性,只具备一般的操作能力还是不行的,应将一般操作能力和特殊操作能力相结合,才能顺利并出色地完成某项公共关系活动。所谓公共关系主体特殊操作能力,是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如举办展览会的特殊技能,召开新闻发布会的特殊能力等。

此外,公共关系活动作为一项人际活动,主体还必须具备社会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虽然不是个体能力的全部内容,但由于现代社会中交往活动的日益频繁,公共关系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交往这条途径。因此,交往能力也越来越显示出它在个体能力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表现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善于和各种人打交道;善于用合适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看法、意见、要求;善于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意见,并能够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沟通,是交往能力强的表现。

(二)公众个体的气质

气质是指决定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全部动力,并为个体所独有的心理特点。通俗地讲,气质即一个人的“脾气”和“性情”。气质在一个人各种各样的行动中,都会始终如一地得到表现。

气质是在人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实践,在后天生活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并受人的世界观和性格等因素的制约,它只能使人的个性带有一定的独特的色彩,但不能决定个性特征的内容。

有关气质方面的理论有多种多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中医运用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析人的气质类型,是人类最早研究自身气质的理论之一。这种理论认为,五行在体内运行,其平衡的程度不一致,于是就分别表现为金形人、木形人、水形人、火形人、土形人。这些理论因年代久远,实际运用的机会很少。古希腊的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的气质体液理论与苏联学者巴甫洛夫的气质神经理论的结合,已广为现代人所接受。如表4-1所示。

表4-1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对应关系

希波克拉底认为,胆汁质性情急躁、动作迅猛;多血质性情活跃、动作灵敏,黏液质性情沉静、动作迟缓;而抑郁质则性情脆弱、动作迟钝。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确实能找到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因而有其实践意义,一直沿用至今。但是,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这种理论缺乏生理学科依据。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学说,为气质学说的研究提供了生理学的基础。巴甫洛夫发现神经活动类型可分为四种,即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

各种不同的气质,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但是因为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就有一个什么气质的人适合干什么工作的问题,同时也有一个适应工作要求改变自己某种气质的问题。

(三)公众个体的性格

性格是对客观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与气质的区别在于: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直接表现,而性格则是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础上形成的联系系统;气质主要由生理特点决定,而性格则主要在社会实践中形成。气质的动力特征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而性格特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变气质。

一个人的性格是区别于他人的集中体现。性格一般具有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这四种特征。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又有不同的侧重,因此,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性格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果按照对社会的适应性为主要参考系来划分,性格大致可分为摩擦型、平常型、平稳型、领导型和逃避型五种类型。摩擦型和逃避型的社会适应性最差。前者表现为性格外露,人际关系紧张、容易造成摩擦;后者表现为性格内倾,不善交际、与世无争。平常型指态度、意志、情感、理智等性格特征均为表现一般,层于中间型性格。平稳型和领导型的性格社会适应性较好。两者的区别在于:平稳型较多地表现为被动适应,而领导型较多地表现为自主能动;平稳型的特点在于善结人像,而领导型的特点在于影响公众。按照社会适应性来划分的性格分类法目前在国际上较为通用,摩擦型、平常型等五种性格类型依序又被称为A型、B型、C型、D型和E型。

(四)对公众个体心理的认知分析

在了解了个体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如何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判别和了解具体公众个体的心理是公关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一般来说,判别一个具体公众个体的心理首先从外部特征进行。公众的外部特征指的是公众的相貌、发型、体型、肤色、服饰等外观上的差别。它既包括总体形象,也包括局部特征。从一定程度上说,公众个体的外部特征是其个体心理的反映,因而通过细致的观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别隐藏在外部特征背后的公众的个体心理。其次是从言语、动作进行。言语是说出来的话,动作是肢体或面部的活动。公众的外部特征是静态的,而言语和动作是动态的。因而,言语和动作更能够反映公众当时的心理状态。当然,这样说并不含有外部特征只反映一般心理状态,言语和动作只反映当时心理状态的意思。人的某些个性心理特征,例如能力恰恰是在言语和动作中才能更充分地显示,人的气质、性格在言语和动作中也能对外部特征作进一步的补充。另一方面,公众的外部特征只能够用眼睛来观察,而公众的言语和动作需要眼、耳并用,需要“听其言而观其行”。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公众的言语和动作为我们认知公众的个体心理提供更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