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创新的意义传统管理的组织结构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组织结构的创新将改变这种线性结构的封闭性,使组织的运作更为灵活、开放。就图书馆的阅览而言,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设立了“电子阅览室”或“光盘阅览室”,这是在信息技术并不是十分发达、电子出版物比例并不大的条件下的产物。电子阅览室这种看似先进,实际落后的服务内容将首先在设施先进的图书馆中逐步淘汰。......
2025-09-29
(一)具有“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从根本上来说,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是以满足人的知识信息的需求为使命的职业。所以,“人”应当是高校图书馆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只有把“人”的因素摆在首要位置,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并且把这一意识切实融入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贯穿于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全过程,以读者为本,为读者服务,从读者的根本利益出发,满足读者的一切合理需求,才能更有效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否则高校图书馆就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只有具有了“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读者的需求展开,才能了解和掌握读者现实的及潜在的需求。了解读者、尊重读者、关心读者、理解读者、方便读者,以服务为向导,以读者满意为目标,健全服务体系,大力弘扬优质服务的敬业精神,搭建优良的信息服务平台,努力做到及时、准确、方便、灵活地为读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以便更好、更优质地服务读者。
(二)具有主动服务的意识
高校图书馆要更新服务观念,强化主动服务意识。
第一,高校图书馆馆员要经常深入读者中间,主动征求读者意见,主动调查了解读者借阅的需求,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及兴趣、爱好,了解读者的心声,掌握读者的阅读心理,以便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推荐图书文献,把读者服务从被动变为主动。
第二,主动热情地接待每一位读者,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服务读者,百问不厌地为读者解答疑问。
第三,开展主动服务,做好馆藏图书文献的宣传工作,让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馆藏,更好地利用馆藏。
第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文献信息呈几何倍数递增,读者希望能在海量的信息中获得浓缩的、信息含量高的文献。这是传统图书馆的借阅服务和现代图书馆的开架借阅服务都无法满足的。因为这需要对馆藏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重新整理开发和综合,是一种由传统的只为读者提供一次文献服务变为主动加工并提供二次文献的服务工作。只有做到了这样主动的读者服务,才有可能把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三)具有深化服务的意识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读者服务工作已不单是书刊的流通,而是一个多重层次的服务工作。高校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已逐步从过去的那种仅仅对简单的原始文献的借阅,变为需求内容丰富、经过筛选加工、能直接利用的知识信息。在这种新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应当要树立深化服务的意识、深化服务的内涵,提高服务层次和水平,为广大读者充当信息导航员。因此,这就要求馆员必须开展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深加工服务,让读者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最有价值的信息。如在高校推广学科化服务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参考咨询、资源导航,为读者提供课题查新、定题检索和个性化的信息推送,进行学科发展态势分析及科研竞争力评价等深化的信息服务工作。
(四)具有开放服务的意识(https://www.chuimin.cn)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社会大众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求越来越热切,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要有面向社会的开放的服务意识,必须彻底改变甚至抛弃原有的小而全、自我满足、自我服务的闭门办馆的观念,树立起开放办馆的服务意识,从而为高校图书馆全面实现服务创新打下一个良好的思想观念基础。[3]
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全国性、地区性、行业性图书馆以及公共图书馆和其他类型图书馆的联盟与协作,努力整合文献信息资源,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进行联合信息咨询,不断拓展馆际协作和共享的服务项目,充分发挥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和馆员的专业优势,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开展面向社会读者的开放服务。
(五)具有平等服务的意识
高校图书馆在服务行为上,对待每一位读者都要一视同仁,不论性别、年龄、民族、地位以及文化程度,都无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都应当平等接待,都要积极主动地为他们提供自由、平等、温馨的服务。尤其是残障人士等特殊读者,高校图书馆要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
(六)具有全方位服务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图书馆已逐步摆脱了传统的藏书、借书的形象,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功能已越来越多样化。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强化全方位服务意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创建新的便利的服务渠道,开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读者服务工作,使高校图书馆成为高校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多功能的服务中心。
(七)具有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意识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担负着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信息支持与信息保障的重要任务。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促进或者制约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作用。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强化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意识,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能够促进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随着高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对高校图书馆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渠道和多侧面的趋势,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越来越离不开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只有不断强化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意识,由衷地乐于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一切工作都始终围绕师生教学和科研这个中心来开展,才能不断挖掘各种潜力,逐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这样才能真正促进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不断取得新成绩。
总之,高校图书馆随着时代的发展,要转变传统、保守、消极的思想认识,克服高校图书馆工作仅仅是借借还还的落后观念,逐步形成与时俱进的具有强烈服务意识的新观念,积极发挥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封闭服务为开放服务,变单一服务为全方位服务,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快速而健康地发展。
相关文章
(一)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创新的意义传统管理的组织结构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组织结构的创新将改变这种线性结构的封闭性,使组织的运作更为灵活、开放。就图书馆的阅览而言,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设立了“电子阅览室”或“光盘阅览室”,这是在信息技术并不是十分发达、电子出版物比例并不大的条件下的产物。电子阅览室这种看似先进,实际落后的服务内容将首先在设施先进的图书馆中逐步淘汰。......
2025-09-29
读者要想通过流通系统来办理文献的借阅,必须要为读者办理书证。在“读者证号”输入框中输入要停止借阅读者的书证号,系统将此读者的姓名、单位、类别、身份和书证状态显示在对话框中。如果读者书证的状态为“停借”,此时“恢复借阅”按钮为可用状态,点击此按钮恢复借阅权。如果要注销读者书证,请点击系统菜单栏中的“读者管理”菜单项,在下拉菜单列表中点击“书证删除”菜单命令,打开“删除书证操作”窗口。......
2025-09-29
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一个分化,在阐述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概念之前,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图书馆管理,那什么是图书馆管理呢?在社会、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推动下,图书馆的规模、层次、内容和形式逐渐复杂化,图书馆管理方法也逐渐完善,管理水平也日趋提高。......
2025-09-29
而高校图书馆战略管理主要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之能长期、稳定的健康发展,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事关图书馆全局的战略性谋划与活动。高校图书馆应该将高科技发展作为战略制定和规划的重要因素。(二)高校图书馆战略逻辑创新所谓战略逻辑,指在设计战略时用什么样的逻辑思维来进行思考。......
2025-09-29
高校图书馆制度化的刚性管理是指根据高校图书馆成文的规章制度,依靠图书馆组织的职权进行的程序化管理,它是以规章制度化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控制方式。但是,刚性管理的缺点是,降低了图书馆活动的灵活性,容易将馆员置于消极被动的控制状态。......
2025-09-29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高校的图书馆、资料室一直是高校师生获得文献信息的基本来源。传统高校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对文献进行整理,提供有序化信息服务。合校后形成的多校区格局,造成了图书馆藏书和人员的分散化,带来了管理、服务上的不便。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高校图书馆较为欠缺这方面的人才。目前,高校图书馆同样缺乏能为读者开展深层次专业服务的人才。......
2025-09-29
(三)高校图书馆制度创新的实施措施1.创新制度资源应根据制度的构建原则和运作机理创新制度资源。改变领导任命制,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公开竞争上岗的竞聘方式招聘图书馆管理者。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定岗、定员、定额管理,推行岗位责任制度是人事制度创新的有效形式。......
2025-09-29
新形势的来临使得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已迫在眉睫。现实中,传统图书馆的诸多职能正在被数字化、网络化图书馆所取代,服务功能随之不断扩展,在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网络化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高校图书馆只有通过对人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人力资......
2025-09-29
相关推荐